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意大利王国的地方势力(11世纪上半叶)

从加洛林王朝后期开始,到整个萨克森王朝期间,将世俗司法权与军事力量纳入教会地产的整合进程一直在持续,与此同时,这些权力还强势向东扩张,侵袭仍处于世俗领主控制下的侯爵和伯爵领地:这些变化如此剧烈地改变了公共秩序,使康拉德二世和亨利三世统治下的意大利地方权力结构,根本无法与加洛林时代形成的区域权力分割状况相比。形势紧急时,国王信使的活动出现在永久领土版图之外,并且受到限制,仅作为意大利王国的要员们——教会与豪族——在正常行使权力之外的一种补充:这些教会与豪族在经济上根植于其土地资产,在军事上依赖于日益增多的军事要塞。

此时,在教会机构中出现了执掌宗主教区权力的机构,将各种不同的权力因素汇聚在一起:对各副主教区的主教们的训诫权;对大主教区内各修道院的管理权;对生活在督主教教堂各分散地产上的社区的管理权;督主教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民事和军事管理权——无论其来自国王颁赐,抑或源于惯例;还有日益增多的武装力量和城堡。米兰大主教的教会管辖区从阿尔卑斯山西部延伸到利古里亚(Ligurian)海岸,最终延伸到位于加达(Garda)湖的阿奎莱亚教区。米兰大主教的政治和区域影响力伴随着该城经济扩张的路线,从米兰一直辐射到几乎整个伦巴第。虽然从法律角度讲或从世俗行政管理角度讲,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对所辖制地区还没完全掌控起来,但其政治影响力已经举足轻重,在他与康拉德对抗的关键时期,竟能调动整个米兰教区的居民起来武装抵抗国王,从农民到骑士几乎都参与其中。

阿奎莱亚牧首治下的教区包括:威尼托(Veneto)、弗留利(Friuli)、伊斯特里亚(Istria)及阿尔卑斯山东部地区,他的庞大财产、免税权及城堡大都集中在弗留利,但他与国王的权威紧紧绑在一起,因此国王便把很多他信任的德意志教士派到这个教区来。拉文纳教区及其大主教在罗马涅(Romagna),也就是古代的总督区,拥有很多皇帝承认的伯爵领地,但是却与罗马教会相互竞争。但他终归拥有大量地产,又频繁地与许多拉文纳贵族结盟,这些贵族包括大地主和地产的永久租赁者。另外,拉文纳大主教也是由德意志国王从德意志贵族中亲自挑选并任命的。

从世俗角度看,阿奎莱亚教区完全独立于大主教区的管辖,却与大主教区同样享有免税权,从属于经由此教会机构所施加的德意志影响,而在该教区内,维罗纳侯爵主要行使对一些地区的公共权力,这些地区包括:今天的威尼托地区及弗留利地区,换言之,他掌管着一块情况复杂的地区,这里是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王国的通道,也能控制威尼斯潟湖的腹地。与此同时,维罗纳侯爵凭借可追溯到奥托时代的私人关系,还享有多个卡林西亚公爵头衔,并属于德意志高级贵族。这种意大利的侯爵身份与德意志公爵领地的结合,非常明显地表明了德、意两国在该地区的关系,这也要归功于帝国对这些地区特别关注。帝国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的军事利益,也在这两个地区得以保留,尽管其方式方法并不丰富多彩,这块重要公共区域的法律形式基于领地,而在伦巴第地区这种形式已完全消失。

都灵侯爵领地仍然保留着最初的庞大公共区域的形式,在一片开阔的地带伸展开来,沿着阿尔卑斯山西南从苏萨(Susa)河谷一直延伸至卡纳维塞(Canavese),直至利古里亚海。自10世纪中叶起,都灵侯爵领地就由阿多因尼齐(Arduinici)家族管理,成了代代世袭的侯国领地,在构成侯爵领地的几乎所有地区,侯爵的权力依仗的是其家族拥有完全所有权的丰厚地产,以及一系列修道院的地产和捐赠。阿多因尼齐家族在这片土地稳稳扎了根,这是毋庸置疑的,最好的证明就是1034年当该家族的男性子嗣后继无人时,奥尔德里科·曼弗雷迪侯爵的女儿——女伯爵阿德莱德为她后来的几任丈夫争取了侯爵的头衔,也因此保住了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正如前文看到的,其侯爵头衔是帝国授予的。最后要提到的是莫列讷(Maurienne)伯爵奥多,也就是萨沃依家族的奠基人,那位亨伯特的儿子和继承人,而亨伯特曾为康拉德二世征服勃艮第立下汗马功劳。莫列讷地处罗恩河(Rhone)分支阿尔克河(Arc)流域,是隶属勃艮第的奥多的诸多领地之一,经由蒙塞尼(Montcenis)关口与苏萨流域的阿多因尼齐的领地相邻。

因此,奥多与阿德莱德的联姻意味着位于阿尔卑斯山两侧的两大王权的联合,而勃艮第与意大利的连接纽带正处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这条路沿着所谓的“弗朗奇格拉大道”(Via Francigera),成为商人、朝圣者及军队从西欧到罗马的通道。因此,也很好理解国王对此地始终抱有的浓厚兴趣,与前文提到的卡林西亚公国与维罗纳伯爵领地的情况大同小异。这种情况还有许多,奥多伯爵还掌控着勃艮第王国内的奥斯塔河谷。而连接着帝国的三大王国——意大利、勃艮第和德意志——的交通要道,正是穿过圣伯纳德大山,途经此地区。1055年末,亨利三世同意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与莫列讷的奥多和都灵的阿德莱德的女儿贝尔塔联姻,证明帝国对此特别关注。当时亨利四世虽然年幼,但已被选定为德意志国王。

在意大利王国,各个领地虽然犬牙交错,但还有一定的统一,最好的光景无疑是在康拉德二世统治时期卡诺萨的卜尼法斯促成的统一。而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卜尼法斯伯爵的遗孀和她的新任丈夫大胡子戈弗雷的行动打破了这一和平,彼此变得敌对起来。如同都灵伯爵领地的阿多因尼齐的经历一样,卡诺萨家族在自己的领地也站稳了脚跟,即使后来家族再无直系男性继承人,也没有出现领地被大量分割的现象。亚平宁山脉以北地区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以农场、城堡、领地封臣及高贵教会为形式的军事关系和领土关系,这一地区在地理上的范围包括:从布雷西亚和曼图亚区域起,沿着波河一直到埃米利亚(Emilia)和罗马涅的所有地区。在这里,卡诺萨家族也拥有其他地区的封号,并使曼图亚城成为其权力的支柱。卡诺萨家族统治的另一支柱是在卢卡的托斯卡纳侯爵领地,当他们获得该侯爵领地后,就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卢卡成为职权范围相当广泛的司法中心。到此为止,卡诺萨家族所控制的范围逐渐将邻近地区一块一块地连在一起,从布雷西亚地区一直延伸到教宗管区,却仍保留着多样化、庞大区域的特征。他们并没有像阿多因尼齐侯爵领地那样,抑制自己的传统而将各地成员统一起来,必须承认各方领地的地理范围实在是很小。这种差异源于极为不同的政治源起;卡诺萨家族的特色一直就是不停地向外扩张。卡诺萨家族无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创建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公国,但是他们发现尽管其政策强而有力并范围极广,但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布满了荆棘与坎坷。

与此同时,10世纪中期以来,与阿多因尼齐家族并存的其他大家族,同样具有军事传统,虽从国王那里获得了侯爵的封号,却与阿多因尼齐家族的命运截然不同。他们包括:南皮德蒙特(Piedmont)的阿勒拉米西(Aleramici)家族,东利古里亚的奥博藤吉家族,以及托尔托纳(Tortona)及米兰的奥博藤吉家族。他们附有封号的侯爵领地或成片的封地,在10世纪末11世纪初就已经四分五裂了。在萨利安王朝期间,这两大家族分崩离析,此时分裂为各个小支系,每个都保有侯爵的头衔,并分散遍及整个王国,但在财力和军事实力上却是良莠不齐。他们建立了许多自治政权,多是分散在各地的小块领地,它们不仅互不比邻,而且相互交织重叠;这些土地大多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及其谷地附近的农村或山区。奥博藤吉家族的一个分支甚至在意大利东部,位于威尼托和罗马涅之间;在康拉德二世的要求下,嫁给德意志的韦尔夫家族的同一个阿尔贝托·阿佐·埃斯特(Alberto Azzo d'Est)就属于这个家族。对他们来说,侯爵的头衔无外乎就是忠诚于家族的传统及保留这一头衔的欲望,有了这个头衔可以使他们更容易在他们的城堡以及雇佣武装所在的地方行使权力。

如此一来,这些称为侯爵领地的领主权就相互纠缠交织在一起,逐渐与众多地区,甚或没有任何公共名称的官职混在一起。从此以后,这些领主权便与教会领主权一起成为王国真正的政治组成部分。这就是皇帝权力所直接面对的情况,有些处于地区势力范围内,有些则在该地区范围以外。意大利王国如同西方其他地方一样,这种参差不齐的地方贵族多数都是依赖对领地的完全享有权,他们长期并存,混杂在一起,从而造成权力的并存和重叠,因此,各种权力间关系经常可以在封建关系制度,或内植于宗教机构职能中的特殊保护形式中,找到司法支持。 ALr0mMc7xdLFCsRJ8dALOJPrm07AUoy8lj9aVfku/ZXj5Bg9+FyJhS+WijNYcr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