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有一个叫百里嵩的官员,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有一年,百里嵩治理的地方遭遇了旱灾,很久很久没有下雨。于是,百里嵩驱车外出探望受灾的百姓。正在他视察灾情的时候,天上突然响起轰鸣的雷声,回头望去,车子经过之处的上方都布满了乌云,不一会儿便下起大雨。然而,仍有一个小村坐落在偏僻的山间,由于百里嵩的车驾无法达到,当地旱情久久不能缓解。于是,百里嵩便徒步跋涉大山,前往那个干旱的小村,在他踏进村门的一瞬间,天雨如注。
人们纷纷对这件事表示惊异,就连百里嵩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当地已传说是百里嵩平日所行的善事感动了上苍,因而化解了此次旱情。
读与雨水相关的诗歌,我们时时能感受到诗人们溢于纸外的欣喜之情,这种欣喜是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街道经过小雨的润泽显得细腻如酥,青草在远处显得青翠欲滴,近看却没有那般景致。
早春的景色是一年中最好的,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暮春景象。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春水中的鳜鱼肥美。
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身在这斜风细雨中怡然忘归。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自生长在涧边幽深处的小草惹人怜爱,黄鹂鸟儿在茂密的树丛中鸣叫。
近晚时分,春天的潮水夹带着绵绵春雨迅疾地涌来,小船在荒寂无人的渡口孤零零地横在水面。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里水光荡漾显得美极了,细雨中山色迷蒙也景致清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浓妆淡妆都是那么美丽。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要问我的忧伤有多少?这就像一川烟水迷蒙的青草,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成熟时节连绵的阴雨。
[诗歌赏析滋润]
“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记忆里,很多时候就像一个能给人们带来喜讯的使者——它总是和农事的收获、生活的富庶联系在一起。追溯历史,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雨水的降临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古代中国人而言,意味着滋润和丰收。
正是因为这种对“好雨”发自天性的喜爱,所以在读到和雨水相关的诗歌时,我们会很容易地感受到诗人们溢于纸外的欣喜之情。虽然对于不同的诗人来说,令他们感到欣喜快乐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是一场温柔空蒙的雨总是会配合着这些喜事,洗去人心中的烦躁。
当然,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着不少“急雨”和“苦雨”。比如“春潮带雨晚来急”的“雨”似乎并不令人感到喜悦,这就取决于诗人写作时具体的心情了。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和雨有关的诗句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苏轼)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节选)》贺铸)
[万物百科]
为什么天上会莫名其妙地聚集乌云?为什么雨又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雨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地球上的水在经过太阳的照射之后,会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去,而因为天上很冷,所以这些水蒸气会凝聚成很小很小的水滴。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朵,就是这些小水滴抱在一起的样子。
天上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合并,会慢慢变成较大的雨滴。无数小水滴结合而成的雨滴相对比较重,没有办法继续浮在天空中;雨滴就会从空中落到地面,形成我们常见的降雨。
说到下雨,我们不得不提起小动物们,比起人类,它们对自然的感知要敏感得多。如果你家里养了金鱼,你会发现它们会突然从鱼缸底部浮到水面上大口大口地吸气;当看向屋外,你还会发现燕子飞得很低很低;墙角的洞穴里还会有很多勤劳的小蚂蚁忙着搬家。
我们今天日常遇到的雨,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半天、一天,或者几天,最长可能也不过一两个月。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可能出现过一次持续时间长达200万年的大暴雨!这个事件发生在大约2.3亿年前,被科学家们称为“卡尼期洪积事件”。
在长达200万年的“卡尼期洪积事件”中,许多原有的地球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灭绝了。不过另一些新兴的物种却在这个漫长的潮湿季中获得了新生。比如,耐水植物的兴起,使得大片森林得以出现,最终导致了动物界的新一代霸主——恐龙——强势崛起。也许对于恐龙来说,那连绵百万年之久的大暴雨也可以算得上是“好雨知时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