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研究内容的主要工作,本书各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论述了准确、有效监测河口海岸悬浮泥沙含量,理解并把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巨大现实价值。首先介绍了水体水色遥感的基础理论,并从河口海岸水体悬浮泥沙传统监测方式、遥感反演方法的模型及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分析了既有研究的贡献与有待加强的方面,进而引出本书研究的重点。
第2章,数据源及预处理。首先对河口海岸这一地理对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说明了本书研究区和实验区的地理、水文和气候等要素特征。研究利用的数据主要包括现场实测数据和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用于悬浮泥沙遥感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反演;其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数据(DEM)、MODIS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水文观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辅助河口河岸悬浮泥沙结果分析。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建库,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基于LEDAPS系统的大气校正过程。
第3章,悬浮泥沙定量遥感反演模型研究。基于研究在现场获取的大量实测数据,在充分分析实测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检验、验证了既有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本书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QRLTSS)的改进优化和建立过程,并在本章最后分析了QRLTSS模型的应用和验证结果。
第4章,河口海岸悬浮泥沙时空演变规律。基于已建立的QRLTSS悬浮泥沙定量遥感反演模型,结合经预处理的Landsat系列卫星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分别反演了1987年以来,近30年间的珠江、漠阳江和韩江河口海岸悬浮泥沙含量。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各个河口海岸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洪枯季变化和长时间变化规律和趋势,及相关因素对此的影响和作用。
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研究结果和发现,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