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在施工技术方面,不仅掌握了大型工业建筑、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施工的成套技术,而且在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推广了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挖孔桩、振冲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地下连续墙、土层锚杆、“逆作法”施工等新技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中推广应用了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隧道模、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早拆模板体系。粗钢筋连接应用了电渣压力焊、钢筋气压焊、钢筋冷压连接、钢筋螺纹连接等先进连接技术。混凝土工程采用了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制备和运输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预制构件方面,不断完善了挤压成型、热拌热模、立窑和折线形隧道窑养护等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方面,采用了无黏结工艺和整体预应力结构,推广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使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从构件生产阶段进入了预应力结构生产阶段。在钢结构方面,采用了高层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技术、轻钢结构技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和钢结构防护技术。在大型结构吊装方面,随着大跨度结构与高耸结构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吊装技术。如集群千斤顶的同步整体提升技术,能把数百吨甚至数千吨的重物按预定要求平稳地整体提升安装就位。在墙体改革方面,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制成了粉煤灰矿渣混凝土大板、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大板、煤渣混凝土大板、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大板等各种大型墙板,同时发展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系、框架轻墙建筑体系、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等,使墙体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建筑施工导向、对中和测量以及液压滑升模板操作平台自动调平装置上得到应用,使工程施工精度得到提高,同时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另外,在计算机控制、施工工艺理论、装饰材料等方面,也掌握和开发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的发展。
(1)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该技术包括以智能化虚拟建造技术、“互联网+”施工管理技术与传统施工工艺信息化技术。职能化虚拟建造技术以目前比较流行的BIM技术与3D打印技术为代表,已经宣布建造新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施工管理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了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等管理技术,代表了工地管理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改造,如出现的深基坑施工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技术代表了传统施工技术与组织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2)以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该技术的核心为“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主要内容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水节电环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3)以工业化为代表的建筑施工装配式生产技术。建筑工业化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现在正处于先进施工方式与落后施工方式、新工艺技术与老工艺技术并存的过渡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企业管理上的差距,工艺技术上的差距,产品与材料、机具与测试仪器、仪表质量上的差距,施工队伍素质上的差距以及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从全国范围来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差别较大。目前,在一些主体结构、钢筋制作安装、模板制作安装、脚手架搭设及砌体、防水、装饰工程施工等许多工种工作中,仍然还有许多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法,劳动强度大、工效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墙体改革、新型建筑材料、工艺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