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

重新审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想起父母,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美好的感觉?安全、踏实、放松、温暖、亲昵、甜蜜、思念、心疼……

复杂的感觉?害怕、压力、想见又怕见……

想亲近,又想推远;有失望,也有期望。

害怕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担心父母对自己失望,自己对父母也有失望。期望父母能更懂自己一些。

苦涩的感觉?恨、痛、绝望……

想起孩子,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可爱、心疼、骄傲、自豪;

累、烦、焦虑、担心;羞耻、恨铁不成钢……

1999年10月,在某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在缆车坠落的一刹那,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一对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这场灾难让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2020年9月,一名14岁的男孩和同学在课间玩扑克,被老师请家长后,孩子的妈妈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当着同学的面对自己的儿子叱骂、扇耳光、掐脖子。妈妈怒气冲冲地离开后,孩子默默地站了两分钟,突然往栏杆外一跳,最终不治而亡。

一生一死,皆来源于父母。

那个两岁半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和父母也产生巨大的冲突?

那个14岁的男孩,小时候是不是也曾是妈妈的心头肉?

2018年12月,湖南一名12岁的小学生在家里偷偷抽烟,被母亲无意中发现,他和母亲动起了手,直接去厨房里拿起了菜刀,接连对母亲疯狂砍了20多刀,母亲当场死亡。在被问及为什么要杀母时,他神情淡然地回复了一句:“我就是恨她。”

父母和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父母生下孩子就成了父母吗?

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当“养”不再是父母的痛时,“育”成了中国父母最大的课题。

生命的三个特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大自然中的花,牡丹、玫瑰、月季的颜色鲜艳、漂亮,但是香气不浓;而茉莉、桂花、百合的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但是香气袭人。为什么呢?花在靠颜色或者香气吸引蝴蝶过来授粉,这样才能繁殖下一代。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并没有人管它们,它们都没有自行毁灭,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能力尽力生长着、绽放着,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生命的第一个特点,尽最大努力好好地活着,积极地活着,这是生命得以发展和延续的本能。

玫瑰没有想过变成桂花,桂花也不可能变成牡丹。这是生命的第二个特点,每个生命自带生命的密码,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多样性,也是大自然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

蒲公英的种子会带着妈妈给的小伞飞走,找到自己的家,每一个生命成熟后都会离开母亲,成为自己。这就是生命的第三个特点。

每一个孩子,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他们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有生命的三个特点。

第一,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有蓬勃的生命之火,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变强壮的身体,其实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还有一种东西,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为一个人的“精神胚胎”,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人的“心理自体”。一个人的“精神胚胎”从出生开始就引导孩子的发展,他的好奇心、学习动力、探索欲是天生就有的,成长和发展是人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尽力适应环境,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在社会上以最好的姿态生活。一个人天生就有需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观接受的欲望,他知道要获得这样的资格,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帮助别人。

第二,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带着自己的生命密码,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内在规律。 他们鲜活而独特,绝对不能被一视同仁或一成不变地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其实并不取决于父母,也不会完全依赖于父母,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只要有肥沃的土壤、适量的水和阳光,种子就会发芽,它是玫瑰还是牡丹,是由它自己决定的,即使父母再努力,也不可能让一颗牡丹花的种子开出玫瑰花。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泥娃娃,不可以被塑造。

孩子的“心理自体”成长也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给孩子喂饭时,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数量和食物种类,营养太多,不仅消化不了,还会破坏孩子的消化能力。知识的学习也一样,不是学得越多、越早就越好,孩子不到特定的时间,学习多了既费劲又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还会让孩子对知识反感。很多青少年厌学,不喜欢学习,恰恰是在家长不该灌输太多知识的时候,让孩子学习了太多的知识。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准备把儿子培养成天才,每一分钟都让孩子吸收知识,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已经会几国语言,6岁考入中学,10岁上了哈佛大学,16岁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然而,孩子到了18岁时成为伦敦一家商店的售货员,且什么都不学,拒绝任何“知识性的活动”,就喜欢做一名普通的售货员。这就是“吃吐了”的表现。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父母们可能都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认为孩子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越早学越好。其实,这样就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破坏了孩子的“心理自体”发育。等到孩子不爱学习,出现症状时,就开始问孩子为什么就不爱学习啊?

第三,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最初在母体里成长,到挣脱父母的怀抱,独自向前走,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逐步离开父母的过程。生存、发展、成熟到最终离开,这是每个人天生就固有的一种内在倾向性。

孩子究竟是什么呢?孩子确实是你的孩子,但他更是大自然中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生命,我们对这个生命要有敬畏和尊重,我们要敬畏的是大自然的规律,尊重的是每一个生命的特点。

父母是什么呢?父母是孩子在未成年时的陪伴者、照料者、支持者,而不是孩子的塑造者。父母的角色是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土壤、空气、阳光,而不是成为孩子的精神“上帝”。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最终的指向必然是分离。正如诗人纪伯伦的诗中所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Yjte/I4mTnjHp69IYK1+nG9CIm5eoqbjDERNCugjFhKfiB7VvuqYOqJ5Vorstx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