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您好,欢迎来到“49天专注力挑战营”!

在这里,我们将携手,借助这一套7册装的《49天培养专注力》,用49天的时间,从专注力的7大重要维度出发,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本套书的7个分册分别是《抗干扰》《坐得住》《不拖拉》《视觉专注》《听觉专注》《视听整合》《主动投入》,与专注力的7大重要维度“专注强度”“专注持久度”“专注敏捷度”“视觉专注”“听觉专注”“视听整合”“内源性注意”一一对应。

其中,专注强度、专注持久度和专注敏捷度属于专注力的三大核心维度。我们为每个核心维度准备了42道题目,每天做6道题,用21天的时间,来训练这三大脑网络,使孩子能够认真、持续性地关注某一事物,而且能在不同的任务间快速切换。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做到抗干扰、坐得住、不拖拉。

视觉专注、听觉专注、视听整合和内源性注意属于专注力的外周维度,我们同样为每个维度准备了42道题目,每天做6道题,用28天的时间,帮孩子强化对自身注意力资源的开采和调用能力,使孩子的观察力、倾听力及边听边看的信息整合能力得到提升。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时,他们会更愿意直面挑战并充分地投入其中。

与此同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与孩子专注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自控力、记忆力、自律与延迟满足、空间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孩子能够在挑战中提升能力,并享受能力提升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收获力量与信心,在成为自己人生的“学霸”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除了7个分册以及指导手册,本套书还附赠了49节配套指导视频课,1天1课,让孩子在每天训练的时候都有指导视频课可以看,充分实现自主学习。不管是做题时遇到困难,还是不理解答案,孩子都可以点开视频,听老师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本书中的有些题目有不止一个答案,孩子在做完题后,还可以参照答案和视频课,进一步打开思路。孩子可以通过扫描指导手册封底的二维码或每个分册答案部分的二维码,来收看视频课。

如何帮孩子安排每天的训练

打开方式 1

如果您的孩子平时做事喜欢做完一件事再开始做下一件事,那么您可以引导他以每一个分册为单位,根据每一页右上角标的天数,一本一本地做,来完成为期49天的训练。具体来讲,就是每天按顺序做完一个分册中的6道练习题,连续7天,做完一个分册中的42道练习题,攻克一个专注力维度的训练后,再做下一本的练习题,开启下一个维度的训练。这种方式可以参考下表来实践:

那么,具体先从哪一个分册开始呢?之前已经提到过,本套书的7个分册对应的是专注力的7大重要维度,目前的顺序安排的思路是先训练核心维度,后训练外周维度。您既可以让孩子根据目前7个分册的顺序来完成练习,也可以让孩子从最擅长的维度来开启练习,完成后再选择次擅长的维度继续练习,以此类推,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一本本推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实水平,二是作为发展基础的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使孩子能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为现实的发展水平。选择从易到难的顺序层层推进,既能达到这一目的,又能在训练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积累成就感。

打开方式 2

如果您的孩子平时做事不喜欢按部就班,或是做事时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任务来调剂,以保持新鲜感,那么您可以引导他打破分册的限制,比如第一天做一个分册的前6道练习题,第二天做另一个分册的前6道练习题,以此类推,每天做不同分册的题目,每天训练不同的维度。这种方式可以参考下表来实践:

这种打开方式应该先从哪一个分册开始呢?选择这种打开方式时,从孩子最擅长的维度开始练习依旧很重要。先选择最擅长的,再选择次擅长的,以此类推,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渐推进,这样既能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训练规律,又能在连续7天的训练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更客观地了解孩子在专注力不同维度的发展的真实情况,以便在下一个7天中及时做出调整。

比如,如果您发现孩子在做练习题时有完成得很困难、不愿意做、回避的部分,就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计划,因为这往往反映出孩子在对应的专注力维度上存在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您可以改变练习的顺序,把孩子存在薄弱环节的分册的顺序往后调一调,在孩子进行这部分训练的过程中给予他更多关注或指导。对于那些孩子因为觉得太简单而不想做的部分,家长可以将其作为调节,穿插在孩子不擅长的维度之间,让孩子难易交叉着做,这有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保持做题的兴趣。

孩子专注力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象一:家长认为孩子的专注力差,教给孩子的办法不起作用。

在我的“跟脑科学家提升专注力”的在线视频课程中,我设计了“家庭亲子专注力桌游”这一训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爸爸妈妈会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完成专注力各个不同维度的训练。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爸爸妈妈在留言表示“孩子特别喜欢参与、完成得很棒”的同时,还表示“没想到自己的专注力还不如孩子”。还有家长留言道:“之前以为孩子专注力差,还总是拿自己的方法指导孩子,没想到自己对专注力的理解有这么大的偏差。”

其实,专注力正是一种看似容易,实则没那么简单,又事关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核心能力。只有科学地理解专注力,客观地评判孩子专注力的好坏,抓住科学训练专注力的核心,不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才能帮孩子提升专注力。

▼现象二: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小就注重让孩子玩魔方、做数独题。
v现象二: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小就注重让孩子玩魔方、做数独题。

对于数独和魔方(也包括拼图和七巧板等有助于提升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智力玩具),我是很支持并且推荐家长将其作为宝宝的专注力启蒙工具的。不过,我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爸爸妈妈会因为过于重视这些工具,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感知运动阶段,从而使孩子错失了在运动中理解自控力、专注力和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大好时机。而且,由于这些智力玩具的玩法明确、答案唯一,因此它们可能会导致孩子对标准答案太过专注,从而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及内源性注意的发展。孩子也可能会因为担心做不出题目、做错题目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削弱自我效能感。

▼现象三:家长觉得自己只是希望孩子做事能专心点,为什么就这么难。

家长的这种观点反映出他们对专注力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家长认为,“做事能专心点”是一个很单一而且明确的目标,自己的要求也一直没变,孩子应该很容易理解和做到。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先一起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您对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期待是什么,是“心无旁骛地做感兴趣的事”,还是“持之以恒地做应该做的事”,又或者是“收放自如地做能够让自己保持专注的事”?

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三点都是专注力好的表现,看起来都很重要,希望孩子都能做到。但仔细想想,其实三者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孩子其实很难同时做到,而且它们实际上代表了家长在不同时期对孩子专注力发展的不同要求。您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上学前,您是不是希望他能收放自如地做能够让他保持专注的事,这样给他报的兴趣班就不会白报;到了学龄段,您是不是希望他能持之以恒地做他应该做的事,这样他就可以把精力都花在学业上,就会更高效;等到工作了,您又希望他能心无旁骛地做他感兴趣的事,不要总是心思不定,频繁换工作。所以,这样看来,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的要求既不简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孩子一时理解不了家长的要求,达不到家长的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

怎样才能真正帮孩子提升专注力

▼首先,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比如,孩子专注观察、专心游戏、聚精会神地做某事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想要上手指导、上前关心和提醒他们的冲动,要让孩子有独立探索、专心致志地做事的机会,并且能有相对长的全身心投入的时间,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专注强度、专注持久度、好奇心和创造力。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出门前动作慢、坚持要自己收拾好东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要对孩子说“我们3分钟内必须出门”这样的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计时,帮孩子了解自己平常做某件事需要的时间,鼓励并引导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对时间的长短和动作的快慢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

▼其次,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调控能力。

观察力是视觉专注的基础,也是专注力的外在表现之一。在孩子获取的信息中,有9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所以在孩子0~6岁时,对其进行观察力的启蒙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那些训练观察力的绘本和练习册,大自然也是培养观察力的非常好的教具。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观察树叶、小鸟、小鱼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视觉专注。同时,自然界中的声音,像鸟鸣、虫鸣等也是特别好的训练听觉专注的素材。本套书的《视听整合》分册的练习题中有很多来自生活场景和自然界的声音,通过做这个分册中的练习题,孩子不仅能够提升专注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启感知世界的大门,这也将成为孩子观察周边世界的一个入口。当孩子在训练中对某一领域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继续探索相关领域,让专注力训练延伸到生活中。

如果家长能够结合孩子的兴趣来培养他们,比如和他们一起垂钓或者摄影,那么孩子就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锻炼专注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心无旁骛、持久投入、快速调用注意力的能力。

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也要关注孩子主动控制注意力资源去做事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自控力以及行为抑制能力,通过奖励等方式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升孩子的自律性,让他们学会延迟满足,为主动专注也就是内源性注意的发展打好基础。

▼最后,注重家庭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句话也体现在专注力上。每个孩子专注力各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和长板、短板的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且适合他们能力现状的培养方式,既是家庭养育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在专注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家长理应更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正如我一直以来所主张的那样,不是一定要通过上课或者进行专项训练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任何一项活动,只要孩子喜欢,能在其中找到探索和前进的动力和乐趣,它就可以成为专注力个性化培养的独一无二的桥梁。孩子在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其收获是最大的,从提升专注力的角度来说,做这样的活动是事半功倍的。 1APZPDxVUcqCQ52+mnT7YvGZ5cA2EbxyIgpc1E3v57RreBiWrYJO56cXhN8lzp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