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前些年,我悄悄地在天地出版社印了一本《雨夜短文》,没想到居然大受欢迎,被“全国书店之选”授予唯一的“最佳散文”大奖。参评者,有八百多家书店。

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很短。这让我联想到一件趣事,曾在联合国总部任职的何勇先生告诉我,纽约一家华人餐厅举办“余秋雨诗文朗诵会”,很是热闹,他去听了,发现会上朗诵的,大多是冒我名字的“伪本”。这样的伪本在网络上早已层出不穷,长久风行,它们不管写得是好是坏,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很短。能风行,说明当代读者乐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

这让我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以《雨夜短文》为基础,加入一些“总体思考”的篇目,却仍然让它们保持简短?

一般说来,“总体思考”,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文化,都短不了。因为这需要统揽古今,俯视中外,并得出涵盖性的结论,那就少不了一级级论证台阶,一层层学理排场,一堆堆概念丛集。以长度来显示高度,早已是文化运作的普遍默契。我如果下决心要将一系列“总体思考”写得简短,那就必须反着来,拆除所有障碍,直闯堂奥,探取每一项所论事理的真相和本性,然后用最简洁、通畅的语言说出来,让一切学界之外的明白人也都能听得进去。

我想,这样的简短,意义已不仅仅在篇幅,如果能够建立一种轻便的话语方式,也许能使纷杂喧嚣的文化传播领域稍稍干净一点,质朴一点。

其实,这正是我几十年都在努力的事。只不过,这次做得尤其充分:题目更大,体量更小。

收入本书的六十几篇短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名为“生命支点”,叩问此生的终极意义;

第二部分,总名为“万里入心”,唤醒平生旅途中的各种发现和感受;

第三部分,总名为“文史寻魂”,揭示高层文化的基本品相,梳理中国文脉的系列亮点。

三部分加在一起,组成了一种“具有质感的宏观思维”。本来,“质感”和“宏观”常常对立,要想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年轻人几乎办不到。只有经历了太多的风雨,钻研过足够的史籍,又能够不断地低头沉思、抬头看天的霜鬓长者,才能约略问鼎。

时至今日,我头顶的天,已暮色苍茫;飘忽的思绪,都产生于马背归途。那么,书名就叫《暮天归思》吧。

再序于壬寅初春 e27APgruYiHYBhB4cBlUAcJCqDLtok6xHM88ipoJfrfS9v+qWk91I14unySPkM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