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看似自信强势,其实不然

说起“自恋”,大家都会想到自我陶醉。

的确如此,一个自恋的人,明明毫无建树也会自认为才华横溢,觉得自己很体面。

然而,这终究只存在于自恋者的意识世界。事实上,在无意识的世界里,自恋者深受糟糕的自我形象的困扰。

自恋者哪怕没有经历残酷现实的洗礼,也会肤浅地认为“我能行”,这是因为他们深陷自我陶醉,很多想法不切实际。

自恋者不去探究无意识中的想法,仅仅在意识层面上坚信自己充满魅力。或许他们不这么想,便无法生存下去。可实际上,他们的心底始终惴惴不安,害怕他人无视自己。

自我评价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我们不能直接将自我评价高的人视为自恋者。

另外,我们也不能将自恋者的“自我陶醉”简单地理解为“自我评价高”。因为,即使自恋者在意识层面自我评价极高,其无意识中仍饱受空虚感的折磨,甚至自我轻蔑。

总之,自恋者极度自卑。当一个人所标榜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不一致时,其灵魂深处其实是知道这一点的。于是,他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露馅儿。

“自恋者的高自我评价是病态的,并且具有不稳定的倾向” [1] ,因此“自我评价高的人并非自恋者” [2] 。而且,“自恋者的高自我评价具有自我防御的性质” [3] 。这类人在“无意识中自我唾弃,在意识层面却优越感十足” [4]

换言之,只有意识与无意识相背离的人,才是自恋者。

很多人是认同这一观点的,但也有人会以自我评价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恋者。

真正自我评价高的人,能够认可对手的实力,并对其做出正面评价。而自恋者的高自我评价却源自“与他人的比较”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识别自恋者。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很高,但暴躁易怒,那么基本上可以确认这个人是自恋者;同样,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很高,但总是闷闷不乐,那么这个人也很可能是自恋者。

自恋者由于其无意识中的自我轻蔑,无论他外表如何坚强,都可能会因他人的只言片语深受打击。

即使是常人看来顺风顺水的生活,自恋者也会莫名地生出怒意,他们会莫名其妙地不开心,难以感受普通生活的乐趣。

归根结底,他们需要时常得到表扬,紧绷的神经才能稍微松弛,不然就会焦虑、敏感。

即使一切顺遂,自恋者也时常愤愤不平,总是指责他人。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一些普通人完全不会在意的日常对话过度敏感,感到受伤,甚至会因此暴跳如雷。

自恋者之所以会一言不合就翻脸,是因为他们经常处于情绪饱和状态。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6] 把这种状态称为神经症,并将其描述为“被高度强化的情绪”状态 [7]

被认为属于神经症的心理状态有焦躁、多疑、害羞等。简而言之,任何带有负面性质,带有对人生的不适,似乎充满情绪的表现行为,都会被看作神经症状态 [8]

阿德勒还提出,神经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过度敏感性正是神经症的特征 [9] 。自恋者的这种过度敏感性,造成了他们对外在的不适应,以及宁愿受苦也不愿个人的价值感遭到破坏的性格。

对个体而言,如何消除自恋才是人生最大的课题。

“过度敏感实则是自卑的表现。” [10]

自恋者想要远离痛苦,活出松弛感,必须深入了解自我:“原来我只不过是太自卑而已”。

神经症患者的特征是缺乏直面人生问题的勇气 [11] 。而所谓直面人生问题的勇气,指的是能够接纳“现实中的自己”。

正如我在其他作品中多次指出的那样,阿德勒也认为神经症患者在面临诸多人生问题时,往往表现得极其软弱。

如果个体在面对诸多人生问题时无法采取适当的态度,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其幼年时期。

神经症患者之所以无法接纳“现实中的自己”,是因为他们“现实中的自己”从小就没有得到周围重要人物的接纳。

正如阿德勒所说,神经症患者与自恋者在幼年时期就已经不幸地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他们必须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重新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12]

只要明白幼年时自己周围的重要人物并不代表所有人,自恋者便可以通过人格重建,形成新的人生观。 7xFLO+AsElrccOdJnGpjwCvC4zdbAOZ9dZuQNVUM9urJr5j2IMgWZcIBwWRmhO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