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能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结果,会使一个人以己为荣,并呈现出圆融、丰足、喜悦、智慧和充满创造力的气质。
——佚名
(1)了解价值观的概念、认识到价值观对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
(2)正确理解价值观的来源及相关理论。
(3)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能重视对个人价值观的澄清。
(4)能够澄清并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认识价值观与个人需要,人生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
秀慧在银行工作了10年,30岁出头的她,猛然发现自己常常在算还有几年就可以退休。当初她专科毕业考进银行,同学们都很羡慕,父母高兴地到处炫耀,考进银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到银行上班却是自己始料未及的。秀慧知道自己一直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喜欢扮演大姐的角色,帮大家解决问题,虽然银行的文书事务工作是她可以做的,且做得不错,可是她并不感兴趣,她常常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她喜欢慈善家的精神,希望从助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银行的工作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相符,她早就心知肚明。这半年来升迁上的不如意,让她更加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仔细思量,她很清楚离职是现实上最不明智、经济上最不划算的决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是情感上她真的很想换一换工作环境,去当修女或义工人员都不错。有一天,她从广播上得知台北生命线在招募义工,有一连串助人的辅导训练,包括一阶段、二阶段的训练课程……秀慧想通了,为了现实,她继续留在银行工作,为了理想,她到生命线当义工,两全其美,对自己、对家人都有交代。对于过程的辛苦,她相信自己撑得过来。
家明已经大三了,在考虑找工作的问题。他看到自己的表哥在一家外企工作,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累得要命,加班到深夜两点是常有的事。他很疑惑:是否一定要找一份收入很好但很累的工作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许多时候,我们也像秀慧一样满足于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的白领生活,可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却忽略了许多其他有价值的事物,例如家庭、友谊、爱情、休闲、帮助他人和健康等,在我们的价值观体系里,这些也很重要。工作可以让我们获得金钱、地位、权力,但也常常让我们觉得拼命工作是不值得的。值不值得关键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从秀慧的例子来看,我们可以察觉秀慧有哪些价值观呢?这些价值观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与心情的呢?如果你是秀慧,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为什么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你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吗?
好多大四毕业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考研还是就业?想考研的同学也并非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考、想读研究生,只是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考研风”盛行,“随大流”的情况很多。每个人都有诸多的考虑,一方面,想考研,但又觉得自己想工作,想赚钱,不想再在学校里浪费大好的时光;另一方面,大家都考,我不考很没面子,而且现在找工作那么难,本科毕业找工作并不简单。而想就业的同学,在择业就业时也面临多重的困惑与问题。“鱼与熊掌,到底要什么?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在哪项工作中,我能真正开开心心地投入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等。
你是否面临这样的选择?是否已经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还是迫于形势根本没得选择?清楚自己到底在意和重视的是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所有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清楚、明确自己所重视的是什么呢?对自己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构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而当这些问题应用到工作中时,就成为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现实中的一切事物都会有一定的评价,哪些是好的、可接受的、值得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可接受的、不值得的,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做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
价值观在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方向性的作用,甚至往往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我们的影响,当我们有矛盾冲突,或妥协与放弃时,常常也是出于对价值观的考虑,就像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价值观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对自身价值观的探索,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方向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下面3个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比如著名歌星席琳迪翁在其歌唱事业的巅峰时期退出乐坛相夫教子,就是由于她在丈夫生病后感觉到,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是有限的,而且比事业更宝贵——这成为她的价值观,并导致她作出了对自己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选择。
价值观具有如下4个特征:
(1)主观性。指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平常所说的区分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福与祸、善与恶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均可以称为价值观。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客体的意义进行评价的。
(2)选择性。价值观是在个体出生后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扩展而逐渐萌发和形成的。儿童期的“价值观”是通过对父母和亲人言行的模仿而形成的。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感性形式,是对成人价值观的照抄照搬。青年期,随着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个体开始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3)相对稳定性。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往往不易改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如兴趣、愿望、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等。
(4)社会历史性。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某地发现一个外星人,一个北京人、一个上海人和一个广东人同时赶到那里。北京人说:“把它带回去解剖,研究研究。”上海人说:“把它带回去办个展览,赚点钱。”广东人则说:“把它蒸了,看好不好吃。”我们可以从笑话中三地人对外星人利用的不同评价体会到不同地域人的价值观取向。
一个成功的商人坐在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打鱼的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条大黄鱼,这个商人问渔夫:“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渔夫说,“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商人接着问道,“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再多抓一些鱼?”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一家人生活所需!
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渔夫解释: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商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就说:“我是名牌大学企管硕士,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小城镇,再搬到大城市里,在那里经营不断扩充的企业。”
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商人回答:“十五年到二十年。”
“然后呢?”
商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了!时机一到,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了!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了!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喽!”
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职业价值观生涯大师舒伯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国内专家黄希庭(1994)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
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价值观涉及一个人所做工作的内容及如何作用于社会;外在价值观指的是外在的一些因素,如薪酬、工作地点及环境。价值观是后天习得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就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发挥其导向和动力作用,产生想做某事或不想做某事的感觉,具有相对稳定性。职业价值观也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因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制度环境,人们会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即使在相同的时代,也会因各自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性别、个性追求等差异,而各有所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在择业时,有人追求优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有人钟情于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有人喜欢工作环境轻松愉快;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仍然把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视为择业的第一标准。作为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职业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当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时,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认识的人,在进行生涯规划时比较容易做出决策,澄清个体的价值观是有效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请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写下头脑中所联想到的任何短语。我希望工作……
思考:
你在工作中寻找的是什么?判断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请将自己所写的内容和思考与同学一起分享。
下面是一些大学生所写的例子,可以参考一下,也可以和自己写的做对比。
·环境好,不用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创造性,有较大成就感,不要总是重复、单调(多样性);是我所热爱的,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潜质,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受人尊重,有一定社会地位,体面,机会多、收入高、待遇好。
·不要太累,让我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不要处理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有快乐感和成就感;能让我学到一些东西。
·具有挑战性,可以成为生活乐趣;有很融洽的合作伙伴;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能有充分的劳逸安排(生活与工作平衡);有自订假期;是我钟爱、投入的事;能帮助成长,学习;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我的朋友。
·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没有人发号施令,没有人以自己的身份压制别人的想法,每个人可以施展自己的个性、才华、创意,人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分工也许不同,但每个人都快乐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都为最终要完成的工作尽一份力,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所有人在平等和自愿的协作中使事件完美地完成。结果或许都不重要,而是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感到自己被需要,自己有价值。
李开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艰难的选择就是从微软到Google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只是职业领域的转换。从微软到Google的一跳使他一度成为新闻的热点话题,也曾经使他成为官司的主角,前后持续了一年多,以至于他的好朋友见到他的时候,都发现他明显瘦了很多。
他为什么要从微软转到Google?听一听李开复自己的内心剖白吧。
当你面对两个选择,一个好一个坏时,很容易做出决定;当你面对两个都很好的选择时,不管选哪一个,结果都不会差,也很容易做出决定;只有当你面对两个都不算好的选择时,才会感到艰难。选择需要很多种智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追随我心,你所做的选择是不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例如,我选择来到Google。坦率地讲,对我来说做出这个选择并不困难,因为我只要问问自己的心,想想自己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我就能很容易地做出决定。
我的人生目标是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影响他人。不管我出一本书、办一个网站,还是转变职业,我都会考虑如何从正面最大限度地影响他人。每个人对影响力的衡量方法不同。在我看来,衡量自己影响力的方法就是要看世界有我和没有我的差别。具体到我在微软和Google之间的选择,我会分析是微软的这批产品、员工和用户有我更好,还是Google的这批产品、员工和用户有我更好?有人会说,在微软李开复管理800个人,做100个产品;而在Google他只是光杆司令,要收50个弟子,一年也做不出产品,影响力明显变小。但我不是这么衡量的。微软没有我,会有另外的人来管理这800个人,微软不会因为少了我一个人就做不出产品。当然,我的离开也会造成一些影响,但影响的不是800,可能只是8。我到了Google,就可以把Google创新的模式带到中国,影响和培养更多的中国学生或青年人才。看一件事也不能看得太短暂,如果你只看2005年这一年,那我可能留在微软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但如果你看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发现,Google是适合我的,是我自己找Google的。
但这个选择却使我一度进入了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我需要面临官司,我曾经导出30万字的邮件以证明我的清白。但这个选择符合我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所以我不会为了暂时的挫折或痛苦而感到悔恨。在这段时间内我做一切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事,如和朋友聊天、思考以前的事情,总结和反思一些事情。这些事也让我更确信追随我心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我得到的更多,我看到了家人对我的真情,看到了学生对我的信任。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价值系统。生涯规划中,当为了制定一个明智的职业决策而寻求自我认识时,需要明确最符合自己的个性的价值观,通过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想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处事,那就不能忽视探索自己的价值体系。但是,我们的价值体系究竟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重视这件事情而不是那件事情?在生命的每个时刻,为什么会出现价值观的变化?价值观有哪些类型呢?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个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1)生理的需求。这是人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具有优势的一种,是对生存基本条件的需求。例如一个人极度饥饿,那么除了食物外,他对其他东西都会毫无兴趣。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的需求。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例如人们希望得到一份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
(3)归属和爱的需求。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这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求。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成就和自由等的愿望;别人的尊重包括威信、承认、地位、名誉和赏识。马斯洛认为最稳定和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气、声望以及虚浮的奉承之上。
(5)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并非必须在重大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形式下才能实现,学生、工人、保姆等只要尽自己能力,也可以实现自我。
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主要对应职业价值观中的物质追求,如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舒适等;而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较高层次的归属、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主要对应职业价值观中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施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等(图4-1)。
图4-1 需求层次对应的职业价值观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施恩(Edgar.H.Schein)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职业锚理论。施恩教授领导了一个专门研究小组,针对该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研究。斯隆管理学院的44名MBA毕业生,自愿形成一个小组接受施恩教授长达12年的职业生涯研究,包括面谈、跟踪调查、公司调查、人才测评、问卷等多种方式,最终分析总结出了职业锚理论。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锚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发生于早期职业阶段。当我们对于职业世界一无所知时,我们的职业锚处于隐藏的状态。当工作若干年后,我们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选定自己稳定的长期贡献区,职业锚逐渐形成。职业锚在某种程度上由个人实际工作决定,而不只是取决于潜在的才干和动机。
我们选中的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职业锚是个人稳定的职业贡献区和成长区。但是,个人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职业锚为其稳定源,可以获得该职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现在职业转换越来越频繁,平均每个人在一生中至少要经历3~5次职业转换。职业锚也是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在职业生涯中要根据实际情形,重新锚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国外许多大公司均将职业锚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参考点。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思考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匹配。自1992年以后,麻省理工管理学院将职业锚总结为8种类型。
1.技术/职能型(technical functional competence)
他们追求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且非常喜欢运用自己所擅长的这些技能。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认可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惧怕专业领域上的各种挑战。适合的岗位:研究开发领域中的工作对这类型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企业中的研究开发人员、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科研人员都是属于技术/职能型的职业锚。
2.管理型(general managerial competence)
他们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希望独自负责工作中的一部分。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体的技术/专业上的工作仅仅被看做获得更大的职业晋升,或者管理责任的工具或途径。适合的岗位: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够充分利用到管理能力的工作,主要职业领域是政府机构、企事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如市长、局长、校长、厂长和总经理等。
3.自主/独立型(autonomy independence)
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自己自由安排。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扩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职业选择: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通常以是否足够自由,是否能够自己安排为标准。他们的主要职业领域是学者、科研人员、职业作家、个体咨询人员、手工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等。
4.安全/稳定型(security stability)
安全/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如果能够看到未来的成功,他们将会很踏实地走下去。他们关心财务安全,如退休金和退休计划。稳定感包括诚实、忠诚及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适合的岗位:稳定,不要有太多的波动和竞争的职位;有固定、完善的职位体系及晋升、发展体系,能够在组织中稳固地发展。组织中有稳固的福利制度和稳固的情感联系。他们一般会在稳固的大机构中工作,如政府部门、大型公司或者军队组织中工作。
5.创业型(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他们时时追求建立或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他们要求拥有自主权、管理能力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特殊能力,创造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核心。适合的岗位:他们会选择一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职业,在职业发展的初期,他们可能会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会独自承担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时机成熟或者机会到来,他们就会创建自己的事业。创造型职业锚的主要职业领域是发明家、冒险性投资者、产品开发人员和企业家等。
6.服务型(service dedication to a cause)
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或者通过产品和专业知识消除疾病。在工作中他们会表现得很乐于助人,或者乐于帮助他人改进和提升。哪怕要忍受恶劣的环境或工作条件。职业选择:在与人交流和互动比较多的职业中,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在一些助人、帮助他人提升的职业或岗位上他们能够如鱼得水。他们倾向于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职业教练、医生这样的职业。
7.挑战型(pure challenge)
他们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具有很强的竞争心,强硬的对手或艰苦的竞争局面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他们对工作或职业的选择也是基于工作能够提供机会,让他们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挑战更高的目标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职业选择:挑战型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些变化快速的行业,如快速消费、咨询等行业。在具体岗位的选择上,他们可以是研发岗位中的攻坚团队成员,也可以是销售团队中的最能顶住压力的成员。
8.生活型(lifestyle)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生活及工作的平衡。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不只是职业上的成功,更代表着整体生活的成功。他们不会让工作无限挤压掉生活空间。如果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做出选择,那么选择的天平会自然地倾向于生活。职业选择:在选择职业时,他们首要关注的因素是这个职业对生活的影响,对自己的家人会有何影响?这个职业加班时间是不是过长以至于不能照顾好家人?这些挑战型或技术型人通常不会考虑的因素,在生活型的人看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甚至可以因此而牺牲他们职业的一些方面,如晋升机会、更高的薪酬。
价值观无论在人生还是职业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方向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兴趣性格的影响。那么,现在请想一想并且回答: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的真正追求到底是什么?
真正回答的时候,很多人又有些茫然,有些人每天在校园里,要么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要么睡懒觉、逃课、上网、打工、谈恋爱……有时也躺在床上思索人生的意义,但是绕来绕去迟迟得不到答案。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究竟要到哪里去,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无法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生活中重要他人(如父母、同学、师长等)的价值观也常常会对我们产生影响。重要的不是去评判这些价值的对错,而是去考虑他们给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适时做出调整。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很少有工作能够完全满足一个人所有的重要价值观。因此,我们总是要不断地做出妥协和放弃,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和排序,才能知道如何取舍。
价值观澄清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拉斯思等人认为:个体在转折关头或处理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人们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这种现象不仅年长者有,年轻人也有,对青少年来说表现更为突出。因此,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需要在做出人生选择的过程中,仔细觉察自己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
进行价值观澄清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珍视阶段和行动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1)完全自由地选择,不存在任何人强迫你这样做,进而思考:“我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的”。
(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具体做法:①辨别与问题有关的价值观;②辨别其他可能有关的价值观;③整理上述每一种价值观及其可能对选择产生的后果。如思考“在产生这一想法之前,我经常考虑什么事情”。
(3)对各种途径产生的后果三思后进行选择。我们一般都会在做出重大决定前考虑到后果,例如你得到一份工作邀请,但公司距离你生活的城市很远,面对这个情形,你是否能承担离家远去的代价?你是否还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从你对这份工作的选择,就可以反映出你的部分价值观。
(1)重视和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只有我们所珍惜重视的价值观,才有可能成为我们价值观真正的一部分。
(2)乐于向公众公布自己的选择。
(1)按做出的选择行事。如提问“我现在准备做些什么呢?”,再次强调你的价值观,是通过你如何使用你的时间和你如何生活反映出来的,这绝不仅仅是空想或理想化浪漫地想象你的一生将如何度过。
(2)重复一贯的行动和确定的模式。如果个人的某种观念上升为他的价值观,那么,他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在行为上。
澄清价值观的方法见表4-1。
表4-1 澄清价值观的方法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乐观的、积极进取的,并且向多元化发展,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也明显增强。从校园里相继出现的“英语热”“计算机热”“考证热”以及争先恐后竞争学生干部、参与社团等现象来看,大学生有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这是一个较高的需求层次。但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存在一些矛盾困惑,比如在生活上,一方面强调自立、自强,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又屈从于环境,把人际关系和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普遍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往往只限于表面的与众不同,结果还是陷入雷同化、赶时尚的生活。再如在职业价值观上,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一方面,重视所选职业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希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实现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择业方向又高度集中,绝大部分择业者选择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企业事业单位。因此,许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价值观也迷茫不已,不知道内心当中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同学们辨析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
工具型价值观和终极型价值观是有巨大区别的,金钱、工具、汽车、房子、工作等都属于工具型价值观,而快乐、幸福、成就感、尊重、被信任等则都属于终极型价值观。比如,我要开“奔驰”,住别墅,吃山珍海味,穿世界顶级名牌的衣服,其实仔细想想,你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你所说的奔驰、别墅,你真正要的是开“奔驰”、住别墅的那种自豪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才是你最终想要的,而奔驰、别墅、山珍海味和衣服只不过是帮助你达到自豪美好感觉的工具而已。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忙于追求工具价值,而渐渐忘记了我们当初真正想要的价值,而最终成为工具价值的牺牲品。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费心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任何人一生中所追求或逃避的都只是一种感觉,我们真正所要的并不是诸如上大学、工作、娶妻生子等这些外在的表象事物,而是这些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我们要的可能是考上大学带来的自信、快乐,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婚姻家庭带来的幸福、安全和温馨……唯有终极型价值观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我们要记住: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与快乐,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都在于追求快乐、逃离痛苦。人的一生想要追求的感觉我们可以称为追求型价值观,而你不愿意触碰或不愿意拥有的感觉可以称为逃避型价值观。
(1)追求型价值观。例如:爱、关怀、快乐、有趣、幸福、舒适、安全感、自由、尊重、和谐、成功、健康、挑战或刺激、创造性、智慧、贡献、影响力、幽默、诚实、信任、自信心、成就感、受欢迎、责任感等。
(2)逃避型价值观。例如:孤独、无聊、沮丧、压力、忧虑、生气或愤怒、挫折、失败、被拒绝、可怜、恐惧、不安、不确定、束缚、自私、嫉妒、不被信任、被欺骗、无知、愚笨、无能、绝望、懦弱、优柔寡断、拖延等。
目前社会有个错误的思维方式,就是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各行各业,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评价,往往更多以个人财富为标准:“我最想要的是挣大钱,如果实现了,那是成功”“我最想要的是成为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事业有成,如果我实现了,那也是成功”。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成功这个词可以涵盖很多东西,它凝结着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但成功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诠释。
成功观应当是多元的。英国政论家、历史学家埃米尔·莱希在《生命中的成功》中谈到:“要树立全面的成功观,要在个人、事业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坚固的平衡”“生命中的成功,不仅包括你的职业和收入,而且包括你的家庭、友谊、个人健康,还有精神的、智力的及情感的发展”。成功包括事业的进步、人际的和谐、家庭的幸福、友谊的长久、身心的健康等,使人生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我们所要树立的成功观应该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平衡式的成功观,在人生的关键要素之间建立起坚固的平衡。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沉浸在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的专业氛围中,忽视了真正的自我和自己的家庭等要素。当然人生成功也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达到圆满,成功的人生也不见得面面俱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偏向和取舍,关键是要取得内心认可的平衡,不可过分追求单一的成功。
说明:下面有52道题目,每个题目都有5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想法,在题目后面圈出相应字母,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通过测验,你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较不重要;E.很不重要
续表
续表
评分与解释:
上面的52道题分别代表12项工作价值观,A得5分,B得4分,C得3分,D得2分,E得1分。
请你根据下面评价表中每一项前面的题号,计算一下每一项的得分总数,并把它填在每一项的边上,然后在表格下面依次列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项。
评价表
得分题号价值观说明:
1.利他主义:2、30、36、46,工作目的和价值在于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
2.美感:7、20、41、52,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能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3.智力刺激:1、223、38、45,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追求进行治理的操作,动脑思考,学习以及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4.成就感:13、17、44、47,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
5.独立性:5、15、21、40,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按自己的方式,步调或想法去做,不受他人的干扰。
6.社会地位:6、28、32、49,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所从事的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使自己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尊重。
7.管理:14、24、37、48,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获得对他人或某事物的管理支配权,能指挥和调遣一定范围内的人或事物。
8.经济报酬:3、22、39、50,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活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
9.社会交际:11、18、26、34,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能和各种人交往,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关系,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结识。
10.安全感:9、16、19、42,不管自己能力怎么样,希望在工作中有一个安稳局面,不会因为奖金、涨工资、调动工作或领导训斥等经常提心吊胆,心烦意乱。
11.舒适:12、25、35、51,希望能将工作作为一种消遣、休息或享受的形式,追求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12.人际关系:8、27、33、43,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13.变异性或追求新意:4、10、29、31,希望工作的内容应该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燥。
得分最高的三项是: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得分最低的三项是: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从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项中,可以大致看出你的价值倾向,在选择职业时可以加以考虑。
活动:价值观市场
步骤:
(1)参照下面所列出的价值观,挑选出其中5种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分别写在5张小纸条上。如果你认为重要的价值没有列出,也可以另写。
价值观:人际关系/归属感、团队合作、物质保障/高收入、稳定、安全、创造性、多样性和变化性、新鲜感、乐趣、自由独立、被认可、受尊重、能帮助他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就感、成功、名誉、地位、有意义、有学习/发展/成长的机会、权力/领导或影响他人、有益于社会、挑战性、冒险性、竞争、符合自己的道德观、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健康、家庭、朋友、亲情、亲密关系、爱、信仰、幸福、为社会服务、和谐、平等……
(2)给每一条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价值下定义,并在纸上写下来,即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你才能满意?个人对同一种价值的定义可能并不相同,例如对于“物质保障”的理解,有的人可能认为是月薪至少3000元以上,也有人可以接受2000元月薪的工作,但一定要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3)如果你不得不放弃其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将写有你准备放弃的价值的纸条与其他人交换。
(4)保留刚才别人给你的纸条,放在一边。现在,如果你不得不继续放弃剩下四条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再次与另一个人交换。
(5)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条。这是否是你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的?
我的五样重要价值观及其定义(按重要程度排序):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6)讨论:
1)通过这个活动,你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了解和想法?
2)你的价值观会对你的职业选择和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他人的价值观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