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姚良忠.间歇式新能源发电及并网运行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3]周双喜,鲁宗相.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赵争鸣,刘建政,孙晓瑛,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全生明.大规模集中式光伏发电与调度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6]黄素逸,黄树红,等.太阳能热发电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7]肖慧杰,王凯,刘欣颖.浅析太阳能发电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93-94.
[8]魏秀东,卢振武,林梓,等.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镜场的优化设计[J].光学学报,2010,30(9):2652-2656.
[9]王军,张耀明,孙利国,等.聚光类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热管式真空集热管[J].太阳能,2007(6):15-18.
[10]李石栋,张仁元,李风,等.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24(11):51-55.
[11]王松芩,来小康,程时杰.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3-8+30.
[12]孙威,李建林,王明旺.能源互联网——储能系统商业运行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13]刘博洋.基于实测数据的大规模光伏出力特性及其短期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17.
[14]沙倩.双馈感应发电机型并网风电场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2.
[15]刘振亚,张启平,董存,等.通过特高压直流实现大型能源基地风、光、火电力大规模高效率安全外送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6):251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