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克服
厌学情绪?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每次一打开课本和作业本,心情就烦躁起来,一点儿都不想开始学习。玩手机、打游戏、看故事书……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拖住你的注意力,让你难以投入到学习中。爸爸妈妈用尽各种办法催促你写作业,可是他们越催促,你就越烦躁,久而久之,你越来越讨厌学习。

这种讨厌学习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往往与你之前的学习经历有关。

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当你想到“学习”这件事时,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兴奋、激动、热切,还是沮丧、煎熬、痛苦?这些情绪往往来自一些成功的经历,或是失败的体验。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不想失败,如果你总是做不好一件事,反复受挫,那么每次想起它,你就会非常沮丧。

比如,你的班上一定有几个特别不擅长跑步的同学,每次要跑800米或者1000米时,他们总会落到最后,有时甚至比第一名落后了一圈。久而久之,他们一上体育课就想逃避,一听到要跑步就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每次跑累了就干脆溜达到终点。

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厌学的人并不是某一天突然就讨厌学习了,而是一次次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败,慢慢变得厌学的。比如,总是没法按时完成作业,总是做不出有难度的题,成绩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这些经历会反复加剧人的挫败感,渐渐浇灭人对学习的热情。

不过,有这些经历的同学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厌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20世纪中叶,麦克利兰等美国心理学家对450名失业工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他们发现,失业的工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部分人拿着失业救济金,游手好闲,偶尔有空才跑到政府就业办公室登记一下,看看原来的工厂或类似的工厂有没有工作机会,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另一部分人从失业的当天起,就积极地寻找工作机会。他们阅读各类招聘广告,不断投递简历,找朋友推荐工作,甚至还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

对于所有人来说也是一样,有一部分人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其他人要强烈很多,他们不甘于失败,也不会因挫折而放弃。心理学家把这种强烈的动机称为 “A型动机” 。具有A型动机的人,往往更乐于挑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天上掉馅饼。

由此可见,这种A型动机简直是挫折的克星! 要克服因 为挫败感而导致的厌学情绪,就需要培养自己的A型动机。 该怎样培养A型动机呢?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A型动机的人,往往有强烈的 成就 需要 。同时,他也发现,人和人不一样,有些人很想成功,对成就有强烈的需要,有些人却不那么在意。这让他陷入了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不想成功呢?

通过观察和研究,麦克利兰找到了答案: 有些人不追求 成功,不是他们不想成功,而是他们怕一旦失败,挫败的感 觉会难以承受。他们宁愿不去努力,这样失败之后,还可以 安慰自己“反正我也没付出什么”。

放到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有的同学厌学,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好好学习,毕竟,大家都喜欢被表扬的感觉,他们是担心自己即使努力了,却依然被批评、被否定,那种感觉太难受了。

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既可以拥有成功的喜悦,又能够避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呢?当然有,那就是学会给自己设置刚刚好的目标。

不是越高的目标越让人有动力,过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适得其反。自己不切实际的计划,家长过高的期望,无形中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厌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适当调低一下学习的目标与期望。

我们不妨从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开始,实现后,再设 置一个稍微高一点儿的目标,实现后,再稍微增加难度…… 一次次完成目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让你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燃起学习的热情。

现在,你已经找到打败厌学情绪的武器了。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害怕自己做不好的感觉,可能依然会时不时地产生。但是没关系,你可以一点儿一点儿地进步,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实现。 e7i824UN0z+klRY7moZFw16p1vT9NvkBUtHD2oFhFH0FH0YpkuB9yXfZytio4W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