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5年的世界将会由这11家公司一手掌控

在日本浦安市某高层建筑的一个房间里,一名男性头上戴着一种类似护目镜的设备,正对着显示器比比画画地说着些什么。

这名男性名叫中村翔(化名),今年42岁。显示器右下角显示的当前日期为2025年12月12日。

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中村进入一家日本大型商社工作。这家公司拒绝采用新科技,拒绝导入新的制度,依然采取论资排辈的做法,这让中村觉得非常不适应。于是他辞去了商社的工作,跳槽到了一家以人工智能(AI)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初创企业。虽说这份工作的稳定性远不如上一份工作,但这家企业使用了新的制度并且有望上市,工作节奏也很快,这一切都让中村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

中村佩戴的头戴式设备正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产品Hololens。Hololens可以通过特殊的镜片及技术,将电脑及智能手机上的虚拟画面转换成为立体画面,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才中村面前的显示器也并非实物,只不过是虚拟的投影罢了。借助Hololens,身在别处的同事也就在他的眼前。

中村此时正在通过Hololens与同事开会讨论2026年上市的新产品广告的宣传问题。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现实与虚拟互相融合的技术,即MR(Mixed Reality)技术,以极其迅猛的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25年,无论在商务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MR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村的显示器的边上摆放着一个2026年准备上市的商品,其尺寸与实物一般无二,商品的边上还播放着宣传广告。当然,这一切也都是虚拟出来的。

参加会议的除了中村,还有美国事务所的公关负责人、法国事务所的企划开发人员、中国工厂的负责人等,共计10人。与会人员全都佩戴着Hololens,通过在Hololens中共享广告视频及商品等虚拟现实(VR)的画面,进行着讨论。

一轮会议结束,中村摘下Hololens,开始操作电脑,为下一轮会议做准备。他使用的是一款名为Google Zoom的视频会议软件,这是谷歌并购了Zoom之后推出的一款产品。中村以前主要使用的是其他公司的软件,自从跳槽到这家初创企业之后,除了视频会议软件,其他很多商务应用软件,他也都开始转用谷歌的产品了。

这一次跟中村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交流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事务所的约翰。这时已经快到约翰下班的时间了,跟中村进行视频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手头的项目进行交接。

中村的英语并不是很好,约翰也不懂日语,但在交流的过程中,中村说的日语在一瞬间被翻译成了英语,约翰的英语也在一瞬间被翻译成了日语,因此二人能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即时交流。

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都是Google DeepMind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够瞬时处理庞大数据的云计算的功劳。

人工智能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翻译,它还能自动生成英、日两种语言会议记录的文本。在发送邮件及制订合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参考之前的工作中的存档,为人们提供最合理的模板。比如现在中村要做的,就是将模板内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点击“发送”按钮。从几年前开始,公司就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了。

让人惊叹的是,性能如此优异的电脑,其售价居然只有19800日元 。这台电脑是谷歌的产品,只具备诸如上网之类的基本功能,但要是配合身边的智能手机使用,或是将其连接到云端的话,它就会瞬间具备强大的功能,例如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服务。

这台电脑是中村的私人物品,因此并没有贴有公司设备管理标签。之所以可以用私人电脑办公,全都是拜初创企业CrowdStrike开发的人工智能及零信任安全模型(默认不信任企业网络内外的任何人、设备和系统)所赐。到了2025年,因为安全方面的原因而使用VPN(虚拟专用网络)及杀毒软件的人已经大幅减少了。

每天必须要在公司办公,也是中村辞去商社工作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拥挤的地铁让他感到不快,他还觉得,在家完全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了。现在这份工作去公司的时间和次数完全由员工自己掌握,只要出成绩就行。所以中村现在一般每周只去公司1次。

5年前,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虽然有了疫苗,但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出现了毒性更强的COVID-22及COVID-24,原有的疫苗已然失去了效力,人们只好不断开发新的疫苗。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似乎永无止境。

但人类并没有就此屈服。以GAFA 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为了能让人们在公开且又不直接接触的环境下进行商务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研发。就像中村所在的这家公司一样,很多企业都使用了GAFA的科技产品,数字化转型(DX)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就像某位专家所说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让科技快进了10年”。

中村以前所在的那家商社没有成为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弄潮儿,虽说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经持有该商社近10%的股票,但由于疫情迟迟没有缓解的迹象,公司也因此无法重返资源市场,股价持续走低,进而导致人才不断流失,往日辉煌不复。

就像日本经济产业省 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中所说的,“2025年断崖”现象可能将会出现,即核心系统过于老旧的企业,它们的信息技术(IT)开支几乎全部用于系统维护,导致原本应该是资产的企业核心系统反而变成了负债。

无人驾驶出租车通勤的性价比飙升

今天是去公司的日子。中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就拿出手机,用打车软件约了出租车。刚一下楼,中村就看见刚才预约的出租车已经等在那里了。

车身上喷着“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字样。这辆出租车是无人驾驶汽车,型号为Mobility。较之以前的同款车型,这台车的外观变化很大。它没有方向盘,座位也不分前后排,采用面对面的座位设计,如果是多人搭乘的话,乘客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生产厂商是特斯拉(Tesla)。

中村一上车,车上就立刻响起了他喜欢的音乐。因为中村自己拥有一辆特斯拉汽车,所以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才能如此准确地掌握他的个人喜好。车内还有一块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与AI有关的新闻资讯,这些资讯似乎正对中村的胃口。

无人驾驶出租车是特斯拉公司开展的一项业务,主要内容是把平时停在停车场的车辆利用起来,为客户提供出租车服务。到了2025年,无论是酒店、超市还是星巴克,在此类场所附近,特斯拉的充电桩随处可见,人们再也不必为电动汽车的充电而烦恼了。

特斯拉还开展了太阳能发电业务。中村居住的住宅楼就装有特斯拉的太阳能发电板。

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并非只有特斯拉一家,亚马逊也想从中分一杯羹。2020年,亚马逊收购了研发自动驾驶的初创企业Zoox,此后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研发进展神速,“亚马逊出租车”也已经开始上路运行。

亚马逊出租车从内到外全由亚马逊公司一手打造,上车后亚马逊的产品随处可见。亚马逊出租车与特斯拉的产品类似,里面也有显示屏,播放着当前客户感兴趣的视频——通过对大数据的解析,就可以分析出客户的喜好。

亚马逊出租车完全能够满足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要求。每当有乘客上下车,亚马逊出租车都会自动消毒。当然,用来消毒的消毒液也是亚马逊的产品,而且在出租车上就可以订购该产品。

亚马逊正式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是在2020年,那一年,优步(Uber)也正式开始了在东京的业务,但其业务内容并不包括私家车网约车服务,而只是对各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进行调度。由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优步的市场很快就丧失殆尽,不得不退出了东京。

中村乘坐轨道交通的次数较之以往大幅减少了。无论是从时间、金钱还是安全性考虑,无人驾驶出租车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从浦安到公司所在地六本木,乘坐轨道交通大约需要45分钟,票价为350日元,而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则只需要25分钟,费用约为210日元,而且还可以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

因为具有上述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会选择无人驾驶出租车,轨道交通的车次也减到了过去的1/10左右。

到了2025年,轨道交通工具将会与优步一样,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同时4S店也将面临消亡的命运,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购买私家车的人数大幅减少。

中村来到了位于六本木的办公室。他直接下车进入了大厦,因为打车软件已经帮他自动结算了打车费用。中村从车上下来以后,无人驾驶出租车又无声无息地去迎接下一位客人了。由于是电动汽车,所以声音格外安静。

出差住的是苹果旅馆

一天,中村要去大阪出差。要是在从前的话,他肯定要在乘坐新干线时连上车厢内的Wi-Fi上网。可如今他已经不再需要Wi-Fi了,因为5G信号已经实现了全覆盖。5G加上云服务,通信费用也比以前便宜很多。

中村用的是每月3000日元的套餐,套餐内有500GB的流量。而在5年前,3000日元的套餐只有5GB左右的流量。现在出门再也不必担心流量不够了,无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联网使用,而且就连播放视频时也不会出现延迟卡顿的现象。

商务谈判结束后,中村就来到了旅馆。这家旅馆是苹果公司刚开的。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大酒店难以为继,股权投资者看准机会,大肆收购其股权,苹果公司选择其中的高级酒店进行了并购。苹果公司在日本也发布了虚拟信用卡Apple Card,开始进军金融领域。iPhone用户使用Apple Card的折扣会比其他信用卡高很多,所以AppleCard很快就普及开了。中村之所以会选择这家旅馆,是因为若干项折扣折算下来,费用很便宜。

中村钟爱苹果旅馆,绝不仅仅是因为折扣率高这一点,还因为它的便利和舒适。他走向自己的房间,用iPhone在房间前面的感应板上刷了一下,空调、照明、音响等就按照中村的个人喜好设定好了。这就是苹果公司提供的App Clips服务。

使用App Clips服务的用户无须安装诸多应用程序(App)便可享受各种App带来的便利。在当前环境与App Clips相关联的情况下,只需用iPhone轻轻一刷,就可以在一瞬间按照自己的偏好设定好当前的环境。

不知是由于谈判时过于劳累,还是App Clips提供的环境过于舒适,中村进入房间后立刻就躺到了床上。无线耳机中传来了AirPods播放的音乐,让人感到平静而安详。即将沉沉睡去的中村摘下眼镜,放到了床头的搁板上。

AirPods之所以会播放令人感到安详宁静的音乐,是对从眼镜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的结果。中村戴的是Apple Glass,它会读取佩戴者的表情,从而解析他们的身体状况。此刻Apple Glass觉察到中村有些疲惫,就让AirPods播放能使人放松的音乐。

中村摘下眼镜之后,音乐声转换成了一种能令人安然入睡的曲调,变得更加静谧而舒缓。

从数年前开始,中村除了运动和洗澡等,会经常戴着Apple Glass、Apple Watch及AirPods,以便能够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个人偏好上传至苹果公司的服务器。之所以能够长时间持续使用这些设备,是因为设备不断进化,能够无线充电。

AI教师教授小学二年级学生乘法口诀

中村有两个孩子,儿子叫翔平,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女儿叫翔子,今年5岁,正在上幼儿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小学的课程全部变成了远程教学。就像中村居家办公一样,翔平也正在旁边的房间里上课。

Hololens在远程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天上的是科学课。翔平戴好Hololens,与实物等大的人体模型立刻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老师讲解的同时,人体的内脏、骨骼等也随之出现在翔平的眼前。翔平听得津津有味。

学校采取的是交互式教学,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人体构造的兴趣。提问的不仅仅是翔平一个人,很多学生一下子提出了好几个问题。这时回答问题的也不仅只有老师一个人,人工智能在接收到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后,就会立刻给出相应的答案。

人工智能还能代替老师给出小测验的答案解析,这样一来,即便是居家学习,学生们也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比如说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人工智能能够精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进度。AI教师已经了解到翔平对与8有关的乘法口诀掌握得不太好,所以今天将会针对这一情况对翔平进行特训。

由于人工智能教师的出现,仅通过播放视频课件来授课的线上学习的比例出现了大幅下滑。

由于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甚至连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也省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也较从前有了大幅提升。孩子们玩得最多的是网络游戏和VR的社交游戏。翔平最近钟情于全球最受欢迎的在线对战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后,翔平便登录了自己《堡垒之夜》的游戏账号。有几个朋友早就已经在玩游戏了,翔平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战局。有几个小伙伴正为当前的战况兴奋不已。戴上Hololens以后,翔平感觉其他小伙伴好像就在自己身边,跟自己并肩作战,这让他欲罢不能。

这个游戏玩腻了,他又登录了脸书公司运营的VR社交平台Horizon。在这个网络VR平台上,他化身为“阿凡达”,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在这个VR社交平台上,他控制着属于自己的“阿凡达”,或驾驶飞机,或像刚才一样,跟小伙伴们进行对战。

Alexa Cooking Chef烹制的“素牛排”

由于中村的妻子绘里香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所以无法像中村那样居家办公,大部分时间都要外出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绘里香每天都会送翔子去幼儿园。但这一天,绘里香的手机突然响起了警报,那是从翔子手腕上戴着的Apple Watch上发过来的。

此时的Apple Watch已经能够测量多项健康指标,之所以会发出警报,是因为它对翔子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翔子出现了健康方面的问题。绘里香连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把翔子接回家检查了一下,幸好没有什么大问题。

回到家以后,绘里香便开始着手准备晚饭。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要亲自使用菜刀、平底锅等厨具切菜、烹饪。她只需将食材从冰箱里取出放在菜板上,再把被切成合适大小的食材放到微波炉里或锅里便可。真正的烹制流程都交给亚马逊公司开发研制的烹饪机器人Alexa Cooking Chef。

Alexa Cooking Chef是亚马逊公司的产品,内置Alexa系统,通过画面对食材进行识别后,就能立刻判断出该用什么方法进行烹饪。当然,机器人力所不及之处,还是要由绘里香来代劳。

在做晚饭的过程中,绘里香非但不用亲自动手,而且就连烹饪方法都由Alexa替她想好了。Alexa会根据她的偏好及健康状态等自动生成菜谱。绘里香甚至不用亲自出去采购食材。冰箱也搭载了人工智能,当冰箱里食材不足的时候,它就会自动订购,而且食材会送货上门。有时绘里香想买一些不同寻常的食材,这时她只要对着智能音箱说一句“Alexa,帮我多买些××”即可。

此时,AI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家居”理念。中村一家的生活,似乎也已经全部都交给了这所房子内置的Alexa系统来打理。

中村家的房子是由亚马逊公司设计并管理的,住宅内的家电产品,从厨房用品到厕所、洗浴、空调及照明用品,无一不是由亚马逊公司从自家产品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所有的电器都已经连接至云端,中村一家几乎不用自己动手,包括点灯和关灯这些小事,Alexa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代劳。亚马逊住宅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舒适和便利,它的价格也比同等地段和条件的房子更便宜,这是因为它可以收集数据并投放广告。中村一家出入家门时根本用不到钥匙或磁卡之类的,只需在门口的摄像头处进行面部认证即可。

亚马逊住宅还有农场。刚才绘里香做饭时使用的食材就是由农场提供的。不仅是住在这栋楼里的人可以买到农场生产的蔬菜等农产品,其他人也可以通过亚马逊网站来购买。

饭已经做好了。吸满了肉汁的牛排被端上了桌子,热气腾腾的。绘里香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一副满足的表情,似乎在说:“真好吃!”其实这块牛排并不是普通的牛排,而是用豆制品制作的素肉。这款素肉产品是由美国的初创企业Impossible Foods研制开发的。

绘里香年轻时非常关注杀生的问题,有素食主义的倾向。但她又无法拒绝肉类的诱惑,以前的素食根本满足不了她对美食的追求,以至于她在很长时间内放弃了全素食。但在数年前,她终于成了一名真正的素食主义者,这全都是Impossible Foods的功劳。

Impossible Foods开发的豆制品素肉的味道与真正的肉一般无二,这让这一产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产品吃起来的口感也跟真正的肉没有区别。如此一来,无数虽然身为素食主义者但却又难以割舍肉的口感的人的胃口就被满足了,因此这家企业的产品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了。

《爱的迫降》第二部的100万种剧情

中村一家吃完晚饭之后打算看电视,就对智能音箱Amazon Echo说:“Alexa,打开电视。”话音刚落,电视就自动开机了,此时的电视节目与5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2025年,几乎没有人能够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节目了。电视里放的是5年前在日本大受欢迎的韩剧《爱的迫降》的第二部。Alexa知道绘里香喜欢韩剧,就播放了这个节目,该节目是由网络视频点播公司网飞(Netflix)提供的。

看完电视后,绘里香立刻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与她的朋友取得联系:“你看到的结局是怎样的?”

这样的对话或许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来在2025年,即便是同一部影视作品,观看的人不同,其剧情也不尽相同。

网飞对观众的目光及面部表情进行解析,再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相应的影像,为观众提供符合其偏好的剧情走向。如果有100万人同时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话,那么就会有100万种不同的故事情节。在2025年,《爱的迫降》第二部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影视作品。

绘里香正跟朋友谈论电视剧的不同剧情,中村恰巧从电视旁边经过,Alexa立刻就将当前播放的内容转换到了中村喜欢的科技新闻。新闻中正介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推出的一项新服务。

埃隆·马斯克正在着手开发一种新算法,具体说来,这是一种对人的脑电波灵活运用的新技术,如果能够研发成功的话,人们将不必再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语言,届时人们只需运用自己的思维,就可以生成文本文件,甚至叫出租车之类的行为,也只需大脑发出指令便能实现。

绘里香跟朋友谈论完剧情之后,就打开Instagram开始浏览。没过多久,她在首页刷到了感兴趣的内容——一款新包。她点开某位模特上传的照片后,页面就跳转到了一个卖包的网店。她使用脸书的虚拟货币天秤币(Libra)买下了那款包。

脸书收购了Instagram以后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积极地收购了更多的社交媒体公司。随着天秤币结算的普及,脸书的会员规模也越发庞大起来,如今已经突破了40亿人。

绘里香对流行时尚很感兴趣,所以作为副业,她平时喜欢做一些新潮的手工饰品出售。她利用的电商平台是一家名为Base的日本初创企业。

这家平台非常方便,即使是对电商平台不太熟悉的绘里香,也能在30秒之内创建一家店铺,而且这些服务是完全免费的。随着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在美国不断壮大,受其影响,日本零售电商的发展势头也极为迅猛。

绘里香也做一些股票投资,但她不去证券交易所,也不会每天盯着电脑屏幕时刻关注股价的变化。她只需在智能手机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但这种形式比起投资,更像是在玩游戏。这得益于美国的一家初创企业Robinhood Markets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的“免交易手续费”服务,这在从前的证券交易当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家企业还致力于营造一种“即便是没有任何资产投资经验的新人也能享受投资乐趣”的投资氛围,试图创造一个人人都能投资的投资环境。

翔平上的是一所私立小学。绘里香把副业和投资收入都用来交纳翔平的学费了。Robinhood Markets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十分完善,这次它推荐绘里香购买一家新近成立的初创企业的股份,绘里香的投资金额为3万日元。这次投资带来的收益十分令人期待。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外出的机会大幅减少。街道上的汽车和轨道交通数量的减少,使得2025年地球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空气变得澄净,河流变得清澈,臭氧空洞扩大的速度也有放缓的趋势。

让人类吃尽苦头的病毒,另一方面却为地球环境的清洁做出了贡献。这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就出现在不久的将来。

“纽约金融机构前雇员”“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原谷歌员工”“风险投资家”对未来的预测

读到这里,不知道读者朋友们作何感想。我心目中的2025年就是如此,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虚构的元素。要让这一切成为现实,或许会比我预想的多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本书将会通过对我认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能引领全球的11家企业进行分析,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蓝图。其实现在,这11家企业都已经登上了全球经济的大舞台。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将会描绘2025年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人们对这11家企业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这11家企业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此外,我还会对几年后的社会总体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二部分将会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究企业及商务人士如何才能在2025年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随着对本书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会越发觉得我所勾勒的2025年的生活绝不是痴人说梦。

我现在在一家名为DNX Ventures的风险投资机构任行业导师之职,这家机构在硅谷和东京都设有办事处。该机构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是对处于起步阶段的B2B初创企业进行投资。DNX Ventures自成立以来,已经对日美两国的80余家企业进行投资,总投资规模超过250亿日元。我们为日本大企业和硅谷初创企业牵线搭桥,助其实现开放式创新,实现合作共赢。迄今我们已助百余对企业牵线成功。

京都大学和哈佛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在上述两所大学及早稻田大学商学院中任研究员及特聘副教授等职。

我的专业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跟其他风险投资家相比,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对投资敏感,我对经济及科技的动态也十分敏感。

以前我认为,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并非民营企业,而是政府或国际机构。但是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就是东日本大地震。

当时由于海啸的影响,震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很多道路的交通都处于中断状态。为改善交通状况而率先行动起来的竟然是谷歌。当时谷歌地图与其他民间组织携手,迅速开发了能够检索可通行道路的系统,供当地居民使用。震后,人们一度通过在公告栏张贴启事等方法寻找下落不明的人,公示避难场所,这样做效率很低。而谷歌则借助电脑让这一切变得更加高效。

此刻我才意识到,只要拥有科技的力量,民营企业一样可以改变世界。震撼之余,我决定入职谷歌。

我在谷歌的职位是行业分析师,具体工作内容是以日本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会成员为业务对象,向其介绍谷歌及其他公司的尖端科技产品或服务,并向其推销这些产品及服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促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然而在谷歌期间我遭受了打击。日本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对科技产品,尤其是数字科技并不十分了解,即便他们听说过某某技术,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到商务活动中,更无法想象它们会如何改变未来。

在谷歌的那段时间,我还做过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的工作,这让我在商业及科技领域都收获了不少知识。正因为那时的经历,我才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一味只钻研科技而不懂商业的话,那么即便你的专业知识再丰富,也无法让商务人士理解科技的妙处。

因此,我要尽我所能,为科技与商业牵线搭桥,播撒下创新的种子。

日本对GAFA以外的企业一概不感兴趣

当编辑找到我,跟我谈起这本书的构思时,我多少有些犹豫。因为我怀疑自己能否让读者真的有所获益。

实际上,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书店里摆放着很多诸如学术名人、工程师、记者、分析师等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书籍,但读了这些书以后,人们往往觉得似乎少了点决定性因素,有些模棱两可。

“商业及科技真的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吗?(能赚钱吗?)”

不管多么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无法带来利润的话,那么它将永远无法普及。身为一名风险投资顾问,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同时也担心有些关于未来预测的书籍会利用一些表面现象来蒙蔽读者,进而影响他们的行动。

这本书的编辑也存有同样的疑虑。他这样对我说:“我想让这本书成为读者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生存的指导手册,想出版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预测未来的书籍。”因此他才找到我,跟我商量出版的事。编辑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我,我决定勉力一试。

其实,只要有科技方面的知识,就能够对未来做出大体上的预测。因为只有科技的创新才能引发突破性的行业革新。由此诞生的新兴科技企业能够轻易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因为它们拥有凌驾于整个行业之上的创新特质。也正因为如此,企业自身也能够在短时间内飞速成长。

GAFA本身就是如此。在硅谷,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初创企业跟随GAFA的脚步不断向前。当然,GAFA也都非常清楚这一点,为了消除对自己的威胁,它们会趁着这些初创企业尚未发展壮大,将其收购到麾下,然后再将这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商机,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就好像是黑白棋中激烈的边角争夺战一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行业并购并不稀奇。

GAFA时刻关注着初创企业的动向,尤其是对那些研发出连GAFA都不具备的新技术的初创企业,更是关注有加。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掌握整个行业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总感觉日本对一家企业的股票市值和近期业绩过于重视了。其实这些数字及评估只能说明过去,无法代表将来。而最为重要的,恰恰是一家企业今后将会如何延续自己的辉煌。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讲,投资者们追求的绝非市值增长10倍、20倍这样的蝇头小利,而是超过50倍的颠覆性增长。

本书介绍的11家企业,早已长成或正在长成怪兽级的庞然大物。可以说,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将来的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是当之无愧的商界巨头。

如果对未来的预测有误,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的话,即便是实力再雄厚的企业,也会被时代淘汰。其实某些企业中已经出现了这种征兆,本书也会屡次言及这种现象。

到了2025年,世界将会变得跟现在大不相同。

本书还会介绍企业及商务人士应该如何在2025年的世界中求生存,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企业及商务人士在2025年以及更加遥远的将来赢得一线生机。 caJ7/6MLXE52iAfj0trzaTLT7a2JdEO6VJKx41j7GrV2PzNjedOn/somvnJbMa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