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差别化作业防护及设备设施配置

一、差别化作业防护

建立作业环境分级标准,目的是在作业现场实施差别化作业程序及防护设备设施。

(一)气体检测

气体检测是判断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检测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是否达标,作业环境级别以及环境是否适合作业,为作业者采取何种防护措施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1.作业前检测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气体检测,即评估检测。评估检测结果有两种情况,即3级和非3级。

(1)当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时,表明作业环境危险性很小,此时检测结果可视为准入检测结果,即可以在实施有限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施作业。

(2)当评估检测结果为非3级时,表明作业环境存在较高的作业风险,需要采取通风等控制措施,并在实施控制措施后对作业环境进行二次检测,即准入检测。准入检测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准入检测结果显示已降至为3级时,表明作业环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与评估检测即为3级的情况不同的是,现有的3级环境是在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干预后实现的,现有作业环境级别的维持对工程控制措施有较大的依赖性,进入该类环境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采取与评估/准入检测结果为3级环境相同的防护措施,可能无法控制作业过程中气体浓度异常变化的情况,因此在这一级别环境中作业,需要采取略严一些的防护措施。

2)当准入检测结果显示为2级时,虽然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未超标且氧含量合格,但与3级环境却不同,在此2级环境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较3级作业环境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

3)当准入检测结果显示为1级时,表明作业环境中有持续的、较高浓度有害物质释放,除非是紧急抢修作业(视为应急作业),否则不应开展作业。

2.作业中检测

为保证人员安全,掌握作业过程中气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应在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全过程实施实时检测,基于分级标准,对作业过程中的检测有以下要求:

(1)准入检测结果为3级的,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可以根据有限空间的形式和作业地点,选择是由作业者佩戴便携式(泵吸/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还是由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

(2)准入检测结果为2级的,不仅作业者要携带便携式(吸/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时检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要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检测。

(二)通风

基于分级标准,对通风过程也进行了优化。

(1)当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时,作业环境相对较为安全,作业环境中应至少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

(2)当评估检测结果为非3级时,必须首先使用机械通风手段改善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降低作业风险。

(3)当准入检测结果仍为1级,除非是紧急抢修作业(视为应急作业),否则不应开展作业;准入检测结果为2级或3级时,作业过程中必须全程实施机械通风措施,对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三)个体防护

有限空间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作业者造成伤害,因此呼吸防护措施在有限空间内尤为重要,而分级标准的关键就是气体浓度,因此在不同作业环境级别下,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种类也有所不同。

(1)当准入检测结果为3级时,即初始环境气体检测数据合格,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各项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值保持稳定,作业时宜携带紧急逃生呼吸器。

(2)当准入检测结果为2级时,即作业环境气体浓度接近有害环境,或者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缺氧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的情况时,作业时应使用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例如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四)安全监护

在作业监护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的不同,监护者监护的具体工作也略有不同,尤其在准入检测结果为2级作业环境中,监护者要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在有限空间外进行检测,密切了解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变化情况,以便于迅速采取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气体检测是分级标准使用的基础,通过对不同级别的环境采取差异化的安全防护措施,达到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基础上,兼顾作业效率与成本的目的。在作业环境分级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差异化安全防护措施见表3-2-1。

表3-2-1 在作业环境分级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差异化安全防护措施

二、差别化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方案

从分析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原因可以发现,超过九成的事故都是由于作业前以及作业过程中没有实施检测、通风等措施,或是作业者没有穿戴个体防护用品而导致,事故发生后又因缺乏应急救援设备,进行盲目施救,造成伤亡事故扩大。因此,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又一根本要素。基于作业环境级别,科学、合理地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既能保证作业安全,同时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是很多作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北京市地方标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DB 11/852.3—2014)针对不同作业环境分级所需配置的防护设备设施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规定。

(一)气体检测设备配置

气体检测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必要技术手段,保障这一技术手段可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就是配置满足作业需求的气体检测设备。作业前,人员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设备对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环境危险级别,为作业者采取何种防护措施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提供科学依据。不同级别的作业环境,在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气体检测设备种类、数量有所不同。例如,在2级环境中进行作业,需要进行有限空间内、外两种实时检测方式,因此至少需要1台泵吸式气体检测设备,以及1台或数台能够覆盖作业者作业区域的气体检测设备。

(二)通风设备配置

对于作业环境为1级、2级的有限空间,通过机械通风,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维持有限空间内氧含量合格的状态。根据分级标准和优化后的作业程序,作业现场必须配置通风设备的情况如下:

(1)作业前,评估检测结果为1级或2级,且准入检测结果为2级,即在2级作业环境中的作业。

(2)作业前,评估检测结果为1级或2级,且准入检测结果为3级,即在初始环境为2级,但作业环境为3级的作业环境中的作业。

(三)个体防护用品配置

个体防护用品作为保护作业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障作业者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呼吸防护用品方面,根据分级标准和优化后的作业程序,在个体防护用品配置方面,建议即使在风险性较小的3级环境中作业,每名作业者也配备1个紧急逃生呼吸器,随作业者一同进入有限空间。一旦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例如由于误操作造成危险有害气体泄漏,或由于作业者身体不适,作业者可以使用紧急逃生呼吸器自主逃生。而对于在作业风险级别较高的2级环境中作业,要求每名作业者应配置1套正压隔绝式呼吸器,例如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四)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

1.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需考虑的问题

事故状态下,有限空间内环境十分危险,需要采取更为安全、稳妥的措施开展救援活动,才能在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将受困人员救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配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配置哪些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2)是否需要另行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3)是否需要在每个作业点配置1套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2.需要配置的救援设备设施

一般而言,需要配置的救援设备包括:

(1)对现场实施警戒所需要使用的警戒设施。

(2)检测有限空间内环境所需要使用的气体检测报警仪。

(3)降低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提高氧气含量所需要使用的强制性通风设备。

(4)实施救援过程中提升受伤害人员和作业工具需要使用的救援三脚架等提升设备。

(5)救援人员保护自身安全需要配备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高压送风式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以及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

(五)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方案

基于作业环境分级条件下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方案见表3-2-2。从所列设备清单可以看出,应急救援设备与作业中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差异不大,因此一旦进入事故状态,作业中所配防护设备设施只要符合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要求,即可作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用。此外,很多有限空间作业常常不止1个作业点,例如,常见的市政管线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常需要在沿线打开多个井盖进行作业,作业涉及面积较大。若在每1个作业点都设置应急救援设备,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投入,而且事故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常状态,设置过多的应急救援设备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关标准规定,在以作业点为中心的400m范围内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以保障事故状态下可以就近获得应急救援设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资源浪费。

表3-2-2 基于作业环境分级条件下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方案

续表

注 1.配置状态中●表示应配置;○表示宜配置。

2.本表所列防护设备设施的种类及数量是最低配置要求。

3.发生地下有限空间事故后,作业配置的防护设备设施符合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要求时,可作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用。 6ZBeXYvjLZhxFOwIQMIjhnDGYOLH95OEjiaP10EUfoXatxTIsScjYG0ooLtDmm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