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化学的角度看,赢得比赛是进化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人生来带有好胜心或者说好战欲,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说我现在的人生比起十年前有什么进步的话,首先就是不会凡事都要争第一了。我小时候看不起“中庸之道”,觉得那是胆小懦弱或者能力不足的表现,但凡有机会展现自己,绝不怯场,不管是在亲密关系里还是对朋友、同事,我总想成为一个比周遭人都优秀的人。有时候跟周围的人比,有时候跟过往的成绩比,有时候跟别人期待中的自己比。这种好胜心有时候会让自己冒进,或者突兀地伤害别人而不自知。不过好在我不太容易产生嫉妒心(可能是太喜欢自己的缘故),所以没有衍生出嫉妒或愤怒的行为。大部分时候,好胜心都推动我更努力认真地前进。
适度的好胜心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战斗”模式,有利于取得成功;但过强甚至趋于病态的胜负欲,其负面影响远大于它的优点。
罗素在《幸福之路》这本书里点明了这一真相:“过于重视竞争的成功,把它当作幸福的主源,这就种下了烦恼之根。”
第一,被好胜心支配的人往往会陷入虚荣和贪心的深渊中。
跳出深渊的秘诀就是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比如,你昨天跑步跑了五公里,今天你要求自己要跑六公里,这是基于科学的训练计划,还是缘于你想着“今天要比昨天更进步啊”。进步的意义在于做对成长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数字的提升或者纯粹地被好胜心支配,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打破不断对比、求胜的恶性循环。这样的自我意识往往是最难的,因为它凌驾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之上。每一种所谓的好胜心背后都有一种更强大的不安全感支撑着,人们用争强好胜这个行为去抵抗或者填补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第二,好胜心会让你过度关注竞争对手而打乱自己的节奏,浪费精力和时间。
举个例子,在艺人经纪工作中经常发生一个我觉得没啥必要但是动静很大的动作——“争番位”,就是在影视综艺作品中艺人名字出现的位次,或者是在海报里的大小、位次。如果角色明确还比较好办,但如果是双主角,或者综艺节目这种没有明确角色主次的情况,就很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当有些艺人有大量粉丝的时候,那一定会争个你死我活,团队、粉丝齐上阵,闹得不可开交。我就遇到过跟一个剧组合作,前期为了让两位演员都能签下合同,就跟两位主角签了一样的合同,都是排位第一,想着到了宣传期再来看咋办,结果后期很焦灼。归根结底,海报只是个说明,并不代表事情的本质,比如演员的演技、角色塑造成果等,都无法靠一张海报来体现。所以,“番位”这个东西本身价值并不大,只要角色好、戏份多,在几番根本没那么重要。那为什么大家对此格外在意呢?其实就是好胜心作祟。“争番位”通常发生在作品拍摄或正式播出之前,大家没有看到作品的真实面貌,所以就非常在意表面现象,有时候甚至要和制作公司、平台耗费心力开很多会去讨论。这就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胜负之欲而把精力放在了不必要的地方。我自己有一个小心机,当你作为“一番”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扛票房、扛收视率、扛口碑,去争之前,最好先衡量一下你的能力是否真的扛得起这一切。我宁可选择做借势的一方锦上添花,也不想做那看似荣光却如临深渊的危险操作。所以我觉得事情回归本来的样子就好:谁想扛,谁上;谁该扛,谁上。
再比如,一些商业对手会在你与我之间缠斗,争得你死我活,就很容易过度关注对手的行动,而忽略全局,在一场场攻守战中消耗掉了所有的子弹和储备,那么一旦有后来者居上,就很容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落得个两败俱伤,他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