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顾士杰:甘做新时代的创新“愚公”

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独具慧眼,善于捕捉一个个创新点;他,执着追求,善于创新,砥砺向前,用智慧与汗水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十八年来,泵机马达、机修车间、科研工作室是他创新的舞台;十八年来,自强不息、攻坚克难,更是他理想、信仰与创业精神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他就是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排水机修分公司副经理顾士杰,一名用“愚公精神”不断突破自我,逐渐攀登排水技术顶端的奋斗者。

扎根基层培育创新精神

排水泵站是改善城市水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汛期的应急防汛排涝之外,日常居民生活用水后产生的污水、汇入河道水体的排出雨水、垃圾清理、设备检查等都需要泵站运行人员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响应与处置。在上海,有300多座排水泵站每天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污水输送治理与雨水排涝功用,而在这些泵站的背后,凝聚着每一名排水员工日复一日的辛苦奋斗,而顾士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环境治理专业出身的顾士杰在求学时期便开始接触机械制图、机械处理等工艺,对于机械养护的技艺,可谓烂熟于心。在进入城投水务集团排水机修分公司后,顾士杰进入到一线班组内,从事拆泵工作。在旁人看来,拆泵不过是最基础的工作,但是他却在每一次的拆泵工作中认真钻研。“每一个大型水泵都有运行时间,如果超过时间就需要进行日常养护。如果没有及时养护,容易产生水泵的转轴剧烈晃动、叶轮脱落、供电不到位导致水泵不出水等情况,进一步来说,容易在泵站内形成积水,更会产生周边区域地面返水、滞水的情况。所以,虽然是简单的拆泵工作,每一步都不容有失。”正因为对每一份工作都怀有认真的这股劲,所以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他总在接到每个任务时,都能第一时间前往泵站寻找问题,第一时间钻研并解决问题。他总说,基层的工作虽然苦,虽然累,但却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设备、了解设备,更好地对设备现存的问题进行改造再升级。

让顾士杰印象最深的要数定制泵站格栅除污机的过程。在300多座排水泵站中,大大小小不同规模排水泵站内的污水垃圾规模各不相同,同样规模的格栅除污机并不适用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有些大型垃圾容易堵塞在污水淤泥中,而小型垃圾则容易从格栅除污机栅片间隙中掉漏出来,同样起不到脱水、除污的作用。为此,他开始为不同规模的泵站“私人定制”格栅除污机。然而,定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除污机的格栅板而言,从垃圾处理的角度来看,格栅板需要定制“越密越好”,这样能有效提高除污的效率,加速除污;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越密的格栅板对于水流的阻力也越大,不利于排水的流畅,反倒是稀疏的格栅板便于水流的流通。为此,他对每一个泵站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对每一时期的垃圾情况进行了记录,并对设备结构进行调整,定制了每个泵站适用的非标准化格栅除污机,在确保除污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排水的流畅。

除了格栅除污机的定制项目之外,让泵站的修理人员免去几十种不同保护器繁杂维修与管理的潜水泵保护器、保障泵站工作人员安全的自泄压盖板等29项国家专利,让顾士杰逐渐从一名基层的泵站修理员转变成了一名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而他曾获得的2次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4次铜奖,城投金点子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工人技术创新能手”“‘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更是对他创新精神最好的认同与鼓励。

顾士杰(中)与同事们交流心得

带领团队攻克换泵难题

尽管顾士杰凭着那股子的认真劲改良了许多工艺,确保越来越多的泵站维修设备更加精细化,然而面对全市300余家泵站,一个人的力量似乎有些渺小。为此,在2013年年初,在公司的支持下,顾士杰组建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团队——顾士杰创新工作室。与他喜欢扎根基层相仿,这支由他组建的团队由公司内分属机加部、维修部、机电自动化等不同部门的车工、钳工、维修工等11名一线员工以及两名高级工程师组成,大家常一同对于一线工作中发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

在团队处理的第一个项目中,顾士杰将目标定在了污水潜水泵的拆装设备上。根据传统工艺来看,潜水泵潜在集水井中,普通的操作人员需要站在距井下水面3~5米高的跳板上,用连接杆一节一节地对其进行调取,以此进行潜水泵更换。但若有不慎,就会掉落至集水井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进口吊具的不对口、潜水员调换成本过高、拆装时间过长等弊端让传统的拆装吊具板越发不适应维修工作的需求。为此,他带领团队成员们,从道具模拟预设工作情况,到投入小型泵站测试,再到逐步应用于各大潜水泵站,前前后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最终研制出了一款潜水泵拆装专用的吊具板,利用杠杆原理破解了维修人员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从原来的一小时拆装精简到了15分钟内解决。

从一个人独立研发,到有了团队的力量,这其中的变化不仅仅是1+1>2这么简单。从成立工作室至今,这支始终保持着年研发2~3个产品进度的团队每年都在关键领域为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谈起团队的作用,顾士杰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06年的时候,曾以个人的名义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市创新发明赛,当时的他凭着自己的小发明仅拿到了四等奖。在此之后,每隔一两年,他总会带着自己的项目参加一次比赛,从铜奖到银奖,他鲜有收获金奖的时候。而到了2016年,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次性报了11个项目,结果11个项目全部获奖(包括1个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而在2017年,在全国的技能创新比赛的赛场上,他的团队更是获得了1金3铜的好成绩。“我认为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组建这么一支团队之后,有很多自己以前一个人无法做到的研发项目,现在感觉都变得可以实现了。”

除了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发明之外,顾士杰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及城投水务公司培训学校的讲台,向更多公司的青年职工身体力行地传授着技艺、传播着理念、传承着精神,带动身边的职工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他的“传、教、帮、带”下,公司内有 1 名职工晋升为中级工,1名职工晋升为技师,4名职工晋升为工程师,逐渐形成了一支敬业精业、善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骨干职工队伍。

顾士杰在工作中

由他所领衔的“顾士杰创新工作室”在被命名并授牌为排水公司首批创新工作室之后,在 2016 年、2017 年之际,连续两年被授予了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及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谈及这些,顾士杰一直摆着手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团队的辛苦所得。

用“愚公精神”干事创业

在中国工会十七大上,很多工会代表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而工匠精神,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说起顾士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不得不提到一名工人发明家——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技师孔利明。

时间拨回2009年,公司工会举办的一场技师创新培训的课堂上,顾士杰被孔利明不断迸发的金点子及其付诸实践的过程所吸引,均是一线工人出身的两人一见如故。他说,每一次与孔大师的交流就像是一次海绵吸水的过程,从孔大师的身上感受的正是如何能够沉下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

还记得2016年初评上海工匠时,不少被评上的工匠都有着“现代鲁班”的美称。而对于顾士杰而言,他更觉得自己像是一名“现代愚公”,因为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依然应该葆有“耐得寂寞、沉得住气”的精神,以不畏困难的精神去尝试新事物,力求精益求精,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敬一行”的工作态度,真正地做个实践者、奋斗者、创新者。在排水行业技术创新的舞台上,顾士杰用他执着笃定、敬业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践行着“上海工匠”这一荣誉。

顾士杰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工作室是他的“乐园”

在采访中,顾士杰带我走进了团队工作室。在这个房间的里侧,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堆放着许许多多的实验器材,化学试管、电气仪器、物理吊具等等。对于常人而言,这间工作室,或许就是一个工作的场合;但是对他来说,这里就像是他的“乐园”,他在这里通过自己的头脑、双手,将一件件常人不可能去做的事变成了可能,即便这当中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顾士杰说自己像“现代愚公”,或许这就体现在他对于发明创造的热爱之中吧。

◇发表于2018年11月22日《劳动报》
◇作者:黄嘉慧 PXKx4ArVOdeW5SJrSiuI5ih0V65uj/SqF+/FN8/rToXTbD5LvUi/VjZmEYsBad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