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是近几年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素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一个焦点问题。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中自然也包括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教育日趋重要,它成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构成,成为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对图书馆的利用教育。在我国,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教育一般是通过信息检索课程来实现的,因此,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对信息检索课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具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长久的注意力,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从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社会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有效利用它们。第二,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以及分析与选择的能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提取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位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信息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要培养学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整合和信息创新能力。第三,加强信息技能教育。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记录与传播开始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最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渠道。因此,在信息技能教育方面,主要任务是加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各类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技能,制定和修改检索策略。第四,信息道德的教育。信息道德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逐渐提高,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新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对大学生要进行信息道德的培养和信息法制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信息法律规则,提高信息保密的自觉性。

正如前面所说的,信息素质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信息检索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由于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将会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课程的定位,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检索课程旨在强化和提高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情报素质与研究创新能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要通过信息系统获取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再通过分析研究从知识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及策略,最后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创业创富。

在多年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作者遵循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以往的信息检索教材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本书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资源系统以及一站式检索理论、方法和实例,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主要介绍与信息检索相关的各种基本理论和知识;第2章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资源检索系统以及一站式检索方式;第3~12章详细地介绍图书、期刊、标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会议文献、参考工具书、网络信息资源及数字媒体资源等各类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各种各样的检索方法,通过检索课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第13章介绍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馆际互借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第14章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书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教材资助,主要由康桂英策划构思,由康桂英、张敏统稿,康桂英、赵飞、吕瑞花和张敏编著。其中,第1、4、9、13章由赵飞编写,第2、6、7、11、12章由康桂英编写,第3、10章由张敏编写,第5、8、14章由吕瑞花编写。

本书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

本书得以成稿,得到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资助,特别是曹峰梅处长、杨煜祥、明道福等老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除此之外,还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张永发馆长,包丽颖书记,崔宇红副馆长,姚文丽副馆长,杨露璐、赵霞、王飒、张皓等老师的帮助。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直接和间接参考引用了国内外许多相关专著、教材、论文、网站的有关观点与信息,在此向有关作者和网站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信息检索涉及面非常广泛,作者尽力查证内容出处,力求正确,但是,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视野,加上投入编写过程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书中定会有不少疏漏之处,恳请得到各位读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正。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经常更新和变化,有的网站甚至会关闭,本书提供的网址仅供参考。

作者
于北京理工大学 H6mUP+UoyHVkXReEeTGz4AFLHTr1FdgKoqtAuZ6JV7UpJ3s8CeM34Sz9Y8ZAL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