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你经常需要公开发言,小到上课被点名回答问题,大到班会发言,甚至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这些场合,往往会让人紧张。
公开发言,其实就是一个当众展示自己的机会。你会感到紧张,很大一个原因是你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一想到会被别人议论,就觉得丢人。比如,上课时你答不出问题或者答错了,或者某一次,你走神了正好被老师叫到,答非所问,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你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尴尬得抬不起头来,恨不得钻到地缝里。你十分沮丧,总担心自己的窘态会一直留在老师同学的印象中,总感觉大家在嘲笑自己。
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你“想多了”,别人对你的评价,往往和你想象的是不一样的。有时你还会觉得,和别人说话时,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对方就会记很久。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你自己一直耿耿于怀,别人很快就忘记了,甚至一开始都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对。
心理学上有一种著名的现象,叫作 “聚光灯效应” ,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好像自己站在舞台中央,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向自己,自己就是那个最受关注的人。这种效应会使人们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评价。
这个现象是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发现的。1999年,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同学们穿上一件印着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穿上它的同学们都感觉自己又土气又难看。然后,心理学家让每个同学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另外5个人,他们随意地聊了一会儿天。
接下来是询问环节。心理学家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的T恤?”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觉得别人注意到了。
心理学家又问房间里的另外5个人:“你们注意到最后进来的那个同学T恤上的图案了吗?”结果显示,只有不到10%的人注意到了,绝大部分人对T恤没有印象。
这个差别让研究者感到震惊。人们总是会格外关注自己,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细节只有你自己在意,别人甚至根本没有留意。
所以,你耿耿于怀的一些“当众出丑”的小细节,往往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到,即使有人当时注意到了,过不了多久也就忘记了。
如果你还是觉得在一些公开发言中,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么,不妨在那件事过去两三天后,去问一问身边最要好的朋友,比如:“你记得前几天某节课上,我回答老师问题时磕磕巴巴的事吗?”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好朋友已经不记得了。少数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说:“有点儿印象,好像还可以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从另一个故事说起了。
有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叫艾略特·阿伦森,他对人们如何评价他人这件事很感兴趣,尤其关注观众对一些公开演讲的看法。
人们通常会觉得,一个人表现得越完美,就越受人欢迎。此时,你的脑海里可能已经浮现出一些榜样了,比如那些在班会上、全校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演讲的同学,他们的优秀表现曾让你非常羡慕。可是,你真的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完美表现吗?未必吧。
1978年,阿伦森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同学们播放了四位选手在演讲比赛中的录音。
第一位选手是一名才华出众的演讲者。他在演讲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优秀。可是,就在进行最后的总结陈词时,他不小心打翻了讲台上的咖啡,这个小插曲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不得不重新整理思路,好在最终还是完成了演讲。
第二位选手和第一位同样优秀,在演讲过程中也表现得很出色,最后更是有一个漂亮的收尾。
第三位选手和前两位相比就差了很多,他的演讲内容有些空洞乏味,逻辑也不太严谨,更糟糕的是,在演讲快结束时,他也不小心打翻了咖啡。
第四位选手和第三位选手一样,演讲的内容比较糟糕,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
最后,阿伦森问同学们:“谁的表现最能吸引你呢?”
令人意外的是,最受人欢迎的并不是表现完美的第二位选手,而是表现优秀但出了点儿洋相的第一位选手!表现平庸又出了洋相的第三位选手,获得的评价是最低的。
阿伦森把这种现象叫作 “犯错效应”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有才华,已经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么他偶尔有一次小失误,反而会比一直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更讨人喜欢。但是,如果一个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本来就不太好,那他的小失误会加剧别人对他的负面看法。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如果你平时给大家留下的是好印 象,那么一场活动、一次事件中的小失误,并不会改变我们 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拉近我们和大家的距离。
所以,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时,还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发言时,我们要放平心态,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可以告诉自己,一次发言失误,并不会降低老师和同学对你的好感度,反而可能会让大家更喜欢你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当你被点名回答问题,而这个问题你确实不会时,你就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你不妨大方地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会,我想听听别人的回答。”坦诚和真实会让你收获大家更多的喜爱。如果你为了掩盖自己的不是,支支吾吾,耽误大家半天时间,这种表现才会给你减分。
当然,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努力变优秀,给大家留下正面印象。你可以不断练习口才,珍惜每一个机会,在一次次发言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现在,相信你面对需要发言的场合,应该不会再紧张害怕了。
20 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压力越大,效率就会越高。两位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却不相信这一点,他们通过一个刺激小白鼠学习钻箱子的实验,发现在太小和太大的压力下,小白鼠的表现都不好,而在中等程度的压力下,小白鼠的学习效率最高。
人也是一样,如果你在考试或比赛前有一些紧张焦虑,其实不用担心,中等程度的压力会使你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