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中如何做到举一反三?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预见偏差,学习时的记忆习惯和考试时提取信息的方法不一样,以至于我们会出现错觉,以为自己记下来了,但是一旦要应用就不会了。

那么,这种现象在数学这种理科类科目中也存在吗?

当然是存在的。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物理等科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做练习题。做练习题和背课文是一样的,你做的题目不会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考试中,可能换了种说法,可能数字变了,可能条件变了。所以,你需要有一种能力,让你掌握一道题的规律后,就会做所有同类型的题,这种能力叫学习迁移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但似乎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举一反三,怎么做才能举一反三。没关系,看完下面的心理学实验,你就明白了。

沃尔夫冈·柯勒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他养了很多动物,喜欢研究动物是怎么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他尤其擅长研究黑猩猩,是灵长类动物行为研究的先驱。

不过,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黑猩猩,而是小鸡。柯勒做过一个著名的小鸡啄米实验,他摆放了一些深灰色和浅灰色的纸板,只在深灰色纸板下面撒上米粒,浅灰色纸板下面是空的。然后,他让一群小鸡自己去找米吃。

小鸡们如果想成功吃到米,就得掌握一个规律——深灰色纸板下面有米,浅灰色纸板下面没有。小鸡们成功和失败几次后,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规律,纷纷去深灰色纸板下面找米吃。这并不困难,就像我们把同一道习题反复做上好几遍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不过,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小鸡们能不能灵活运用刚刚学会的规律呢?

柯勒把浅灰色纸板换成了黑色纸板,其他不变,再次让小鸡们去找米吃。实验的结果是:70%的小鸡都去黑色纸板下面找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小鸡们在第一次找米的时候,发现深灰色纸板下面有米,浅灰色纸板下面没有,所以它们归纳出了一条规律:颜色更深的纸板下面有食物。现在情况变了,摆在小鸡们面前的是黑色纸板和深灰色纸板,它们就根据刚才掌握的规律,选择了颜色更深的纸板——黑色纸板。

做完小鸡啄米实验,柯勒又找了一批四五岁的小朋友,做了相同原理的找娃娃实验。结果发现,小朋友们也倾向于去黑色纸板下面找娃娃。

这下,柯勒明白了,是情景中的关系对学习的迁移起到了作用,这个结论被称为 “关系转换理论” 。也就是说,当情景发生变化时,你需要把在前一种情景中学会的关系应用到后一种情景中。比如,当考试题给出的条件和你平时的习题不同时,你要找到考试题与习题中相同的关系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必须记住并理解公式。因为公式就代表了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会在不同条件下适用。只有真正理解了公式,才能在各种各样的题目中灵活运用。

理解了“举一反三”的精髓,相应的学习策略就有了—— 我们要格外重视知识之间的关系,比如数学公式,重 点题、难题的解题思路,等等,对于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要 多总结,多使用。

平时我们做习题,喜欢关心这道题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其实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做一道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道题运用了哪个公式或哪种解题思路。当你用这样的方式做题时,你就变成了主动的一方,你甚至可以评价一下,出题者的水平高不高,这一道题有没有很好地考到知识点。这样,你做题的过程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当你掌握了很多公式和解题思路之后,要进行整理和归类。你可以用一个笔记本,把同一类公式汇总到一起,并附上一两道典型的例题。同时,你也要理解不同思路之间的区别,比如为什么在这里要用A公式,而不用B公式。

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学习时,多注意理解公式、总结规律、灵活运用,可以让你在真正的考试实战中,再也不怕遇到难题。

延伸阅读

水下击靶实验

心理学家贾德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他把同学们分成两组,让大家用镖枪射击靶子。在射击开始之前,他给第一组同学讲了光的折射原理,但没有对第二组同学讲。

射击开始了。靶子先是放在水下 3 英寸(7.62 厘米)处,此时两组同学的射击成绩大体相同。心理学家又将靶子移到水下 10 英寸(25.4 厘米)处,这次,两组同学的表现有了差异:第一组同学很快就适应了条件的变化,射击成绩越来越好;第二组同学却难以判断靶子的方位,失误连连。

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qo0sfILlk1KznEnc97oMZckecWTcNeKQWKtJtcnlMiX5Ki3y/BZ6f6tLv1Zj/G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