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决策优化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下。
不少发达国家均设立有专门性应急管理机构,统一应对和处置紧急事态。如:美国成立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英国新成立的内阁办公室的国内紧急状态秘书处;俄罗斯有联邦安全会议和紧急事务部,等等。
在应急管理的理论模式研究方面,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构建了危机管理的壳层结构模型。弗朗西斯.J.玛瑞(Raneis J.Marra)建立了危机公关模型。夏保成等提出了综合应急管理模式。这些模型是对应急管理与其中某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静态的单一分析,缺乏对危机管理全面整体的模式分析。
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ehael T等构建了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
Simosi、Maria、Peter T Allen、Vaughan就区域环境风险管理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
Thomas D.S.K.和S.L.Cutter等探讨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快速应对“9·11”恐怖袭击这类突发事件中的应用,并作了实证分析。
Harrison C.、M.Haklay指出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行动方案效益与其实际或潜在的风险及降低风险的代价间谋求平衡,包括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和防范措施。
La Porte R等认为,反生物恐怖包括对生物恐怖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控制和预后处理,它所需要的主要也是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大规模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方法。
Lenneal J.Henderson发展了结合灾害、混沌和应急管理理论的概念特征矩阵,以及组合了8个社会部门和4个应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急管理矩阵模式。
David Rooke介绍环境局是英格兰和威尔士负责减轻洪水风险的主要机构。该局于2003年10月印发了洪水风险管理策略计划,提出了由防御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工作构架。强调必须优先考虑采用6项工作措施,即更加富有成效的战略性举措、防范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160亿英镑的防洪工程进行终身管理、更好地进行防洪综合管理(从公众水患意识、洪水预警到灾后重建与恢复)、提高沟通效果、改进商业运作的效率和成效等。
就我国情况来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针对特定危机的管理部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直接涉及应急管理的主要机构有几十个部门。而针对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分别有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年)的号召下,我国于1989年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减灾工作由单一灾种被动的预报救援重建到多灾种主动的综合应急管理的过渡。2000年“国际减灾十年”结束,“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4月2日,“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又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任委员会主任,相关各部部长任副主任。可见,我国对灾害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灾害管理机构的级别在不断提高。
申海玲、程声通提出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指出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评价技术。
何建邦、田国良主持参与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相关研究项目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对1991年以来发生的洪水、干旱、林火等进行监测与评估。
郭文成、钟敏华和梁粤瑜提出环境风险评价包括源项分析、环境途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4部分。
张成福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全面整合的模式。朱坦、刘茂和赵国敏等认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并提出建设和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
刘铁民等认为,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期后果、影响范围、事态控制和事件的性质,实行预备(Ⅰ级)、专业启动(Ⅱ级)和国家启动(Ⅲ级)三级响应机制。
王学军指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应该涵盖危机的预警准备、危机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3个系统。
史培军、王静爱和周俊华提出了平衡大都市区水灾致灾强度与脆弱性的基本土地利用模式和“政府—企业(社区)—保险公司”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
刘铁民论述了应用定量风险评价(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应用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主要技术问题。
魏臻武等在青海牧区开展了牧区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活动,介绍了青南牧区灾害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内容。
史培军提出了建立中国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构架综合风险管理的“结构一系统”动力学模式,要从横向综合、纵向综合和时空综合3个角度去进行研究。
黄崇福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梯形架构,它从下往上分别由风险意识块、量化分析块和优化决策块构成。在此基础上,周健等分析了我国风险管理机构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综合风险管理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和综合风险管理科研机构建设的相关建议。
薛晔等提出了由阶段、灾害风险种类和级别组成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
于春全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运输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保障预案和紧急车辆调度手段,保证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报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交通畅通。
吕建波等指出城市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目前应该解决的是城市消防灭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
张维平提出突发公共事件社会预警机制的建构要求具有科学的防范性、整体的系统性和操作的实用性。
张继权等指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较先进的措施和模式,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实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建议。
杨洁、毕军等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
沈荣华就如何创新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提出了思路。赵成根在分析了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的主要特点有:①全政府型综合危机管理系统;②全社会型危机管理网络系统;③完善的危机应急系统;④危机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