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坚守现代培训的“三一律”

有人曾说,摩托罗拉每投入1美元用于培训,便会有30美元的产出。且不论这句话是真是假,对照一下国内培训行业的实际状况,我们掌握的事实是:大部分企业投入30元的培训费,却不一定会有l元的产出。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培训不得其法,也有人说是因为培训不得其人。

如同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就一定训练不出高水平的运动员的道理一样,一个低水平的培训师,又怎能培训出高水平的学员?大多数企业一直苦恼于培训的低效,根本问题不是培训课程不好,也不是学员不够聪明,而是许多培训师没有很好地遵循培训的“三一律”。所谓“三一律”,就是如果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一定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化,即:

·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

·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员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在教和学的过程之中,培训师没有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三位一体化,没有把握好某些关键的教学转化环节,才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一、要求变需求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是效率的百倍之差,从人性的角度看,人的内驱比外驱更有持续性,先解决why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你需要”。

第一个转化是: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外在的学习要求就是企业或者个人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适应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学习要求。例如,对于新来的销售人员,企业要求他们首先掌握企业及产品的相关知识,同时学会如何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或者面对面沟通。产品知识和沟通能力就是销售人员所面临的外在学习要求。而内在的学习需求是为了适应工作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掌握特定的知识、理念和技能,因此希望接受培训。比如,销售人员要想拿到更多的订单、更多的提成,就要学习更多的相关产品知识,学习更多的推销技巧,参加更多的相关培训。这就是内在的学习需求。

当外在要求没有转化为内在需求时,培训很难收到实际效果。比如,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学办公室英语,但是员工一致认为,学英语毫无用处,甚至是在浪费时间,这样的培训自然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需求?美国西点军校在新生开学时,先要求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参观位于华盛顿的司令部,使新生在接受正式训练之前就被预热、被感化,之后即使再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新生都能接受,这就是成功地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成了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

培训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必须实现这个转化。有些培训师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讲,没有让学员先热身,这样是很难把课程有效地进行下去。培训不是灌输,要像西餐中先上开胃酒一样,先把胃口刺激起来,自然增加食欲。一个好的课程,也要先有“开胃酒”,促使学员的外在要求向内在需求转化。

二、知识变能力

知识不是力量,对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只是知道但不会做就不能形成生产力。在工作中,很多培训师经常都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搬运工,把课堂当成了知识的秀场,而知识和经验一定要转化成工具,才能被学员使用,what不够,还需要how。

第二个转化是,将外在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员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是培训师具体要做的三件事——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三者必具其一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完成转化要防止“知识中毒”,错学不如不学。俗话说的“艺多不压身”,认为知识都是有用的,多多益善。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物极必反。食物能给人提供营养,也能使人中毒;知识能充实人的大脑,也能误导人的言行。

美国的一些培训机构认为,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太高涨了,将来也许会犯错误,甚至会“死”得很尴尬——不是“死”于知识饥渴,而是“死”于知识中毒。

10多年前,某大企业总裁励精图治,企业得以飞速发展。但是最近10年,他读错了书,走错了方向,导致企业止步不前。他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书上说对员工要放开,让人们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企业不用规定工作时间。他深以为然,于是在自己的企业里执行。结果,员工成了一盘散沙,工作效率直线下降。

这就是盲目学习的结果,准确地说,是不加选择、不加批判地学习而导致的结果。因为,目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员工还没有达到较高的自觉性,而且法制还不健全,这时候就开始实行德治,显然违背客观规律。

有一个企业老板带领9名干部学习《领导统御之道》,结果学完后,这9名干部都不服从领导了。因为他们学习了“统御之道”后,就知道如何和老板斗法了。

学了不该学的东西,就是知识中毒,所以,未必每个课程都要学,未必每个人都要学。有好多单位,一有培训,老板也参加,中层干部也参加,连食堂的大师傅也参加,这样的培训有何意义?

因此,将外在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员内在的素质和能力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知识中毒。有句话说得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有选择地去学习,有选择地去转化。如何选择?你的痛楚点就是你的学习点。如果你现在最痛苦的是和你的上司关系不好,那你拼命学英语有何用?不如学习一下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的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员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培训师不仅课要讲得好,而且要让学员听得进去。学员收获多少是评估培训师水平的主要指标,所以培训不能只是演讲,演讲不足以带给学员有价值的东西。

三、能力变行为

能力变行为,需要管理体系与之配套,营造学员课后的实践和考核环境,并且提供课后转化和应用过程中的辅导与跟进,这一点需要培训师与企业组织方共同完成。

第三个转化是: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这是培训产生绩效的最关键的转化,如果没有这个转化,培训就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员工学了顾问式营销技巧,就要将这种技巧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从关键客户的选择、客户沟通、客服策略等各个方面改进自我,提升个人及公司绩效。实现了这一步,培训才能告一段落,才会产生价值。

当然,将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不是单靠培训师就能做得到的。因为培训师除了课堂传授和课后辅导,基本不会和学员有更多的接触。那么,如何真正实现从内向外的转化?

第一,要依靠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要靠上级领导的监督指导。学员的上级要负起责任,促使学员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外在的生产力。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用工作绩效来考核。

这就要求每一位企业领导者都应该是教导者,有责任把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如果培训之后,学员自己不主动实践,主管不管,老板也不管,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所以,这种转化的关键取决于企业是否真正成了一个学习型组织,而不是单纯地上课。 QzlOB9/bu4YWrqSAaOIhkvO05OaRC78MH0STY7UBpaOknbu1WjIAimVkGBp1MP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