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树木不仅可以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而且还可消除生活中的噪声。城市环境中充满各种噪声,而树木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减弱噪声。试验证明,有树木地区的噪声比无树木地区低10dB以上。降低噪声效果与噪声通过的园林树木宽度有关,据测定,噪声通过18m宽的两行圆柏及一行雪松构成的林带后降低了16dB;通过36m宽的同类林带后,则降低30dB。隔声减噪效果比较好的树种有雪松、圆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樟树、榕树、珊瑚树、桂花、女贞等。
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降噪效果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宽6m、高10m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m之间为好。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
当人看到具有美感的景象时,内心会有一种愉悦的反应,从而可以达到缓解精神的目的,进而起到保健的作用。同时,植物在生理过程中也会向空气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含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的化学成分,从而可以辅助治疗或缓解相关疾病。例如,银杏、腊梅等都是对心血管有益的植物;常青的桂花、香樟、女贞、枇杷等是对心肺有益的花木;合欢是对脑神经有益的树木;大叶栀子花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效等。让各类植物合理搭配,形成乔、灌、草,花、果、叶相结合的植物群落体系,达到集科学、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植物景观,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应有的保健效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文化、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旅游成为人们一种休闲、放松、舒缓精神的生活方式。一个城市能否吸引游客主要是在于它本身的文化背景以及城市的总体环境,而良好的城市绿地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疗养场所,观赏、游戏、散步都为不同年龄人群所喜爱。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在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宁静,寻求心理和谐与身体健康。由城市树木所形成的城市森林具有疗养功能,主要体现在树木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产生对环境改善的因子,具体表现在微气候、杀菌、负氧离子和心理抚慰四个方面。
城市林地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森林环境与气候。林地及地貌组合成的近似森林气候,以温度低、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区域内降雨较多、云雾多等气候特征适应于人类生存。考古学材料证实,人类的初期生活就是在森林中度过的,森林中存在人类生存的一切条件和环境。森林的存在能大量地制造人类生存所必须需求的氧气,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同时,森林也能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多数长寿区,大都分布在环境优美、少污染的森林地区。法国的朗德森林就是例子,这个地区的居民在营造海岸松林分之后,当地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增长,人们普遍认为长寿是由于森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人体健康受益。有资料显示,只要深入林地100m以内散步或停留,就能真正地享受到类似森林的空气,身心得到疗养,常常到林中散步,有助于延年益寿。
城市树木要通过分泌杀菌素如菇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使林地中空气含菌量大大减少。据测定(但新球,1994):南京市各公共场所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49700个,公园内为每立方米1372~6980个,郊区植物园为每立方米1046个,相差12~25倍。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夫妻岩人工杉木林内空气含菌量仅为每立方米244个。林道附近因游人影响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524个。而同时在公园内游人食宿中心测定的结果为每立方米13918个,大庸市汽车站为每立方米32753个,相差达134倍。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建成后,公园内林地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646个,仅为县城千岛湖镇的 1/12。研究表明,森林中许多树木能发挥杀菌素。如1hm 2 的榉、桧、杨、槐等树木,一昼夜能分泌30kg杀菌素,能将一个小城市的细菌控制在一定标准之下。因而许多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游客在森林中旅游度假,呼吸大量的带有杀菌素的洁净空气,使得病情有所控制。特别是松林,其针叶细长,数量多,针叶和松脂氧化而放出臭氧,稀薄的臭氧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此,有许多疗养医院大都建在松林之中或者建在松树分布较多的地区。
在森林的卫生保健功能中,另一个最大的作用在于森林能大量产生“负氧离子”。空气中的离子分为阳离子与阴离子,阳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中阳离子过多,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倦,精神郁闭,甚至旧病复发。阳离子一般发生于污浊的市区,通气不良的室内。阴离子又称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有益人类健康,主要有镇静自律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强化细胞功能等功效。一般在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1000个/m 3 ,而重工业区只有400个/m 3 ,厂房内为25~100个/m 3 ,在森林上空及附近负氧离子为2000~300个/m 3 ;在森林覆盖率35%~60%的林分内,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而森林覆盖率低于7%的地方,负(氧)离子浓度为上述林地的40%~50%(但新球,1994)。尤以森林峡谷地区,峡谷内有较大面积水域时,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据国外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森林空气可以调解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有效缓和“血清素激惹综合征”引起的弱视、关节痛、恶心呕吐、烦躁郁闷等的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的免疫力。
城市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据游客反映,人们在森林中游憩,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7倍,脉搏次数每分钟要明显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但新球,1994)。对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环境中的游人,可通过森林疗养使身体和心理得到调整和恢复。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调查发现森林公园中的游客在绿色的视觉环境中会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研究表明,森林主要是通过绿色的树枝,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更舒适。
以树木为主构成的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经常在城市绿地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城市绿地的文化教育非常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历史文化事件、古树名木等方面的展示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在城市中可以经常开展“走近森林,认识自然”的活动,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激发他们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爱护环境的热忱,通过团队组织的形式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城市环境,共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结合自身特点,精心策划各类科普、亲子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四季花展,通过各色花卉的艺术展、民俗风情展、中国传统文化展等,为游客提供一个集学习、实践、游憩和参观于一体的科普活动场所。定期举办特色科普、亲子活动如“植树节树木认养”“园艺大讲堂”“森林科学营地”“科普夏令营”“夜森林探秘”“闻香识植物”“爱鸟周”系列等,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广阔的科普认知空间。结合中小学生春秋游、夏令营等,推出青少年森林探宝、野外烧烤、制作树叶标本等活动,能够丰富青少年绿化和植物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