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正让小丁上瘾的是被赞美和关注

小丁的行为是一个把好事变坏事的、行为逐渐夸张的过程,其实这种行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走向有所不同。

故事的开头,她和第一只兔子相遇的那个时刻,动了一瞬间的慈悲之心,我把这一刻称为“当下的真实”。我不怀疑那一刻她是快乐的,享受着做善事本身带来的愉悦。就像有时候我们做出一些承诺之后又会自己推翻,很多人在承诺的当下不是蓄谋已久的撒谎,只是在那个瞬间,他被一种自我感动笼罩了,那是一种真实的冲动。这些“当下的真实”碰上了时间的尺度,有时候会出现长久的真实,有时候会出现长久的虚荣,有时候会推翻已经有的承诺,因为过了那个当下,感受变化了。比起救助小动物本身,“被赞美”是一种让小丁更舒爽的感受,甚至她会不断地反复回忆自己的“高光时刻”。人都是这样,一旦有了美好的体验,总是想不断创造同样或者更好的体验,于是这成为持续行为的驱动力。“放生”是她的关键动作,于是她脑子里有了这样一个公式——要想不断地获得赞美,就需要不断地去放生。她希望别人能通过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放生举动,赞美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在张姐无意识的行为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从原本默默无闻的配角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存在,把“放生”这个偶发行为变成持续性动作,甚至是执念,并当成提升个人存在感的不二法门。

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这是她因为渴望外界对自己的接纳而进行的一种印象管理——用一种近乎行骗的手段,完成“善良”这个人设的建立,从而让自己更受欢迎。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看起来乐善好施、一副热心肠,实则是享受做好事后的赞美之声,这还不够,他们甚至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要求别人跟自己一起做那些所谓的“善事”。这并不是值得称赞的善良,而是伪善。

为什么在网络上,当有一些不良行为或者争议行为出现的时候,会跳出很多“键盘侠”来指责?一部分人是觉得自己有义务批评,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指责他人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批评总是很容易,尤其是当你的批评不用在现实生活中承担后果时,你就更容易失控。有时候克制批评别人也是一种高尚的能力。

更极端的情况是,有的网络博主为了博取社交平台流量,用伤害小动物的方式换取它张牙舞爪的表情,加上时下流行的配音或音乐,展现自己和宠物关系好的一面,进行作秀。

故事中的小丁、网络上的“键盘侠”和虐待动物的网络博主,实际上都是在不断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的过程中感受到欲望的满足。请注意,这里我讲的是欲望,而不是快乐。在《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里,作者详细阐释了“多巴胺”(dopamine)这种欲望分子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情绪与行为的——多巴胺就像一个奖赏和允诺中心,它承诺,如果你做了某件事或者服从它的意志,它就会奖励你;不服从,你就会感到痛苦。有些人为了保持那份欲望被满足后的愉悦感,就会不断去重复那些让自己轻松获益的事情,逐渐上瘾,产生依赖。

可以说, 欲望是上瘾者行为的驱动力。 oXyE8bB7bh+kogAM2Cek+R9ueCycRDwgAC6Tp/b23rP0UUe0xgrjbNFYv5jeum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