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让校园时空展现出学生生命成长的气息

初到该校,走进教学楼,走廊里两边墙上张贴着一些名人图像和名人箴言,给笔者拥挤的感觉。也许学校的初衷是让这些名人名言来熏染学生的思想、心灵、行为与梦想,暂且不论其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对笔者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东西好像都是经某些广告公司之手做出来的,看不出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校本表达是什么。学校的思考在哪里?学校的育人目标在哪里?学生的生活、生命、故事在哪里?

再看看这些展示品,都是清一色的板材做成,色彩要么是大红色,要么是大黄色,要么是大蓝色,其风格肯定是粘贴复制的,因为笔者在其他学校见过很多,雷同性很高,色调没有考虑审美的价值,没有考虑整体的效果。说句实话,这不是为了学生,不是基于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而是为了完成宣传校园文化这一规定任务,或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不得不做的。

全国不少学校的校园文化布置理念与风格与此相仿,并且展示品更新不及时,甚至多年不更新。也许是经费紧张的缘故,但更多的是源自观念固化和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更迭换代。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的第一个动作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做了前瞻性规划,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名校,育英才”。在遵循总校校训“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校风“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和培养目标“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表达——成就每一个人,逐渐形成“全学习”理念下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风和“文明、健康、创造、分享”的教风。并且,确定学校的发展愿景是“续写学校优秀文化,构建‘全学习’理念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多样化学习的课程模式,变革学习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重塑教师职业生命,形成‘全学习’的学校文化新生态”。

以“全学习”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理念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元素化为教育情境,每个空间都拥有自己的品质与故事,学生和教师们在校园里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方式,使知识体系情境化,环境文化课程化,学习资源可见化,让学习能够在校园里自然生长。

第二个动作是把原先的硬质展板拆除,根据以上规划、愿景、理念与元素进行统一设计,换成了软质材料的扎钉板。扎钉板是空白的,除去设置扎钉板的地方,其他地方一律留白。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空间都留给师生,尤其是留给学生来自由设计,充分挥洒他们的智慧,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才华。

由此,让所有的时空都释放出教育价值,让所有的时空都成为课程场景,让孩子展示、发布、分享的学习作品成为校园里最美丽的景观,让时空展现出生命成长的气息和活性。

这样,就把学校践行的课程理念和学习方式转变为看得见的空间课程,实现空间重组带动资源的链接。学生可以在开放空间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习无处不在。

同时,学校还要求设计公司一定要遵循学校的统一理念与文化风格,不能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设计。学校的整体文化风格要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色彩应该多用中国色,风格要遵循传统格调,展板里面的图案也要尽量体现传统元素。还有,照片、展示板、海报等图像的背景要多以学校文化景观或学校师生的生活为底色。这样一来,学校的文化元素就与教育元素,以及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环境等融为一体。

过去习惯思维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被打破了,新的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展现了出来。在物质环境上,校园通过观、闻、触、听形成学校文化的观念、历史与传承,唤起学校的学习性质和文化力量。

下面是一位参观了该校的外校老师写的观后感,虽然不尽全面与详尽,但也可以传达出该校校园文化的经营理念与学校的育人思考。

往北走进了教学楼。教学楼的楼道两旁也陈列着书籍,是我想要的样子,学生们看到书就会想看,肯定无心打闹了。墙上是各班的学习和活动的作品,温馨的布置让该校校长脸上时刻都露着骄傲的笑容,还时不时地夸赞道:“这个班布置得很有特色,我得照下来!”推开教室的门,墙上孩子们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扑面而来,教室的桌椅整齐,地面干干净净的,后面的板报设计得很有时代感,下面还挂着醒目的横幅!虽然学生们没有在,但我隐约看到了孩子们阳光、可爱、朝气蓬勃的灿烂面孔。

一间间教室推开,各有特色。该校校长如数家珍一样向我介绍班主任的特色、孩子们的优点。在他的心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令我佩服。上楼的时候,抬头看到上面铺挂的风筝,该校校长说:“我们这里每年都搞风筝节。风筝,寄托希望,放飞梦想!要让学生不仅脚踏实地,还要学会仰望蓝天!”楼道两旁的布置可以时时更新,展示照片上的每一位老师,笑容都灿烂得和阳光一样。

突然发现,几个大字“成就每一个人”又一次出现在眼前,这是一种强烈的提示,提示着老师的责任是要成就每一个学生,提示着学校的领导不仅要成就每一个学生,还要成就每一位老师。所以,这里的“每一个人”,我想包括了所有在这里学习、工作的人。

校园里的空间文化布置,不应该再是成人思考的结果,而应该大胆地交给学生;不应该再是一成不变的照片,而应该是不断更新的创新作品;不应该再是教师教的形象,而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学校是为了学生才存在的,学校的任何空间都是属于学生的。这样的学校才是学生真正喜欢、想要的学校,他们是这个地方的主人,这里应该由他们来描绘、涂抹。 1s2i06PYErcE2QxN4iRTbnT9ywXjBxWzhf66x4A1c60ABvPvWUX0FNi4U7NIDd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