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影像视野下建筑空间研究
——基于一次《电影建筑学》工作坊实践

■ 徐 杰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摘要 建筑空间,包括了知觉、幻想、回忆,路径、时间等维度,而影像作为空间这些维度的媒介成为建筑研究中新的话题。影像扩大了建筑学研究的范畴,从而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建筑中关于空间的问题。本文将影像拍摄中的策略与建筑设计中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对德勒兹、伯纳德·屈米、让·努韦尔等人的一系列影像建筑概念的梳理,试图从认识基本空间自身到对空间维度的分析,再到影像视野下的建筑空间操作方式的辩证思维表达,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建筑理论研究方式,实现对影像建筑新的认知。

关键词 建筑 影像 空间 操作

1 空间中的影像性

1.1 寻常空间中的影像性

从影像的角度看待建筑空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从空间衍生时间,再从时间的位移运动推演出事件,由事件牵引人的情感知觉的过程。寻常空间中的影像性通过空间、时间、运动、时间体现出来。建筑作为三维的空间艺术,在当代,很多建筑理论研究的学者们更加强调建筑中的运动事件,比如伯纳德·屈米,包括国内的青年学者张永和、鲁安东等人都认为建筑空间中的运动是伴随着时间的,并且随着时间的位移会引发建筑中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伯纳德·屈米在《曼哈顿手稿》中的描述的“纽约中央公园谋杀”情节(图 1)、鲁安东电影建筑学研究中关于“桥”“L形走道”的情节、张永和的一系列《窗》模型实验中都体现得很明显,所以运动继空间之后成为了建筑的第四个维度。而空间中的动态视觉又是通过影像这一媒介所传达出来的。

1.2 知觉空间中的影像性

视觉是我们对空间场所的第一感知,单单从孤立的建筑的角度来说,建筑是没有声音的,通过影像的手段表达建筑空间中的声音这一动态因素,结合主观音响、客观音响、描绘性音响,丰富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这一点在苏州园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弯廊台阁之下,雨落芭蕉,缠绵之声,不绝于耳。”(图 2)此外,影像中的动态图像呈现的是运动的建筑片段,结合声音,镜头的运动方式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感染观看者的情绪,作为影像空间的感观主体,通常会将日常中的真实空间体验与影像中所呈现的空间联系起来,这个时候,影像中的动态空间往往又从虚拟空间转变为真实的空间,因为它带给主体的感受是真实的,也可能感受不一定真实,但至少是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过的。近几年描绘未来城市的电影大片很多,从《盗梦空间》到最近的《奇异博士》,仅是电影里场景的设置就已经刷爆了所有设计人的朋友圈,不规则的空间,建筑构件完全突破传统的功能性定义,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符号语言,体现场所精神。影像建筑空间往往更多体现的是主体源于生活的瞬时印象,再通过抽象化的方式表达。

图1 《曼哈顿手稿》“纽约中央公园谋杀事件”

图2 苏州拙政园平面及实景图

1.3 叙事空间中的影像性

影像与建筑都是叙事的载体,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一直在讨论影像的叙事、建筑空间的叙事,讨论的主要是“存在”的核心是什么,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建筑是否可以通过事件的角度延伸,这就引发了建筑的叙事性问题的探讨。研究影像建筑的叙事性意义在于表达建筑实体是如何通过空间的路径组织和时间维度以及人的感官体现的。现代建筑理论已经完成从传统的物质语言向意识形态的角度转变,往往离不开空间一词,但对于空间的研究越来越注重身体介入的问题,强调人在建筑中的运动感受与体验,然后产生事件的过程,从而引发一系列空间叙事的问题。德勒兹的哲学理论《运动—影像》中提到空间、运动、身体之间的辩证思维关系,主张将用影像化的手法阐述空间的叙事,将空间与影像叙事相结合,使其互相作用、互相渗透。

《非常建筑》一书中,张永和解读过影像作品《后窗》中的叙事性(图 3),探究如何把影像中的叙事转换为建筑中的叙事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性模型研究来体验空间的叙事性。张永和认为,《后窗》中主人公通过解读每一个窗户,并且把解读到的内容进行混合,总结出一起完整的谋杀过程,这一点与伯纳德·屈米在《曼哈顿手稿》中的叙事手法一致。张永和通过一系列“窗”的模型实验模拟建筑空间的叙事,而在此实验模型操作中,他是赋予每个窗户中不同的功能设置而体现该空间可能发生的事件,窗户中有水池、厨具就意味着功能性厨房,而在这个空间中可能产生的事件就是烹饪食物。

图3 电影《后窗》截图

2 空间的影像化表达策略

朱丽安娜·布鲁诺在《身体的建筑》中指出建筑与影像一样建构着解剖式的运动图像、生活空间和叙事的动态轨迹。影像作为一种手段无论是用来解剖实体建筑,还是通过影像的拍摄手段解析影像中的建筑,其实都是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的拍摄通常离不开镜头图像的剪辑、动态空间的构图、空间路径的组织。

2.1 镜头图像

让·努维尔认为,影像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图像和符号作为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发生转换的桥梁,而影像通过图像对建筑空间进行实体建构。影像建筑空间图像的表达通常是以下 3 种方式:一是影像事件的时间位移序列图;二是影像空间的路径图;三是影像建筑的空间透视图像。在其建筑设计作品——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阿格巴塔楼中,将建筑的表面都置换成彩色玻璃材质,整个建筑就是透明的,周边的环境都反射在塔楼上,形成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这一点是通过影像化的手法表现的。正如他本人描述的那样,你看到的不知道是建筑本身,还是建筑所反射出来的图像,抑或是通过类似影像镜头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

影像作品《后窗》中对于建筑场景的设置,是将多个并置的空间平面化,通过多个相邻的窗户依次排列形成平面化的图案,而实际上这些平面化的图案都是一个一个的空间,并且对于每个窗户体现的空间中赋予的场景又是不相同的:一对刚搬进公寓的新婚夫妇;一对在阳台上消暑的夫妇,他们没有子女,养了一只小狗;一位寂寞的单身女子;一位单独居住的音乐家,整天在钢琴前创作;一位年轻性感的女舞蹈演员等。将并置的空间通过镜头语言呈现为并置的平面窗口,每个窗口赋予独立的意义,为后来的谋杀案提供契机,这是图像化的手法通过镜头拍摄的方式表达建筑空间(图 4)。

图4 电影《后窗》邻近并置的窗户空间图像

2.2 动态视觉

柯布西耶在其作品萨伏伊别墅设计中引入了“建筑漫游”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视觉的体现(图 5)。从建筑外部看,建筑形式相对而言简单明了,但实际上内部空间极其复杂,空间内部结构通过旋转楼梯和并置的斜坡通往上一层。整个空间的动态视觉来源于楼梯和坡道,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建筑空间运动起来?有两个方式:一是通过影像镜头的运动,如推镜头、升降镜头等;二是通过人在空间中的漫步,而柯布西耶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概念,试想,在这个别墅中,女主人爬楼梯的场景,男主人作为旁观者观看这一场景,是不是一种动态的视觉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整个空间产生更丰富的层次。这一点类似于雅典卫城的上山小路。

3 影像建筑试验操作

3.1 空间投射

法国建筑师让·努韦尔的作品,1986 年建成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为我们认知影像建筑的非线性时间表达及影像逻辑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例证(图 6)。这是一座关于精确空间中光线的组织和变化的建筑,在设计上,努维尔围绕光的主题,通过空间投射的手法创作出一个由多层影像叠合变幻而形成的复杂流动的空间。运用一系列照相机光圈的易变控光装置组成建筑的南立面,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光线层次之间,通过使用折射、反射、透射等投射效果,使之产生交错叠合的影像。使观者在差异运动影像的变幻叙述中感受时间流变的整体。

在加拿大魁北克国家美术馆的设计中,库哈斯利用夹层空间将休息室、商店、连接通道、公共散步区等与画廊空间开放混合设置(图 7),使参观者能够共时性地体验到多个空间,并通过围合整个画廊的反射玻璃建立了美术馆与城市的关联,实现了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时性体验,简单来说,就是几个空间的互相投射。

图5 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

图6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让·努维尔)

图7 加拿大魁北克国家美术馆(库哈斯)

3.2 模糊性转换

伯纳德·屈米的玻璃影像画廊是为其音乐电影节建造的一个临时建筑,整个建筑只采用一种材料——玻璃,用于展现抽象的、没有实体的模糊电子影像,不同于其他建筑,它无需永久性坚固的外观,作为一个静态的、闭合的黑盒子,用“封套”概念通过光线将实体与影像之间进行转换(图 8)。它是关于穿行这个建筑的运动,关于完全由玻璃、垂直支撑和水平向的桁条组成的这个闭合结构的讨论。建筑内部的显示器就构成了变幻多端的立面,玻璃继而反射各种幻象,暗示了无限的空间。到了晚上,整个建筑就完全变成了光与影的世界,让人不禁对哪里是真实哪里是幻象产生不解,甚至怀疑这个画廊本身是否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抑或只是错觉,形成一种模糊的意识。玻璃影像画廊同时预示了当今的城市空间,一个同样充斥着各种媒体,同时被各种媒体所反映的空间。

结语

影像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其重点在于体现通过动态影像体验空间,人通过动态的运动感受建筑空间的内部、外部结构,空间路径,时间位移产生的事件,建筑与人之间通过影像这一媒介产生互动。

在信息化与影像化日趋发展完善的现代建筑与城市建设中,影像之于建筑已经不单单是借鉴、启发或是蒙太奇技术的运用这么简单。在帕斯考“影像建筑学”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卒姆托和努维尔的建筑不难发现,“影像”以一定的逻辑思维方式已经作为一种设计理念植根于建筑师的个人生活经验,继而影响其建筑观而存在。

图8 玻璃影像画廊(伯纳德·屈米)

参考文献

[1]鲁安东。电影建筑和空间投射[J].ARCHITECT.2008(12).

[2]鲁安东。作为空间教学的电影建筑学课程[J].建筑学报,2015(5).

[3]王斌鹏。基于电影性的空间设计探究[D].南京大学,2016.

[4]雷鑫。让·努韦尔——影像与建筑的对话[J].电影评价,2007(6).

[5]杨新磊。建筑与影像的互文性——一种现象学交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Xwh6pF99X98B3xXrmR6WXRsKbelV/macXJyK/PK8u2YonaXUDjsugQooq3zm2/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