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组织罗盘,生态型组织的进化地图

VUCA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新常态,企业要用超级VUCA应对VUCA。从机械型组织向生态型组织转变需要有导航地图,但是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企业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地图。组织罗盘是从国内外优秀企业,尤其是近30年我国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中探寻出来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地图,适用于引领企业进化组织。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企业生命力源泉=战略的适时调整×组织持续进化”。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持续做强第一曲线,不断开创第二曲线;从组织角度来看,企业必须适时进化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同时要刷新心智,提高建立新的组织的能力,促进第二曲线的涌现。企业在进化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刚柔并济”,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组织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组织能力提升了,企业就会像钻石一样坚不可摧。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的组织能力自然不同,企业应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优秀企业的进化奥秘

大国的崛起,一定会伴随着世界级科技公司的诞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它们发展的奥秘何在?未来10年、20年,它们能否引领中国,甚至是全球企业的发展呢?

中国PATH的发展之路

秦朔提出的PATH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代表了中国最具创新力、引领性最强的4家世界级企业;另一种是“道路、路线”的意思,代表了中国企业的成长之路。从2021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可以看出,这4家企业确实非常优秀,均处于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前150名,其中平安处于第16名、华为处于第44名(见表2-1)。

表2-1 2021年中国的PATH实力

数据来源: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

PATH的4家企业,3家起源于深圳,1家起源于杭州,它们都经历了20年以上的发展历程。PATH是如何发展并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PATH的成长历程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我们先看一下平安是如何从1988年只有800多万元营收的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万亿元市值、万亿元营收的“航空母舰”的(见图2-1)。

图2-1 平安的成长历程

1988年,马明哲立志要打破中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的状况,于是成立了平安。1994年,摩根银行和高盛集团入股平安,并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要聘请国际审计公司对平安进行财务审计;第二,要聘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对平安进行管理提升。正是这两个看似苛刻的要求,帮助当时只有6岁的平安,借助国际化的先进管理经验,开启了快速发展之旅。

2002年,汇丰银行入股平安,平安发现汇丰银行在南非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后援中心,将整个汇丰银行的后台结算全部放在那里进行集中化、标准化管理,组织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于是,平安开始在上海张江筹建后援中心,进行风控标准化、流程统一化管理,从而降低了风险、提升了效率,使平安的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3年,中国平安集团成立了,开始了战略管控模式。中国平安集团的功能是“定战略、控总额、管干部、看结果”,既做到了扩大授权,又做到了放而不乱,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集团放权给各个子公司,让其独立面对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平安又一次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不断开创新的业务曲线。

2009年,互联网经济兴起,平安开始研究“金融+互联网”的战略,踏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平安的四大“独角兽”(平安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都是从那时开始孵化的。到如今,平安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都已经上市。由于互联网和金融的特性非常不同,这两个行业之间小到员工的着装、大到管理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从2012年起,平安又开启了新的组织进化之旅。

企业生命力源泉,基业长青的奥秘

平安30多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企业是如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持续领先,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花无百日红”,每一条业务线的发展都会从创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最后到衰退期,就跟人有生老病死一样。那么,企业如何做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呢?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公式:企业生命力源泉=战略的适时调整×组织持续进化(见图2-2)。

图2-2 企业生命力源泉

企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战略的适时调整。

· 关注第一曲线,把原来的业务线不断地做大、做强。就像人的寿命,从原来的40岁延长至现在的80岁,未来可能会超过100岁。企业也可以通过战略迭代,延长原有业务线的生命周期。

· 不断开创第二曲线,使企业从衰退期走向再兴期。就像人类繁衍一样,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人类的基因可以通过生育不断繁衍,生生不息。人类生育需要在盛年和壮年时进行,那时的体力和财力都是最旺盛的。企业也要在盛年和壮年的时候开始打造第二曲线,不要等到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后,那时无论物力和财力都已不济。企业持续做强第一曲线可以给第二曲线的开创带来持续的资金支持,就像平安寿险给整个平安集团带来充足的实力支持一样。

平安的发展历程就是“战略的适时调整”的历程。在平安发展的第一个10年中,平安专注于保险业务,包括产险、寿险等业务。在平安发展的第二个10年中,平安开启了综合金融之旅,成立了基金、资管等业务部门,又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奠定了平安万亿元级航空母舰的基础。在平安发展的第三个10年中,平安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开始了“金融+科技”的战略,这就有了如今的四大独角兽,包括市值已经300多亿美元的陆金所等。在平安发展的第四个10年中,平安开始了“金融+生态”的战略。平安收购了“汽车之家”,从战略和组织上对“汽车之家”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使它3年内营收翻番、市值提升到原来的3倍。从这4个10年的布局来看,在战略上,平安的做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说是持续做强第一曲线,不断开创第二曲线的典范。

企业要实现持续领先、基业长青,除了要适时调整战略,还需要持续进化组织。组织的持续进化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帮助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进化,促进第一曲线不断做大做强。正如人在40岁和20岁时的生活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组织也会发生变化,开始僵化、失去活力。如何激活组织,打造敏捷组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第二,发展新的组织能力,帮助企业开创第二曲线。第二曲线与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往往是不同的,正如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宝宝时,我们不能用教育大宝的方式来教育二宝,因为帮助大宝取得成功的方法对二宝不一定有效。正如“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说,制约企业创新的往往是过去极致成功的管理经验。

平安的发展历程也是组织持续进化的历程。1994年,摩根银行和高盛集团入股平安,带来了麦肯锡公司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让平安进入国际化快速发展通道。2002年,汇丰银行入股平安,给平安带来了中台的理念。2003年,平安开始了集团化管理之路,集团实行“定战略、控总额、管干部、看结果”的管理方针,子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2007年,平安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组织活力有所下降,这时它开始通过绩效管理、人效投产、薪酬激励等工具激活组织。2012年之后,平安踏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互联网文化与平安的金融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平安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组织变革与再造,成功地打造了陆金所等四大“独角兽”。

每一次进化都是一次脱胎换骨,只有能进化的企业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基业长青。今天称得上基业长青的企业,与该企业初建时相比早已是今非昔比,这就是进化的结果。帮助企业进行组织进化,打造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能力,实现基业长青,正是组织罗盘的宗旨。

组织罗盘,3大抓手、6项指针

如何让一群平凡的人一起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让“平凡人干非凡事”呢?价值创造的源头又在哪里呢?答案就是组织能力!那么,组织能力该如何打造呢?组织罗盘就是打造组织能力的方法论,是企业进化组织的地图。

找到适合企业的组织能力

什么是组织能力

借用著名人力资源管理教授杨国安的概念,“组织能力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团队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组织能力不依赖于特定的能人。如果依赖于特定的能人,那么体现的只是某个人的能力,不是组织能力;如果不依赖于某个人,这种能力就具备可复制性,组织可以通过能力的复制实现更多的成功,以持续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组织能力的重要价值所在。一个组织如果能够发挥出团队整体的战斗力,就会像钻石一样坚不可摧。

如何打造出钻石般的团队呢?需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 优秀个体。如碳元素。如果不是碳元素,而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则中和为水,永远也成不了钻石。

· 组织结构。同样是碳元素,如果呈立方体结构,就是金刚石;如果呈层状结构,就是石墨。碳元素通过层状结构组合在一起,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钻石。

· 打磨能力。钻石都是靠优秀的工匠打磨出来的。一颗原石,必须有能工巧匠来精心设计和打磨,否则成不了珍贵的钻石。

这和组织能力的形成原理相似。具有优秀组织能力的组织,首先是由优秀个体组成的,我们要找到类似碳元素的优秀个体。其次,优秀组织必须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激励制度等。否则,再优秀的个体离开了良好的组织大环境,也发挥不了作用。人人都说平安和华为是“黄埔军校”,这两家企业的管理者很厉害。可是,很多企业挖走平安和华为的管理者,并不能使他们发挥作用。最后,这些管理者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平安和华为。所以,碳元素要形成钻石,还必须有结构、文化和制度的支持,这就是平台的作用。最后,优秀组织还必须具有好的进化能力。个体会出现懈怠,组织的文化和制度也会过时,但如果组织有优秀的CEO和一群与时俱进的管理者,就像工匠打磨原石一样,他们会不断赋能个体、复制组织的能力,带领组织持续进化,那么这个组织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组织能力源自战略

组织能力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组织能力源自战略(见图2-3)。不同的战略定位和价值主张,决定了不同的组织能力。3大价值主张包括产品领先、客户亲密和运营卓越。

图2-3 组织能力源自战略

如果企业的价值主张是产品领先,那么企业的组织能力应该是产品开发能力、完美体验的交付能力。苹果公司就是产品领先的极致典型。苹果公司颠覆了手机行业,创造出领先的手机产品。每次苹果发布新品,都会引起全民热潮、行业轰动,成为“果粉”们的头等大事。

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颠覆了零售行业,苹果的零售店提供了酒店式的服务和体验。苹果零售店的CEO不是来自传统的零售行业,而是来自四季酒店,他考虑的是用户的体验,不是性价比。苹果把“性价比提升”的工作,即生产,外包给了富士康,自己则专注于研发极致产品。

如果企业的价值主张是客户亲密,那么企业的组织能力应该是锁定客户的能力、基于需求洞察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全面解决方案的复杂交付能力。咨询公司的价值主张大多是客户亲密,它们的组织能力是能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比如,麦肯锡长期为平安服务,IBM咨询公司长期为华为服务,提供从战略咨询到组织能力提升的全方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早期平安的管理思路、中期平安的互联网战略等,都是由麦肯锡参与制定的。

如果企业的价值主张是运营卓越,企业的组织能力则应该是供应商的优势采购能力、释放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精益制造能力。比如,富士康专门承接苹果手机的生产制造。通过运营卓越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是富士康的主要战略。那么毫无疑问,富士康的组织能力则是大规模采购、标准化运营、系统化管理。

不同的组织、团队,需要不同的组织能力。每家企业的组织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需要企业高管做深入思考。既要结合企业的现状,了解哪些能力是企业的长项;又要面向未来,清楚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组织能力。

用组织罗盘,打造组织能力

组织罗盘概览

企业确定了组织能力之后,就需要围绕组织能力进行相应的打造。组织罗盘(见图2-4)有3大抓手、6项指针,3大抓手分别是方向盘、红绿灯、加油站,6项指针分别是企业文化、组织设计、绩效管理、投产薪酬、招聘保留和梯队培养。

图2-4 组织罗盘

企业要从使命、愿景、价值观出发,形成战略和组织,这是组织罗盘的第一大抓手:方向盘。方向盘包括企业文化、组织设计两大指针,起到牵引组织的作用。组织的打造需要好的激励机制和来自战略的绩效机制。这是组织罗盘的第二大抓手:红绿灯。红绿灯包括绩效管理、投产薪酬两大指针,起到激发动力的作用。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这是组织罗盘的第3大抓手:加油站。加油站包括招聘保留、梯队培养两大指针,起到赋能人才的作用。

组织罗盘是一个飞轮,要让飞轮迅速转起来,必须先找到一个着力点,给它一点力,然后飞轮才会越转越快,形成正向循环。针对组织罗盘的3大抓手、6项指针,应该先从哪个点着手呢?可以从企业文化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好了,员工才能跟企业上下同欲、同频共振,才能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激发斗志。也可以从绩效管理着手,建立“成事达人”的绩效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激活组织。当然,还可以从招聘和选拔优秀的人才着手,通过优秀人才带动企业的发展。每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建议企业先进行组织诊断,找准着力点,使组织这个飞轮迅速转起来,帮助组织持续进化。

组织罗盘,刚柔并济

《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通过对比日本的企业管理方式,来深刻反思美国企业管理中的失误。书中提出,美国企业之所以在严酷的竞争面前显得疲软,是因为它们在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3个“S”,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和制度(System),这是硬性管理要素;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忽视3个“S”的前提下,较好地兼顾了另外4个“S”,即技能(Skill)、人员(Staff)、作风(Style)和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这是软性管理要素。

对比来看,组织罗盘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见图2-5),东半球的组织设计、绩效管理和投产薪酬属于硬性管理要素,而西半球的企业文化、梯队培养和招聘保留属于软性管理要素。所以,企业在进化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刚柔并济,从而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图2-5 组织罗盘的东西半球

东半球的硬性管理要素指的是制度契约,即那些写在纸面上的、有流程的,甚至可以内化到管理系统里的,不管是谁都得照着去运作的标准、规则、流程等。制度契约是相对比较固化的、显性的契约,用来解决人与事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效率。西半球的软性管理要素指的是心理契约,那些看不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动纲领等,都属于心理契约,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效率。

CEO的思想高度,决定组织的高度

原石经由能工巧匠细心打磨才能成为钻石,而组织能力也需要企业创始人和CEO的用心打磨。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由CEO的思想高度决定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要的组织能力自然不同。企业应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不同阶段,组织发展的重点不同

作为CEO,首先要判断企业所处的阶段。企业要在“疼痛”到来之前,通过预判发展规模,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提前进行组织建设,从而减轻两个阶段衔接之间的组织成长之痛,防患于未然。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发展的重点不同(见图2-6)。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阶段,才能有的放矢。

图2-6 不同生命周期组织发展的重点

企业的成长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再兴期)4个阶段。

创业期

企业处于创业期时,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求生存是第一要务。企业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是创业者能够分辨出可行的市场并提供产品,跑通产品MVP ,使企业的产品被市场接受认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组织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第一,要有能力识别出当前或潜在市场的需求,并有能力定义市场;第二,要有能力在盈利的基础上,开发出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两项任务不能完成,组织就不复存在,更别谈组织发展建设了。

成长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一书中写道,基础没有打好的企业是无法挽救的,因为创业企业的基本制度和创始团队的素质在后期很难调整。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已过生存期,需要通过“打造平台”来建立组织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这个阶段,会面临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许多不妙的事情开始累积,成长之痛开始显现,这些痛与创始人不能应对随着组织成长而出现的管理问题有关。

在此之前,企业通常处于创业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在非正规的方式下运营的,企业需要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从创业型组织向专业化管理型组织转变。其中包括制度、流程和系统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表2-2来判断,企业是否正在经历成长之痛。

表2-2 组织成长之痛调查表

专业化可能会带来官僚化,但是,如果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里采用创业型管理方式,更容易导致混乱。官僚化和混乱,如果必须在这两者之中做选择,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选择官僚化。因为官僚化可能会让企业发展得慢一点,但混乱会让企业“死”得更快。

对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打造组织管理的平台非常重要。搭建平台时对组织罗盘的3大抓手、6项指针,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从一个点着手搭建,比如企业文化、梯队培养等都可以。至于先从哪个点着手,就需要进行组织诊断,确定最重要、紧迫的点。

成熟期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组织发展有两项重要的工作。

第一,通过资源整合、多业务体的组织设计、平衡授权与控制,最终达成整合组织的目标。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控制和放权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很微妙,因为企业既要对多元化运营部门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控制,又要给事业部足够的自由度以发挥创业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采用合适的组织结构。比如,是否要把组织分成各个事业部(事业部化),这就需要定义“公司”的职责,以及各个事业部的职责。

· 制订企业战略规划。在公司整体层面和每个事业部内部层面都要制订规划,并且涉及两个层面的整合。

· 设计和执行业绩管理系统。确保运营系统在公司层面和事业部层面都能推动有效的运营。

· 企业文化的融合。公司内每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各个事业部的文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融合,以推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合作。

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平安已经发展成为综合金融集团,包括保险、银行、投资等多条业务线,拥有10多家子公司。因此,平安在2003年正式成立了平安集团,平安集团与各个子公司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平安集团的管理方针是12个字:定战略、控总额、管干部、看结果。子公司则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在控制和放权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第二,激活组织,重拾创业精神。成熟期的企业有个特点就是老员工很多。企业在发展,但很多人并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企业整体战斗力下降。比如,到2007年,已经成立20年的平安开始进入成熟期。如何激发人员的活力,保持组织的高效能、高绩效,是当时平安的组织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因此,平安将组织发展的重点放在组织罗盘的红绿灯上,即运用绩效管理、投产薪酬等工具,来实现末位淘汰和“345”薪酬激励,也就是3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拿4个人的工资,以此来激活组织。

衰退期(再兴期)

企业在经历了成熟期的辉煌之后,达到一定规模,就容易陷入自满而不自知的境地;企业管理团队的领导力衰退,企业规模超过企业创始人的管理能力范围,企业很容易进入衰退期。企业如何做才能有效避免早衰或者延迟衰退期的到来,甚至进入再兴期?首先,企业要不断延长原有业务曲线的生命周期,就像人类的平均寿命从以前的40多岁延长到如今的80多岁;其次,要不断打造新的业务曲线,就像人类通过生育,使基因不断繁衍、进化、传承。

对于即将进入衰退期的原有业务曲线,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重启。这就要求企业重新成为创业型企业,企业必须重新考虑“自己是谁”。从基础建设开始重新推导、重新发力,再把所有阶段需要做的任务重新做一遍,定义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构建基础的运营系统和专业的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组织文化……不断归零、重启。比如,平安对保险业务不断进行升级换代,从早期的搭建中台、电话销售,到近期的互联网改革,一直在引领全国甚至全世界保险行业的迭代。

企业还必须不断打造新的业务曲线,在企业即将进入衰退期时,组织发展的重点在于构建新的组织能力。第二曲线与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往往有较大的差异,第一曲线的组织能力应用到第二曲线会制约第二曲线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构建新的适合第二曲线发展的组织能力。比如,平安从金融领域走向互联网领域时,组织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平安体系内已发展30年的保险业务而言,组织能力是极致的运营;而对“新生儿”平安陆金所而言,所需的组织能力是创新。所以,此时的平安选择重构组织能力,成功打造出四大“独角兽”。当重构好组织能力后,企业就建好了跳板,为企业从衰退期走向再兴期做好了准备。

组织发展需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组织能力,因此组织发展需要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比如早期的华为,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前瞻性关注,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作业不规范,项目计划混乱。后来华为邀请IBM来进行组织管理变革,促进企业脱胎换骨。在变革过程中,董事长任正非提出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变革方法论。华为从无流程而随机灵活的“狐狸式”管理,向流程化而恪守原则的“刺猬式”管理不断转变。

今天的华为,经过多年的积淀,原来的杂乱无章消失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循规蹈矩、官僚作风的出现,比如流程文件多达3万份,立项周期长,决策慢,开发不敏捷,创新土壤呈现“盐碱化”趋势等。显然,今天的华为要从“刺猬式”管理方式逐步向“狐狸式”管理方式转变。华为的组织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组织发展要动态匹配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确保整个组织保有对立思维下的行动力,使组织兼具“刺猬”和“狐狸”的特性。

马明哲曾经说过:“小胜靠个人,中胜靠机遇,大胜靠平台。”伽蓝集团是中等规模的化妆品公司,创立已有20年,年营收100亿元,自然堂是其旗下品牌。伽蓝集团的创始人郑春颖特别勤奋,经常工作到深夜,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伽蓝集团很快发展起来,这就是“小胜靠个人”。后来,伽蓝集团抓住了互联网兴起、年轻人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等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中胜靠机遇”。伽蓝集团要发展到营收200亿元、300亿元的规模,靠什么呢?“大胜靠平台”。构建平台的要点就是打造组织能力。通过组织能力的打造,企业可以实现持续和全面的领先,而不是一时或者一地的某项业务领先,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伽蓝集团要取得大的胜利,必须提升组织能力。

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不过对普通人而言,要做到这点很难。平安在提升组织能力的时候,马明哲提出“以行为知”。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时,刚开始推行时可能有很多人想不通,处于观望状态。那是不是要等到大家都想通了之后再推行呢?做不到“知行合一”,就只能“以行为知”,先做起来。当部分人按照要求行动起来、坚持下来后,意识就会相应地发生转变,从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改变。马明哲说:“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则都需要靠制度和行为做先导,形成很好的效果,然后才能在人的观念上形成改变。”这跟任正非提出的“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是一个道理。

组织发展是一把手工程

组织管理有3个阶段,分别是人事管理、组织管理和组织经营,具体如图2-7所示。企业CEO及中高管可以对照此图检视本企业组织管理的现状,判断企业处在哪个阶段。

图2-7 组织管理的3个阶段

处于人事管理阶段的企业,没有成型的人力资源部,负责相应工作的部门,有的叫人事部,有的甚至叫行政人事部或者综合管理部。从部门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基本就是发招聘信息、筛选简历、发工资、交社保、整理员工档案、办理员工入职和离职手续等。而且,这些工作大多是人工操作,主要使用纸质档案,缺少IT系统的支持。这时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就是简单的事务处理。如果让处在人事管理阶段的员工去实行组织进化,显然不行。

处在组织管理阶段的企业,有成型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搭建了系统化的组织管理平台,进行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包括人效投产分析、绩效管理、领导力提升、梯队搭建等,同时也有了较好的IT系统的支持。但是,这时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被动式的,处于“救火状态”;人力资源部是“助手”,并没有主动地从企业的业务和战略出发,来考虑企业的组织能力应该如何提升。因此,让处在组织管理阶段的员工去实行组织进化,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人力资源部必须从“帮手”向“助手”进化,最终向“推手”发展,即企业的组织管理必须走向组织经营阶段。人力资源部是否到达组织经营阶段,总体上要看它是否能构建创新策略、主导变革,及时进化组织以适合企业的战略调整,打造强活力、高绩效的组织。细化来看,有以下3个标准。

· 关注战略,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围绕企业战略进行人力规划。

· 学会算账,把资源投入效率高的业务,实现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

· 将直线经理培养成为经营人才,只有整个企业的核心骨干都成为经营人才,才会给企业带来生生不息的成长动力。

企业生命力源泉=战略的适时调整×组织持续进化。企业要想生生不息,拥有强活力、高绩效,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人事管理走向组织管理,直至组织经营,实现组织能力持续进化。要实现组织经营,企业CEO必须充分重视战略和人力资源。

从PATH的发展经历来看,无论是对战略还是对人力资源,企业CEO都极其重视。平安将战略和人力资源提升到组织的左右脑的地位:战略是左脑,是设计师、发动机;人力资源是右脑,是方向盘、红绿灯和加油站。正是对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充分重视,这些优秀企业才得以不断地进化,生生不息,不断获得发展的生命力。

章末总结

组织能力来源于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组织能力的打造,需要从战略出发,围绕组织罗盘来进行。从企业文化的打造和落地,到组织结构的搭建、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考核和辅导、薪酬奖金的分配、优秀人才的招聘和保留、梯队人才的培养等,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企业业务主管的参与,更需要企业CEO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发展是企业CEO的一把手工程,企业CEO的思维高度决定组织的高度。 /D+i3u+eU/uuL7tQTXjPw0MKjo61QjCStZGjhCB7EoqW5Y2IkE6l5OjwLUTkxo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