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镇路历史文化调研》原文:
5. 白崇禧公馆
(资料来源:《桂林文史资料》第45辑)
位于东镇路口板栗园内,靠近叠彩山。抗战期间,为避日机轰炸,白崇禧家人多在此居住。1944年3月16日(农历2月22日),白崇禧和夫人马佩璋在此为母亲做寿。
郁钧剑书中描述的位置在东镇路东巷的顶头。大约在此偏东的位置。
调研文说,白崇禧的公馆在东镇路东巷的顶头偏东的位置是对的,因为东巷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就是叠彩山的北麓了。山底下有一口浅浅的水塘,在1949年出版的桂林地图上是标有的。(如右图红圈内)而白崇禧的公馆就在此小池塘的北边。
在此依山傍水处,还有好多棵高高大大的树,是不是板栗树不记得了。但在调研文中的第三条说过,这里曾经是板栗园。在第三条中还说过这里曾经也叫过环碧园,有过水面积二十亩的池塘。我估计前面地图中另一个大一点的池塘早先与这个小池塘是连在一起的。更应该是与我们家后面的城公寺塘连在一起的。也就是现在两江四湖的木龙湖。
而现在这个小池塘所处部位就是木龙湖与漓江的衔接口。
说起来蛮奇怪的,很早以前我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我小学时沿着山边往东走,可以一直走到漓江边。其实那时候是没有路的,不通的,但是在我梦里是有路的,是通的,而且漓江水一直流到我家后面的城公寺塘里去,再一直往前流,可以流到大海,我从这里可以扬帆起航……
不承想后来这里真的勾连出了两江四湖,而且在古时候的现实中,就有与我梦境一样的存在。
东镇路东巷不长,估计也就百十来米,东面是什么忘了,绝对不是那口大的池塘,毕竟那是1949年的地图。东巷的西面是桂林轴线厂。说到轴线厂又有点意思了。
轴线,就是绕在线轴上的棉线与丝线。当年的桂林轴线厂是桂林的纺织业大厂,很多年后,才有超过它规模的在瓦窑的桂林棉纺厂。
那么,轴线厂建在东镇路上不排除与我祖父有关系。因为我祖父所崇尚的和所受的教育是实业救国,专业领域是机械工业。再加上他出生在中国最有名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的南通,因此对纺织工业非常精通。他曾经做过福州中华职业学校的校长,教的就是纺织机械专业。他到桂林来之后,组建过多个工厂,数西南纺织厂最有影响,甚至在1949年出版的桂林地图上都标有显赫的位置。(如下图红圈内)
由此可见,西南纺织厂要比桂林轴线厂的规模大很多。它们同建在一条街上,应该是图互相有个照应吧,或者是有“生意要扎堆做才能兴旺”的意思在其中吧。
言归正传,按照调研文所说,东巷顶头大约偏东的位置是白崇禧公馆,其实在白崇禧公馆的斜对面,也就是东巷顶头偏西的位置,还有一栋别墅,但不知其原主人是何人。当时那里面住着数户人家,其中有一户是我同学郭佑云家。他家住的是别墅门进去后右手边的那间。站在郭家的门前、窗口都可以看见白家的公馆,那里那时候估计也是一栋公馆分居着多户人家。因为我去郭同学家玩的时候,经常看见门前有不少幼童在嬉戏,在奔跑。
那时候,除了听郭同学说过,对面那栋别墅曾经是白崇禧家的,母亲也跟我说过,那是白家的房产。
后来我读到白崇禧将军的儿子白先勇先生的文章,他在《我的寻根记》里写道:“抗战时我们在桂林有两处居所,一处在风洞山(即叠彩山)下,另一处就在榕湖。因为榕湖附近没有天然防空洞,日机常来轰炸,我们住在风洞山的时候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