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原因,笔者近些年与基层学校校长接触较多一些。大家反映较多的是,一所办学多年的学校,或者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多年,教职工往往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教师活力和学校动力均显不足,而这些又恰恰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根本源点。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持续、动态、系统地打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引领教师在一次次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动力,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中永葆激情。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可喜的是,许多校长都在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和谋划着未来。他们没有小成即满的心态,更没有躺平求稳的想法,而是围绕教育教学质量下功夫,在学校特色发展上做文章,在课程建设、五育并举、校园文化、精细管理等各方面、各领域用心思。任何一个点、一件事、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他们及时捕捉进而深耕细耘的发展契机,而且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说到底,他们善于探寻和打造学校发展的增长点。
单就中小学劳动教育来说,当前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各学校努力强化和推进的重点。在国家和省、市相关意见出台之前,不少学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开发校本课程,开辟劳动场地,开展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增长点赋能发展的势头强劲。
新的增长点促进内涵提升。河口区一中作为一所县域普通高中,立足学生升学、就业以及个性化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围绕有科技含量、有高端技术、有人文情怀的劳动实践项目,以科创劳动培养学生职业探索和规划能力。该校投资500余万元高标准配置科技创新教育设施,建设校园科技馆、睿能创客空间、数控加工中心和创新探究实验室,并建有6个校外劳动实践体验基地,聘请了全国创新名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刚永运老师作为种植活动指导专家。学校实施PBL项目教学,高一年级每周一节发明创造课,高二年级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课,几年来学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6余项,孵化创新项目600余项,其中,400余项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尤其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与中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合作,进行“探究太空种子种植,共筑航天创新梦想”种植活动,已经连续种植三年,先后共有200多个学生参与,该校三年都被评为“太空种子种植优秀单位”。一系列举措丰富了学生的职业体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新的增长点促进困境突围。垦利区郝家中学是一所濒临城区的乡村学校,2013年迁址新建,总占地130亩,校舍及设施条件优越。但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在校生中留守子女居多,习惯养成教育面临较大压力,且年轻教师补充不足,日益呈现出空壳化、萎缩化、趋弱化的困境。为了实现困境突围,学校领导一班人经过深入研判分析,下决心推动乡村学校转型发展。他们化短板为长项、变不利为优势,利用校内有近20亩的闲置土地、校舍配套设施齐全、老教师劳动经验丰富、当地特色种植业发达等优势,下大气力推进劳动教育。学校把劳动与美育有机结合,倡导在劳动中发现美、认识美、感悟美、展示美、创造美,以劳树德,以劳育美,让师生热爱劳动,做最美的自己。他们建设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劳动艺术文化实践基地,设立了酿造、染色、制作、书法、编创、黄河六大体系的校本课程,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进阶,形成了几十个特色活动课例。如今,校内劳动文化浓厚,功能室得以充分利用,处处都有课堂。老教师们参与热情高涨,人人都有事做。学生们养成了良好品质,个个都有梦想。学校正在为建设辐射和服务周边学校的区域性劳动实践基地努力,日益成为乡村振兴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发展。东营经济开发区科达小学早就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闻名,如蓝色海洋课程、黄河湿地课程、百草实践课程、缤纷葫芦课程等。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深挖资源,融合劳动,丰富了特色课程实施载体,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打造一院(农家小院)、一棚(科技温室大棚)、一栈道(湿地玻璃栈道和观光路)、两馆(海洋意识体验馆和湿海体验馆)、三区域(蔬果种植区、莲藕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四展台(种子秘密、南瓜大家族、葫芦兄弟、海洋世界)作为学生的“劳动园区”和“探究工厂”,孵化学生创新创意项目,拓宽创新劳动场域。从年初到年底,从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到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我为学校添绿色”“校园农庄”“走进湿地”“百果园采摘”等活动,每月都有劳动内容,真正做到了劳有所育,育中有劳。
上述三校都是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最近又都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学校。除了这三所学校,还有很多学校成绩喜人,特色明显。如胜利第五十九中学将劳动基地建设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本源,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科学、艺术和劳动素养;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实施“1+1+5+N”组织体系、“基础+特色”课程体系、“考评+勋章”考评体系,学校综合管理水平走在前列;广饶县丁庄镇王道小学作为一所村办学校,结合农村发展变迁和劳动致富历程,把劳动情感融入孩子心灵,让孩子懂得了“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各科教学、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有机融合,倡导处处有劳动,事事是劳动,时时讲劳动,成为立德树人的强大推进器。总而言之,各学校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围绕劳动教育做文章,做得实、做得新、做得好,不只劳动教育方面可圈可点,在整体办学成效方面也无不令人称道。教师活力迸发,学校动力不竭,这正是不断探寻新的增长点之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