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奶牛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牛群中常常会出现过肥或过瘦的牛只。成母牛如果过于肥胖,往往容易导致脂肪肝、酮病、真胃移位、胎衣不下、难产等健康问题;反之,过于消瘦的成母牛,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能储备支持产奶需要,泌乳高峰值不高、持续期短、产奶量低。而后备牛,营养不良会使乳房发育受阻,导致终身产奶量不高。过肥的青年牛比体况正常的牛产奶量下降 20%以上。因此,奶牛膘情是奶牛营养代谢正常与否及饲养效果的反映,也是奶牛是否高产和健康的标志之一。
检查奶牛膘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况评分。即依据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奶牛的生理、生长条件,以及不同阶段的生产效益目标,通过数据评价的方式确定不同阶段奶牛的体况,判断是否会影响今后的生长、生产、繁育等,据此确定相应营养策略。
体况评分主要是触摸奶牛臀部、尾根及背腰等部位,根据皮下脂肪的多少进行评分,一般为 5 分制,奶牛的体况随着分数升高而升高。
奶牛体况评分标准见图 2-4。
图 2-4 奶牛体况评分图
过瘦,整个脊骨覆盖的肉很少,呈皮包骨样,沿着脊背、各椎骨清晰可辨,且显著凸起,椎骨末端手感明显,形成延伸至腰部的清晰可见的衣架样;脊椎骨明显,节节可见;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有深度凹陷;肋骨凸出于体表,肋骨根根可见;尾根下部及两臀角之间凹陷呈深“V”形的窝,骨骼结构极为明显凸起。
皮与骨之间稍有些肉脂,整体消瘦但不虚弱;凭视觉可辨别出整个脊骨,但不凸起;脊骨末端覆盖的肌肉多一些,但手摸仍明显凸起;前脊、腰部和尻部脊椎骨在视觉上不明显,但手感仍可辨别;腰角及臀端凸起分明,肋骨隐约可见,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呈明显凹陷,但骨骼结构有些肌肉覆盖;尾根和臀角之间的部位有些下陷,呈“U”形。
较清秀;脊椎骨似鸡蛋锐端,看不到单根骨头;腰横突之下,两腰角之间及腰臀之间凹陷;肋骨可见,边缘丰满,腰角及臀端可见但结实;尾根两侧下凹,但尾根上已经覆盖脂肪。
体况一般,营养中等。脊椎骨丰满,背线平直;背脊呈圆形稍隆起,椎骨不明显,脊骨平坦,无衣架样印象;腰横突之下略有凹陷;肋骨隐约可见,腰角及臀端呈圆形且较圆滑;臀角之间及尾根周围平坦或仅有微弱下陷,尾根上有脂肪沉积。
脊椎骨及肋骨上可感觉到脂肪沉积;腰横突之下凹陷不明显;腰角及臀端丰满;尾根两侧仍有一定凹陷,尾根上脂肪沉积较明显。
体况肥,属于丰满健康体况。用手用力按才能辨别出整个脊骨;用力按压也难摸到横突,脊突两侧近于平坦,肋骨不显现;腰横突之下无凹陷,腰、尻部位平坦;尻部肌肉丰满,腰角与臀端圆滑,两个腰角之间的十字部位看上去呈水平状;尾根和臀角周围部位的肌肉丰满,尾根两侧凹陷很小,末端有明显脂肪沉积,仅在触诊时才能摸到髋骨和坐骨结节。
属于肥胖体况。背部结实多肉,腰角与臀端丰满,脂肪堆积明显;尾根两侧丰满,皮肤几乎无皱褶。
属于过度肥胖,牛体的背部隆起多肉,体侧和股部皮下被脂肪层覆盖;腰角与臀端非常丰满,视觉上看不出脊椎骨、腰角和臀角部位的骨骼结构;腰角、臀部不明显;尾根两侧显著丰满。
泌乳牛体况评分分析见表 2–2。
表 2-2 泌乳牛体况评分分析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