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众≠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故事结尾处坤坤困惑的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 人被外界的信息影响几乎是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基本上没有人能够排除社会信息带来的影响,要真的做到纯粹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很难的。在当代商业社会,广告就是基于这件事而产生的。

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在《影响力》这本书里是这样表述社会认同原则最适用的条件的:

当我们不确定怎么做才最好时(不确定感);当最佳做法的证据来自大量其他人时(从众);当证据来自跟我们相似的人时(相似性)。

只要生活在某个群体中,个体就一定会受到如广告信息、周边朋友的意见或行为的影响。比如,从古至今,小到随处张贴的宣传海报,大到商场的大屏广告,它们在你身边无处不在;又比如,如果你身边有十个朋友都跟你说你计划去旅游的城市“不好玩,不要去”,你很大的概率是不会去的。除非你不再看新闻,卸载全部社交软件,不接收任何他人的信息,不然一个人是不可能不被外界干扰的。

对多数人来说,从众是一种自我保护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决策方式。 比如,如果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餐厅吃饭,你是不是一般会选择生意好、评分高、客人比较多的一家?又比如,在电商平台购物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相对倾向于买销量高的商品?再比如,很多购物平台、短视频平台都会以“×亿人都在用的……”为品牌slogan(标语)。这些都是因为在无法依赖已有经验来做决策的时候,“大多数人的选择”就代表它是经过很多人检验的,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概率会比较大。

在一些人生选择上也是同样的。现在学生毕业后都倾向于选择行业内的“大厂”,而有些冷门行业几乎没有人去,这背后必然有社会层面的原因。如果你不随大溜,比如不和大家一样一步一步参加实习、校园招聘会,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会绕一些弯路,付出一些代价。这就是为什么“少数派”永远只有那一小部分人——“不走寻常路”很容易走上弯路,成为少数派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是,事情的是非对错,不以你是站在更多人的层面还是更少人的层面而转移。不管你是随大溜还是特立独行,归根到底你要想清楚这个决定是否适合你自己,以及你是否真的接受它。比如,为什么到了年龄,长辈就要催我们结婚,因为他们多年以来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一个完整的婚姻是幸福美满人生的必经之路,生儿育女是香火的传递,都是必须去努力完成的事。而当代人,在性别选择上有了更多元化的状态,不婚或者丁克也成了基础选项之一,且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个趋势越明显。共性的选择取代不了个性的独特经历,在完成经济独立之后,人就有了意识,做相对独立的选择。哪怕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结婚,你也可以不结婚;所有人都不结婚,你也可以结婚。当你能有一种“别人如何选择都与我无关,我已经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一段婚姻和一段什么样的婚姻”这样的想法时,你自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不管是工作、婚姻还是其他事情的选择,包括“内卷”这个词的出现,也是因为大家基本上都做了同样的事情,你不跟着做就会慌张,会觉得自己是异类。 /6ZyFmL1SdMcax4rP1pmI82fHw4wbNvYhJUmHbSiHT/9cLPYjGg2iV4Q/FfsB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