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云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名气最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就像一朵云一样飘来飘去。李白的祖先最早在今天的甘肃省安了家。后来,他们从甘肃迁徙到了碎叶城(位于今天的中亚),李白就出生在这里。李白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来到了今天四川的江油市青莲镇,所以李白有一个号,叫作青莲居士。李白的整个少年时光都在四川度过,在这里,李白学习、成长,游历名山大川。李白在25岁的时候离开了四川,开始了漫游中国大地的一生。

李白在诗篇中自称“浮云游子”,这和他那漂泊而自由的生命状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本章所选诗歌的主角就是天上自由漂泊的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吧!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如同白云一样悠悠离去,只剩思妇在青枫浦上不胜忧愁。

谁今夜坐在小船上漂流?又是谁在月光照耀的楼台之上思念着别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横卧在城北,清澈的水围绕在城东。

在这里相互告别,就如同孤独的蓬草随风万里飘。

悠悠的浮云寄托着游子的漂泊之感,落日好像也有着不舍之情在挽留故人。

挥挥手就这样告别吧,马儿在嘶鸣中带着朋友渐渐远去。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有一弯白云泉。山中云朵无心地随风飘荡,山中的泉水从容自得地流淌。

泉水何必要向山下奔流而去呢?给人间带来纷纷扰扰。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朵在天上自由地飘来飘去,没有牵挂。一个人是要做官还是归隐,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悠悠的白云早上飘进广阔的洞庭湖,晚上飘回深深的巫峡之中。

飘过江河的时候和飞鸟相伴,深入丛林,葱郁的树木把猿猴的鸣叫阻隔开。

可不要悄悄飘去高唐楼台之上躲起来不见踪影啊,大地上枯萎的禾苗还等着你化为甘霖,灌溉滋润呢!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的花影照映在飞快行驶的船上,沿着榆堤只用了半日工夫就走出了百里之遥。

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好像丝毫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进。

[诗歌赏析漂泊]

“漂泊”和“自由”实际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描述的都是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不同的是,“漂泊”是一种无依无靠的忧伤,“自由”却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今天,我们可以乘坐飞机、高铁、汽车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轻易旅行到另一个地方。但古代的交通十分不便利,去到远方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远游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时候,诗人们的远游往往是一种迫于生计的无奈。一旦像云朵一样飘向远方,可能一辈子就无法再回到故乡了,这真是一件令人忧伤的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泉》白居易)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云》杜牧)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陈与义)

[万物百科]

云的形状总是千变万化,通过观察云的形状,人们可以推测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云的几种常见形态。

积云,就像一片片棉花糖。小朋友画画的时候,常常会在房子的上空画上几朵蓬松的、飘浮的、像一堆堆亮白的花椰菜一样的云。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云——积云。积云的学名是cumulus,在拉丁语里是“堆积”的意思,意味着这种云的形状多层重叠。积云上部像西蓝花,接受太阳光反射后云体亮白,但当太阳在云层后时则云体阴暗。积云一般零散地布满天空。

积雨云。巨大的积雨云通常出现在热带地区,云底离地600米左右,云顶可达约18000米的高空。当积雨云完全形成时,其高度远远高出珠穆朗玛峰。积雨云的学名是cumulonimbus,nimbus是“雨云”的意思。积雨云云底阴暗,会产生降雨,通常带有冰雹并伴随打雷和闪电。

层云。这是一种平坦、朦胧、灰色的云,外形没有什么特色。我们一定对“乌云罩顶”或“愁云密布”不陌生。层云像一片阴暗的面纱,使天空笼罩在单调沉闷之中。层云的学名是stratus,意即一大片灰色的低云。层云是灰色的层状或片状云,边缘有弥漫扩散感。

引用自中国天气网 Gtv70EHSUn6JGMriQ7HGHfc56Smvkd11f4BuHm2EHJRB6C2nkfd24n6aVxSTmZ8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