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侯炳辉教授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第二层是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第三层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I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自动化(OA)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另有专家指出,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所有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有数十种之多,下面介绍目前国内引用较多的定义。

(1)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

(3)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4)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实质上是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

(5)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以传统方式进行的经营活动转变为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过程。

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是造成人们对企业信息化内涵的理解、描述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如果仔细地对各种流行的定义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各种定义的差异并不是本质性的。总之,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从技术手段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2)从作用对象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信息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一样,是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中心内容,而且这一开发和利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工具,从而有别于传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3)从驱动机制看,企业信息化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目的的。正像企业对任何新技术的采用一样,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采用也是市场竞争和利润驱动的结果。

(4)从演化过程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和改善企业竞争力、效率和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和组织管理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5)从系统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组织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

上述各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1.2.2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会因信息技术的演变以及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信息化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等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日趋融合,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而是逐步地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流通和组织管理方式,推动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融合。除了技术因素外,企业信息化的范围和内容还因企业规模、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例如,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地超过后者。又例如,产品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也存着明显差别,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则不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尽管存在着上述差异,但是就企业信息化的范围和内容而言,还是存在着许多共性。下面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加以描述。

1.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涵盖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工艺流程、物料管理、品质检验等各生产环节。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主要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虚拟现实和模拟技术、网络技术等,以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环节(如库存、财务、质量、设备、人员等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紧密联系的。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应用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支持系统(ESS)等。按应用的职能部门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等。对于企业而言,各种应用系统既可以自成一体,以服务于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又可以是通过企业内部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

3.企业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采购和销售过程中的信息化极大地拓宽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由内部扩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公共网络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整合在一起。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等手段整合供应商、企业的交易和信息流程,以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和分析客户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整合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2.3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意义

(1)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3)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有利于抓住21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5)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6)企业信息化可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项峰。

(7)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2.企业信息化的次宏观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2)有利于理顺和加强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3)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4)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地了解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3.企业信息化的微观意义

(1)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虽然本身所处的行业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并造成发展阶段目标的差异,但每个企业终究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利用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销售信息等,同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

(2)企业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比较的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亚马逊书店(www.amazon.com),它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企业与个人交易)发展的风向标。在国内也有一些通过开展网上零售而成功的企业,如受许多人青睐的当当书店(www.dangdang.com),读者可以在网上不限时间地随意挑选喜爱的书籍,从中体会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现代气息”。网上销售书籍方式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挑战的最成功例子,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步采用网上经营的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种企业营销新模式。

(3)企业信息化可节约运营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方面。一些企业现在提倡“无纸化办公”,这种办公方式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当前,最直观体现利用信息化节约成本的企业部门是财务部门,这也是一些财务软件流行和国家财务制度所决定的。在信息化可以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情况。例如,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后,上级管理者可随时跟踪、监控下级的工作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4)企业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机构更加扁平化。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节约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趋于扁平化。首先,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使原始信息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的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其次,由于信息化的这种管理上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5)企业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人才的价值。企业信息化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劳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不但促进企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而且可以培养现代化的企业文化,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的自身价值。

1.2.4 信息系统与企业的战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这种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和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地理和时空的障碍不断被超越,企业国界日趋模糊;企业由产品经营转化为资本经营,又由资本经营进而转化为信息经营。为了谋取企业的长远竞争优势并掌握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权,一个重要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基础便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将是企业在信息时代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分子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系统作为社会技术的统一体是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是企业用以应付环境带来的挑战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因此信息系统的好坏将是决定企业战略实力的最主要标准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是有助于决定定期企业战略,企业的信息系统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系统战略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加为企业的决策层所关心,过去,传统行业的竞争战略主要是依靠规模生产成本和低成本来巩固自己的产品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领带信息技术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就成为许多企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例如,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交货期缩短,库存品积压下降甚至零库存,都是企业获取竞争力的直接途径。另外,如何跨越企业的边界建立强大的供应链,或如何利用通信业成本下降和新技术,取得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快速调整自身行动的能力等,将成为今后所有企业的领导层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过去,我国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是以部门信息系统为基本成分的,人们常常用“一把手原则”来说明:引进信息系统时,需要企业一把手亲自参与。但是,随着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企业一把手就会发现他仅仅参与了信息系统的引进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企业中,离开了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就无法运营,领导也无法掌握企业内外的情况,更无法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系统部门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部门,它更多地关系到企业领导层次决策的正确性、对企业方向把握的及时性等关键成功要素。

1.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战略的实现已经脱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Poter)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模型。公司在一个竞争环境中,除了传统的本行业市场的竞争者之外,通常还会面对四种来自外部的威胁:

(1)试图进入现在市场的新加入的竞争者。

(2)可以取代公司产品的产品和服务的替代品。

(3)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波特的这个模型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信息技术对公司的竞争战略的影响,但是仍然可以说明信息系统引进和使用,对于公司实现这些战略是紧密相关的和非常重要的。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能力。新思路的效率,给消费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总结了信息系统对公司战略的影响。表1-1中的第一列给出了5种威胁因素,第二列给出了该威胁因素的一些关键或实质性内容。例如,当一个新参加竞争者进入了某个传统行业时,他通常会给行业带来显著的影响。因为只有当他具有实质性的资源的情况下,才能在该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新参与者通常会使得行业的价格下降或成本上升,表1-1中的第三列中列举了信息系统对这些因素的影响。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从而升高了参与壁垒,增加了转换成本,使得产品或服务差别化显著,或者限制了对于关键市场和分布渠道的进入。

表1-1 信息系统对于公司战略的影响

2.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战略的支持

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达到企业间的协同,使用信息系统可以取得全行业的竞争优势,信息系统使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得以顺利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与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密切相关。

从波特模型分析,企业应当在其价值活动中成功应用基本竞争战略,包括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紧固客户和供应商战略等。信息系统在企业与外部环境因素的竞争活动中可以发挥作用,支持了上述竞争战略。

(1)建立企业之间的信息伙伴关系。企业间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结成信息伙伴,甚至可以将他们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共享信息资源,共同采集到提高销售和市场技巧方面的数据。

(2)降低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成本。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内部成本,使他们能以低于竞争者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信息系统通过优化利用企业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3)防止客户流失。先进的系统可以防止客户流向其竞争者。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企业可以有效地优化顾客价值链。供应方式、即时提供系统可以达到即时向客户提供商品,降低了客户的库存,使公司在争取客户方面能够取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4)捆紧供应商。企业可以为供应商设计信息系统,使供应商完全满足自己的交付时间要求,从而使企业购买力达到最高,成本达到最低。由于系统的效率高和使用便利,可以有效地防止供应商转向竞争对手。

(5)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应用领域。美国一家医疗用品供应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建立了信息网络,将客户与自己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医院消耗的医疗用品随时送到信息系统中,这样他们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哪个客户究竟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从而更准确地计划自己的进货、送货的业务。结果是客户的库存量大大减少了,而他们自己的业务效率也大为提高。双方都从信息系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将购买、使用、销售、功能集成、价值再创造等多项过程整合在一起。在这里,信息系统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上,由此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才能以独有的属性满足顾客特定的需求,并以一种顾客认可的成本提供给顾客——新的价值才能创造出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从Dell直销计算机到微软的免费软件,从Gateway计算机的易于升级到Compaq计算机的方便购买,无不反映了当今企业借助信息系统优化顾客价值链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大趋势。

3.企业战略对信息系统的指导作用

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价值和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而离开了企业实际的业务需要和价值实现去规划信息系统,就犹如建设海市蜃楼。因此,信息系统规划的“源”在于企业价值的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的实际业务需要。不少企业在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时,往往是有一项需要就上一个系统,信息系统建了不少,但系统之间的信息隔阂、数据分散、功能重叠、投资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信息系统的整合集成更是奢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在进行具体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之前,缺乏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整体、统一的考虑。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把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效果与不相结合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效果是显著不一样的。因为企业经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是企业组织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所以信息系统的目标就应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新的参加市场竞争的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果在企业实施这样的信息系统,它就具有最强的持续的驱动力。

规划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详细研究企业的战略目标,据此制定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确定关键因素、关键决策以及约束条件等重要内容。只有在全局思想的指导下规划信息系统,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因此,构筑企业信息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的关系角度分析,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企业战略规划几乎是同等重要的。

一个企业的战略要通过分析各种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使用各种技术来形成,它产生目标、政策和行动计划。这些过程中的某部分将需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善。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关系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首先应当明确企业的任务、使命以及长远的发展目标。其次,要定义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关系,明确基本的对待外部竞争势力的方法。例如,企业的资金从哪里获得?企业的客户是谁?合作伙伴是谁?另外,企业应当明确实现以上目标的指导性原则、政策,并使其能够起到统一各种意见的作用,成为企业内部众人做决策的指针。这也包括了企业特殊的管理政策、资金政策以及招聘员工的政策等。

由于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关系重大,所以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来规划建设,也可以和企业战略的某些重要部分整合起来,或者完全与企业战略合为一体。这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来确定,使信息系统与企业的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在进入信息时代的过程中,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起着支撑企业战略的作用,而且已经开始帮助决定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企业的总体有效性起关键性作用。信息系统支持组织的企业需求并直接影响其目标,因而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实现过程必须是企业战略转化的过程: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规划过程—信息系统的目标、战略、总体结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5 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企业信息化的道路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方法论。

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应当以这一目标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在市场经营、维护流程、管理手段、分析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应当局限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的途径和工具,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人。管理者的思路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开发维护者的能力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广大的使用者决定了信息化开展的效果。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它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和生产的环节,涉及了企业的各个管理和生产的部门,因而信息化工作同样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电信企业的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结合当时的企业经营环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基本是以技术驱动为主,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带来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营形势的变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步由以技术驱动为主转向以业务驱动为主。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建设要由建设基础性的信息系统转型为建设满足企业竞争和发展需要的信息化体系。在建设这一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业务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需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为核心,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同需求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要走出去、请进来,在技术上为经营管理提供最大的支持,同时对于技术上无法满足的需求,也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信息化体系中的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协调一致,信息系统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只有符合企业管理和运作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才是合格的信息系统,而只有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不断进行协调一致的改进,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可持续性发展观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信息化规划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具体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流程改造的纲领。信息化的规划要紧紧围绕着企业的宏观发展战略,为企业制定出未来3年、5年以致更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蓝图,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流于形式或随意修改。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设计、选型、研发等工作中,也要充分考虑一定时期内的可扩充性和发展性,以避免造成企业资源和资产的浪费。

当前,电信企业的新一轮体制改革和重组工作已经开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和信息系统也将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调整和整合,任务将是非常繁重和严峻。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者,要在新的形势下,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完成企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信息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p53pZbCFBtV54AUmV2lNEFZs0PvWaEAwvZx1qpwwL+Uwo/etF44n4xtJvY5xCr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