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北魏 時期 楊衒之 所著 洛陽伽藍記 在歷史、地理、佛教、中西交通、文學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是一部名著。這“伽藍”一詞是梵文samghârāma的音譯的略稱,意爲僧院、佛寺,因爲本書以記載 洛陽 的佛寺爲主,故名 洛陽伽藍記

作者 楊衒之 於史無傳,以本書聞名於世。 釋道宣 廣弘明集 卷六 王臣滯惑 篇略載其人其事, 楊氏 北平 (今 河北 遵化 )人,生卒年不詳, 北魏 末年至 東魏 在世,曾官奉朝請、 期城 郡太守、撫軍府司馬、秘書監等。

北魏 時期佛教十分盛行, 鮮卑 族統治者對於宏揚佛法不遺餘力,大肆營造佛寺,歲無虚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弄得民不聊生,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文成帝 平城 就曾經鑿山建佛窟五所,即今日世界聞名的 雲崗石窟 。到了 孝文帝 遷都 洛陽 以後,更是大規模興建佛寺,使得 洛陽 的佛寺從 西晉 末年的四十二所,劇增到一千多所,其發展的速度十分驚人。當時的 洛陽 城“招提櫛比,寶塔駢羅”,輝煌壯麗,無與倫比。 楊衒之 東魏 孝靜帝 武定 五年(547年)重過 洛陽 時,眼見往日繁華,蕩然無存,寺廟丘墟,滿目荆棘,不禁感慨系之,有 麥秀 之感, 黍離 之悲。他曾“見寺宇壯麗,損費金碧,王公相競侵漁百姓,乃撰 洛陽伽藍記 ,言不恤衆庶也”。此乃 楊氏 撰寫本書之宗旨。

本書是以地理著作的面貌出現的,它記述了 洛陽 的幾十座有名的大寺廟,按城内及城外的東、西、南、北爲序。本書以寺廟爲經,而以有關的史實、人物、傳説、物産等爲緯,描繪出一幅 北魏 時期 洛陽 城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本書作爲一部地理著作,對於 洛陽 佛寺的記載多係實録,頗具史料價值,且與今日之考古發掘結果相吻合,足見其可信度之高。現舉一例,以見一斑。書中所記的“永寧寺”乃 北魏 孝明帝 熙平 元年(516年) 靈太后 胡氏 所建造。在寺内有一座九層的木塔, 楊衒之 曾親自登臨,對此塔之高頗有體會,書中説:“ 衒之 嘗與 河南 胡孝世 共登之,下臨雲雨,信哉不虚。”書中對此塔的位置、構造等有詳細的記載:“ 永寧寺 熙平 元年 靈太后 胡氏 所立也,在宫前 閶闔門 南一里御道西。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爲之,舉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遥見之。”並記載了塔上有容量二十五斛的金寶瓶、十一層的承露金盤、一百三十個金鐸、五千四百枚金鈴等等。近年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 考古所 曾經對該寺的塔址進行過發掘,證明這座木塔的規模宏大,它的基座的長和寬各約百米,臺基上有排列得十分整齊的方形礎石一百二十四個,在木塔的中部現存高三點六米的方形土坯塔心,據推測塔高約爲一百四十七米。在木塔的基址中還發現了一千五百多件彩色泥塑,有菩薩、飛天及貴族、武士、男僕、女侍等造像。通過本書的記載我們可以窺見當年 永寧寺 木塔的雄姿,實屬難能可貴。

本書從多個側面反映了 北魏 時期 洛陽 的情況。如 北魏 王朝統治者内部互相傾軋的情況,在 尒朱榮 之亂時, 尒朱榮 率兵進入 洛陽 後大肆劫掠、屠戮,“王公卿士及諸朝臣死者二千餘人”,可謂殺人如麻。又如王公貴族窮奢極侈,罕有其匹, 高陽王 元雍 “嗜口味,厚自奉養,一食必以數萬錢爲限,海陸珍羞,方丈於前”。 河間王 元琛 自誇豪富,竟然大言不慚,以“不恨我不見 石崇 ,恨 石崇 不見我”爲憾。又如 洛陽 的手工業和商業十分發達,“市東有 通商 達貨 二里。里内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爲生,資財巨萬”。又如釀酒業十分發達,工藝水平極高, 劉白墮 善釀美酒,飲後可醉月餘,有人載酒遠行,路遇强盗,强盗飲後酒醉,俱被擒獲,當時遂有“不畏張弓拔刀,唯畏 白墮 春醪”之語。又如文人學士出口成章,應對如流, 荀子文 爲了回擊 李才 對他的譏諷,信口答道:“國陽勝地,卿何怪也?若論川澗, 崢嶸。語其舊事, 靈臺 石經 。招提之美, 報德 景明 。當世富貴, 高陽 廣平 。四方風俗,萬國千城。若論人物,有我無卿。”如數家珍,令人絶倒。又如音樂水準極高, 徐月華 “善彈箜篌,能爲 明妃出塞 之歌,聞者莫不動容”。一曲 昭君出塞 ,能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確實不同凡響。又如園藝栽培技術很高,從 西域 輸入中土的植物長勢良好,果實累累, 白馬寺 種植的安石榴個大味甜,一個石榴重達七斤,價值不菲,至有“ 白馬 甜榴,一實直牛”的俗諺。至於本書卷五的有關 宋雲 惠生 出使 西域 的詳細記載,則是研究中西交通史、佛教史的寶貴史料。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補正史之闕。本書的語言雋永,叙事簡潔,詞藻華麗,寫景狀物,極爲傳神,也是一部頗有價值的文學著作。

洛陽伽藍記 原書分爲“正文”和“子注”,此乃古人撰書的一種體例,爲了主次分明,條理清楚,在正文之外,自己又加上子注,二者相輔相成,始成完璧。可是本書傳世之本已不再分列正文和子注,而是一概連寫,使人難以分清何者爲正文,何者爲子注了。先父 周祖謨 先生將正文、子注二者逐一分開,恢復其原貌。區分的原則是原書記載佛寺的文字係正文,原書有關官署、人物、故事的文字以及 楊衒之 本人的按語均係子注。如此一分,眉目清楚,涇渭分明,頗便觀覽。

本書的傳世版本甚多,如 如隱堂 本、 吴琯 古今逸史 本、 毛晉 汲古閣 津逮秘書 本、 乾隆 王謨 輯校 漢魏叢書 本、 嘉慶 張海鵬 學津討原 本、 嘉慶 吴志忠 真意堂叢書 本、 道光 吴若準 洛陽伽藍記集證 本等。 先生以 如隱堂 本爲底本,參校 古今逸史 本,其它各本則擇善而從,成爲目前最佳的精校本。

洛陽伽藍記 一書涉及到地理、歷史、人物、典故、名物、佛教等諸多方面, 先生均加以注釋,尤其是有關地理、史實、佛教等方面更爲詳盡,可以使讀者閲讀本書時,省卻不少翻檢之勞,尤其是有些資料較爲少見。書中並附有插圖十八幅,讀者可以從中窺見有關的版本、墓誌、造像、建築等等。另有 先生所繪圖兩幅:一爲 北魏洛陽伽藍圖 ,當時 洛陽 佛寺之位置歷歷如在目前,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爲 宋雲使西域行程圖 ,足資閲讀本書卷五有關 宋雲 西行章節時的參考。書名題簽乃 先生手筆。

先父 周祖謨 先生, 北京 人,生於1914年11月19日,卒於1995年1月14日,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生前爲 北京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文字、音韻、訓詁、校勘之學,工詩詞,善書法,著作等身,在學術界久享盛名。

周祖謨 先生長於古籍的整理和校勘,頗有成就,這因爲他既承受 清代 考證之學,又汲取了現代學者有關語言文史各方面的專門之學,融會貫通,所以識見通達,成績斐然。他在弱冠之年即開始校勘 説文解字 清代 流傳的 説文解字 版本較多,他匯集各本進行比勘,得知 平津館 本所據 刻本訛誤最少,遂寫爲校記,辨正是非,載文於 國學季刊 。傳世的 廣韻 一書訛誤較多,全書有二十餘萬字,校勘起來頗爲繁難,他匯集 廣韻 的二十幾種刻本、殘卷,逐一對校,刊定紕繆,終成 廣韻校本 一書,乃傳世之作。另外,他還對三部訓詁書 方言 爾雅 釋名 進行校勘,寫成 方言校箋 爾雅校箋 釋名校箋 三書,爲今人閲讀古書、研究文字訓詁提供了最佳的本子。他認爲“校勘的知識,對利用古書的人是必要的,對從事整理古書的人尤爲切要”。他説:“校勘古書所需要的知識是相當廣泛的。一方面要有關於古書的書籍知識,如古書的體制,古書的傳寫,古書的版刻,以及有關書籍目録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有文字、音韻、訓詁的基本知識,包括文字的假借,字體的流變,古今聲韻的通轉,詞義的引申等等。除此之外,對古代的歷史文化、典章制度之類也要有所瞭解,並能運用不同種類的工具書,以解決書本上所出現的問題。然而各門學科又各有其專門知識,校某一類書,就要有某方面的專門知識,自不待言。”這是極爲中肯的話。他個人校勘古書的特色在於:一是能以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定版本上相傳的謬誤,二是善於運用前人所未用或不曾見的材料而有新的創獲,因此爲國内外學者所重視。

洛陽伽藍記校釋 一書始刊於1958年6月,由 科學出版社 出版;1963年5月由 北京 中華書局 出版修訂本;1976年6月 香港 中華書局 曾出版翻印本;1987年10月 北京 中華書局 重印第二次增訂本;2000年4月 上海書店 出版新的增訂本。本書出版以後,頗獲學術界好評,多次重印,現絶版已久,需索者甚衆,故重訂付梓,以饗讀者。

本次重版,除訂正訛誤外,並新增如下内容:

一、在書前加入本人所寫的前言,略述本書之情況及 先生在校勘學方面的成就。

二、在附録二中刊出兩篇文章,以便讀者對本書及時代背景有進一步的瞭解。一篇是 先生所寫的 漫談校注洛陽伽藍記的經過 ,原載1988年1期 書品 。另一篇是 先生所寫的 北魏的佛教與政治 ,原載 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

三、在附録三中收入 先生1988年8月所寫的 自傳

今蒙 中華書局 鼎力支持,慨允重版本書,嘉惠士林,謹表謝意。

周士琦 2009年5月19日於 北京 kRsEMxTj10liizZxbbnFvnmmXppFc1GLS+g5bSaz1EoN28EqT4Vj1bgzZI9t3e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