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混合日粮(TMR)技术是国外 20 世纪 60 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饲料配合技术。其方法是根据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确定日粮配方和原料,然后将切成 4 cm左右的各种青粗饲料与精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饲料原料在TMR搅拌车内按比例配合,调至水分含量 45%~ 50%,混合均匀。饲喂时通过分发机械直接投喂,供牛自由采食。TMR保证了奶牛所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具有均衡的营养。
TMR饲喂技术在黑龙江省规模牛场均适宜使用;在散户较集中的区域可以建立配送站,向周边奶农提供TMR料及技术指导。
TMR搅拌车从外形上分为立式和卧式(图 2-1),动力类型上分为自走式、牵引式和固定式,并且每一型号又有不同的款式。具体牛场的选配,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图 2-1 立式搅拌车和卧式搅拌车
首先,应从牛舍的建筑结构考虑。自走式搅拌车自带动力系统,牵引式是由拖拉机进行驱动,二者都可以直接进入牛舍进行饲料的投放饲喂,特点是饲喂简便,节省劳动力。但这两种车型对牛舍的建筑结构有一定的要求,饲喂模式必须是头对头式,过道宽度不能小于 3 m,牛舍门宽应大于 2.8 m、高度应达到 3 m,通道两头都应有可进出的门,门口转弯半径应大于 6 m。否则只能选用固定式,固定式搅拌车动力由电机提供,实际运作中是将搅拌车安放在一固定位置,原料及搅拌好的TMR由三轮车等其他工具运输。
其次,要根据养殖规模考虑。牛群数量是选择搅拌车容积的主要因素,一般 600 头以下的牛场选用 7 m3 容积的较为合适,1 000 头左右的牛场选用12 m3 容积的较为合适。
在TMR加工过程中,粗饲料的长度控制在 4 cm左右,有效减小了饲料的容积,同时TMR饲料营养均衡,一般让奶牛自由采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增加。TMR为奶牛瘤胃微生物同时提供蛋白、能量、纤维等均衡营养物质,有利于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TMR饲料营养均衡,奶牛每摄食一口TMR,吃到的营养成分基本相同,有利于维持奶牛瘤胃pH值的稳定,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TMR饲喂可有效利用一些适口性差的饲料,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实行分群饲养,机械投料,简化饲喂程序,有效提高奶牛饲喂的精细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研究证明,饲喂TMR饲料一般可使奶牛产奶量提高 10%以上,乳脂率提高 0.1%以上。
根据奶牛所处的生理阶段将奶牛分为育成牛、青年牛(怀孕育成牛)、干奶牛、泌乳牛;根据奶牛的产奶量高低,将牛群分为低产牛、中产牛、高产牛。不同牛群配制不同的TMR,犊牛一般不配制TMR。
根据分群情况、各牛群营养需要、物料种类及质量、饲养模式、牛群生产水平及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进行饲料配方设计。奶牛营养需要建议采用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同时参考NRC奶牛营养需要。
按照日粮配方的要求采购饲料原料,并把好原料的质量关。制作TMR的粗饲料原料主要有青绿饲草、干草、青贮饲料、根茎瓜果类饲料、糟渣类饲料、秸类饲料,精饲料主要有禾谷籽实料、饼粕类饲料、豆类及棉籽饲料、糠麸类料、干糟渣、动物性饲料,添加剂饲料主要有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非蛋白氮饲料、饲用微生物饲料、酶制剂和其他饲料添加剂等。
TMR饲料加工方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是TMR搅拌车位于牧场固定位置,由电机带动,原料投入搅拌车进行加工,生产完成后再由不同的运载工具运入牛舍进行饲喂。这种方式对牛场道路、牛舍建筑要求相对较低,机械投入相对较少,比较适合小型牛场和养殖小区。移动式是使用移动式TMR搅拌车直接加工和投放日粮。
加工TMR饲料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大型草捆应提前打开,去除发霉变质饲料,洗块根、块茎类料等。第二步,添加原料。添加料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干后湿、先长后短、先轻后重。一般情况下,最早加进去的应该是干草,渣、青草、块根块茎类通常是最后加入。第三步,搅拌。搅拌是获取理想TMR的关键环节,搅拌时间与TMR的均匀性和饲料颗粒长度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加入最后一种原料后应继续搅拌 3 ~ 8分钟,总的混合时间为 20 ~ 30 分钟。
制作良好的TMR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适宜,粗饲料长度控制在 4 cm左右,水分控制在 45%~ 50%,混合均匀。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掌握适宜的搅拌量,避免过多装载,影响搅拌效果,通常装载量占总容积的70%~ 80%为宜;严格按日粮配方,保证各组分精确给量,定期校正计量控制器;根据青贮及其他原料的含水量,掌握控制TMR日粮水分;添加过程中,防止铁器、石块、包装绳等杂质混入搅拌车,造成车辆损伤;每天现喂现配,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
现在牧场基本都实现了TMR饲喂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让奶牛吃到营养全面的饲料,然而,在生产实际中配方的比例和牛采食到的比例是不同的,TMR干物质的高低和粗饲料的切割长短都会对牛的采食造成影响。因此,可用宾州筛来检查TMR搅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搅拌时间、上料次序等操作是否科学,从而制定正确的全混日粮调制程序。
宾州筛全称为宾州饲料颗粒分级筛(Penn State Particle Separator),也叫草料分析筛、TMR饲料分析筛、三或四层饲料分析筛、宾州颗粒分离筛,可以定量地评价粗饲料和TMR日粮的饲料颗粒大小,帮助生产者改善反刍动物营养。目前多使用四层宾州筛。
(1)工具准备:宾州筛、托盘(塑料盆或杯)、计算器、笔记本和笔。
(2)宾州筛拼接:首先将宾州筛各层按孔从小到大,从下到上拼接好,置于平坦的地面上。
(3)取样:随机分 6 个点选取一定量的新鲜饲料(TMR)采样;取出400~500 g饲料样品置于第一层筛上;若样品取多了可以用四分法缩样。
(4)操作:置于平整地面上进行筛分,每一面筛 5 次,然后 90°旋转到另一面再筛 5 次,如此循环 7 次,共计筛 8 面、40 次(图 2-2)。注意在筛分的过程中不要出现垂直振动;筛分过程中还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保证饲料颗粒能够在筛面上滑动,让小于筛孔的饲料颗粒掉入下一层。推荐的频率为大于 1.1 hz(每秒筛 1.1 次),幅度为 17 cm。
(5)称重:筛分结束后,用电子秤对每层的饲料颗粒进行称重,并计算出每层的比例。
图 2-2 宾州筛水平移动模式
宾州筛的检测标准(见表 2–1):
表 2–1 宾州筛的检测标准
夏季成母牛每天投料 3 次以上(图 2-3),后备牛 2 ~ 3 次。其他季节成母牛每天投料 2 ~ 3次,后备牛每天投料 1 ~ 2 次。
投喂顺序一般为:初产牛→高产牛→低产牛→干奶牛→育成牛。
图 2-3 投料
泌乳牛饲喂时间应参照挤奶顺序,奶牛出舍挤奶后开始给该舍区投料,保证奶牛下厅后可以采食到新鲜日粮。
投料前应将剩料推至牛舍两端,并将饲喂通道清扫干净,禁止新料投到旧料上。
投料后定时推扫饲料,保证奶牛能采食到饲料,避免浪费,一般 1 ~ 2 小时推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