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多元论(Archival Multiverse)是美国的安·吉利兰教授(Anne J Gilliland)在2011年发布的《多元环境下档案多元化工作进展报告》中正式提出的档案术语。档案多元论指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的档案范式,核心思想是用多元视角看待档案的存在及其建构问题,揭示不同主体在档案证据留存及开发方面的多样性。
档案多元论可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广阔思路,主要体现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开发主体的多元。档案多元论倡导档案机构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机构、个人共同合作开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强调文化性、创意性、社会性、娱乐性的结合,而所有这些元素的统一,仅凭档案部门一家之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信息技术人员、设计人员、营销人员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参与,推进跨界开发团队的组建。档案部门可寻求与文博部门、文化艺术机构、数字媒体服务商、社交媒体网站、文化创意设计公司等展开跨界合作,以项目合作或机构共建的形式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资源。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于2017年推出“铭记一战”(Remembering WWI)的移动应用程序创意作品,并邀请档案用户共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图片和资料的收集、编辑与设计。
第二,开发所需素材来源的多元。除了基于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还要有意识地搜集整合更多样式的文化资源,以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够挖掘到更多的创意元素。比如,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多种档案资源,提供更多用于开发的档案素材。除了开发原有的纸质载体等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也应加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挖掘数字档案资源的价值。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档案资源可以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夯实基础。
第三,产品开发形式的多元。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应局限于单一种类,而应发散思维,积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如编研、展览、数字化等多种方式。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应力求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可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多样化开发。既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平价实用的日常生活类创意产品,也要有展现档案藏品文化内涵、延伸藏品文化价值和展现档案教育意义的创意产品,还可围绕档案馆内明星藏品、镇馆之宝等进行系列化开发,强化档案馆品牌形象。目前我国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室内陈设、纪念邮品、服装配饰、文房雅玩和高级礼品等多个种类。
第四,开发技术的多元。档案多元论还倡导多种信息技术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结合,实现技术赋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特别是各类数字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技术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价值也越来越突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的运用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近年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AR)、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和宣传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渐渐开始流行。数字技术的介入,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管在材料、制造技艺、展陈形式等方面,抑或在传播途径、传播媒介等方面都和以往有着很大的区别:展览馆并不是以实体存在的,是能够借助电脑程序创建出来的;展品能够和虚拟展示空间进行融合,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展示和传播;观众能够在网络终端的帮助下随意自在地观赏展品、查询资料,获得授权以后还能无偿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提供的虚拟场景,不仅能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魅力,同时也能拉近用户和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联系,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更好地传播和发挥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同时,档案多元论强调充分尊重和考虑多元化用户的需求。因此,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不同使用目的等因素的影响,满足多元档案用户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需求。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线商店(National Archives Store)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就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多元性,开发了儿童类、办公用品、复制品等多种类别的创意产品。美国国家档案馆在线商店现在能提供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创意独特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目前,其在线商店上共有400多件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按主题主要分为服装和配饰,儿童用品,文件、印刷品和书籍,家庭和办公用品,特色藏品5大类,在每个大类下还有细分的小类。
相对系统的档案价值研究,起源于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的相关论述,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文件的第一价值(相对于文件形成机构而言)和第二价值(相对于文件形成机构之外的主体而言)的概念。后来我国档案学家曾三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了关于档案的原始价值与从属价值的思想。 吴宝康在1988年出版的《档案学概论》中指出,档案价值的实质,是档案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义,是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张斌提出档案价值论包含档案价值本体论、档案价值认识论、档案价值实现论。 其中,档案价值本体论明确了档案价值的主体、客体以及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连接档案价值客体与主体的中介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通过创意的方式,将档案的潜在价值(还未被主体认识或虽被认识而未被实现的档案价值)充分转化为现实价值(档案客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应)的一种方式。在这种转化中,档案价值论可提供思想指导,体现为:开发档案由过去主要服务于档案形成者,到以创意的方式拓展其服务范围,满足除档案形成者之外更多的用户。因为其创意即为一种商品或值得广泛分享的得意之作,应当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消费。档案的原始价值与从属价值,要求突破仅从档案凭证价值层面进行开发的尝试,基于档案的凭证效用(原始价值),还可以融入幽默、动漫、混搭等文化元素,实现档案资源在创意开发上的更多可能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对档案资源更多样式的开发。
同时,档案的价值不仅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原始价值与从属价值,还包括文化价值和记忆价值。因为档案是以往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物,它能将社会记忆与社会文化通过信息记录的方式进行记载,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传递。因此,档案是记载和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将档案的文化价值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发挥出来。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仅能充分展现档案的文化价值,而且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丰富文化的内涵。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来讲,文化元素、文化符号的提取和精炼,是对档案文化信息进行整合与重组的过程,变的是档案文化的组织结构,不变的是档案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对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来讲,文化形态的变化并不会使其文化价值打折扣,反而会因文化融入、创意理念、色彩装饰、造型设计等原因,使得文化增值。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经营过程来讲,产品经营过程也是档案馆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而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成为连接档案馆文化服务与公众文化需求的桥梁,文化价值将不断增加。
20世纪80年代,英美学者认为,公共管理者不应局限于作为直接的公共服务供给者,而应积极组织各种资源,创造公共价值,由此提出了公共价值管理(Public Value Management)理论。 该理论倡导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公民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作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指导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重视公共价值的创造。原因在于,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作为公共文件的管理者,其自身也体现为公共管理者应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前所述,其受众广,且符合流行文化发展的倾向,能够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实现公共价值的创造,比如以档案文化创意的方式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指导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采取多主体合作的方式。多主体合作是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核心要义之一,对于指导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有重要意义。首先,要与公众合作。因为基于公众需求才能开发出公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同时公众又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反馈和建议。其次,要与其他主体合作。如广告公司、信息技术机构等,或者说应当倡导多与企业合作,这样才可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如广告公司的创意,信息技术公司的创意实现能力,可实现多角度挖掘档案资源中的文化创意。当前档案部门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多以自主开发为主,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对开发模式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档案部门和企业联合开发并形成设计、开发、推广、销售的商业化开发模式,才是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