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120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感谢历史学院各位朋友的抬爱,让我来天津参加纪念郑老120周年冥诞,缅怀老人家毕生对中国历史学,尤其是对明清史学科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巨大历史性贡献,而且还给了我发言的宝贵机会。

今天,我向各位就只讲一句话,两个字,就是“感恩”。感谢郑老对我的培养、教育的深恩!说到这里,朋友们或许会问我:你既没有在南开念过书,又不是郑老的入室弟子,何从谈老先生对你的培养、教育?在此,请允许我回忆一段42年前的往事。

1977年8月,郑老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是建议十年浩劫刚刚过去,“四人帮”为祸还没有清除,呼吁要恢复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呼吁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正是这篇文章,我拜读之后,也不知天高地厚,就给郑老写了封信,谈了我“文革”期间在昆明的处境,谈了我的愿望。我没想到,老人家很快就给我回信。而且,就安排我到北京来学习的事,曾经两次给我亲笔写信,最后还专门发了电报,电报很简单,就是“欢迎报考南开大学”。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段经历,所以我能说郑老对我的培养、教育。

由于这几十年来,南北转徙,不断搬家,所以郑老当年给我的那两封亲笔信,可能搬家时夹在书里,暂时找不到了。不知当年郑老留没留下底稿?克晟先生有可能的话,可以查一查。那封电报稿,或许在电报局还能查到。现在我满屋都是书,遍地都是,只有等以后把书捐给国家,年轻同志去整理的时候,或许会把郑老的两封亲笔信找出来。这里,我要感谢克晟先生和傅先生,感谢你们把我当年给郑老的五封信都妥善地保留下来,而且还让孙卫国教授复印后寄给我。

所以,这一段历史,对我个人来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终身受益。而且可以说,对我们当代的学术史,或许也是可以写一笔的。

至于以后郑老在东村42号给我的教育,郑老在北京海军大院招待所对我的教诲,那已经体现在我这40多年学史、治史、用史的实践当中,也体现到今天我们历史研究所“求真务实”这四个字的治所方针上。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m8X0bgrF1yT4JUvn58TzG57UNUtUAZ2dNT/X2srFc5BRgeOtuzddnAp569/0O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