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周朝分封

[导言]

今天的人们提起山东,往往会把它称为“齐鲁大地”。有一座横贯陕西中南部的著名山脉,它的名字叫“秦岭”,陕西所在的渭河平原,人们称为“秦川”。提起山西,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它的简称“晋”。在明清时期,来自山西的商人被称为“晋商”。山东和齐鲁、陕西和秦、山西和晋,这些古今地名之间仿佛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还得从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说起。对于一个刚建立不久的王朝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该怎么把这么大的天下治理好。那么,周王朝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就必须要讲到“封建制度”的概念。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周朝建立之初,为了治理好广阔的疆土,周天子就将土地分为许多部分,分封给有功于国家的大臣以及一些同姓的亲族,这些大臣和亲族就在周天子赐予他们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除了有保卫周天子和向周天子朝贡的责任之外,还需要负责自己封地的内政外交,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王国。这些的独立王国慢慢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这就是古今地域文化之间的天然联系。

[史记故事]

经过一场大战,周武王成功推翻了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王朝的首都定在镐(hào)京。新王朝建立,本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武王却根本没时间庆祝,因为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需要处理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要怎样处理殷商的遗民?该用什么方法去统治这个国家?对那些跟随自己行军作战,立下了战功的功臣和宗室,又该给他们什么赏赐?种种的问题,都出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国家真的太大了。周武王回忆起在王朝建立之前,自己还只是一个部落首领,周的封地很小,需要管理的事情也不多。而现在,他已经是天下的君主,要统治一个这么庞大的国家,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个新建立的王朝治理好呢?武王思考了很久很久,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整个天下划分成一个个区域,再把这些区域依次分封给自己信任的宗室和功臣们,由他们直接负责自己封地内的事情,再让他们定期给自己汇报。这样一来,既能把国家治理好,又能起到赏赐的作用,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有了想法,武王立马就把它付诸实践。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殷商遗民的问题。商王朝刚刚被推翻,那些一直生活在殷地,被商王朝统治的百姓,对于周这个新王朝,难免会有些不满的情绪。所以他们最需要安抚,也需要有一块封地让他们休养生息,但为了避免殷商遗民反叛作乱,还必须派几个信得过的人去监视他们。思来想去,武王将殷商的遗民们交给商纣王的儿子禄父(fǔ)统治,还命令自己的弟弟鲜和度前往辅佐,帮助禄父治理殷国,监视遗民。然后,武王为了纪念古代的圣王,依次分封了神农氏、黄帝、尧、舜、禹的后代,让他们都享有封地。最后赏赐功臣和宗室,辅佐武王伐纣、立下大功的吕尚(姜太公)被分封到营丘,国号为齐;弟弟周公旦被分封在曲阜,国号为鲁;召公奭(shì)被分封在燕;负责帮助禄父治理殷国的鲜和度各自被分封在管和蔡这两个地方,所以鲜和度也分别被称为管叔和蔡叔。之后,为了安抚刚刚经历了战乱的天下百姓,武王解散了军队,把兵器都收进了仓库,把战马都放养到山上去,用这样的举动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发动战争,百姓从此就可以安心生活了。

处理好这些事情后,武王又把目光投向了国家的都城镐京。在武王看来,虽然镐京是新王朝目前的都城所在,但这个地方位置太过偏僻,没办法很好地对遍布全国的众多封地进行统治。相比之下,位于天下中央的洛邑,才是营建都城的最佳地点。所以,武王非常希望能在洛邑营建一个新都城,以便更有效地统治四方诸侯。可是,还没等到洛邑的新都城建好,武王就因病去世了。

武王去世后,太子诵登上了王位,称为成王。因为成王在继承王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无法处理繁重的国家政事,而且这时周平定天下不久,力量还很薄弱,分封到各地的诸侯随时都可能背叛周朝,兴兵作乱。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担任了摄政的职务,代替成王主持国事。事实证明,他们对于诸侯兴兵作乱的担心不无道理。在成王继位之后不久,就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诸侯散播谣言,说周公旦摄政是想篡夺王位,等时机一到,他就会发起叛乱,取而代之。

这些谣言非常荒谬。经过调查,周公发现,原来散布这些谣言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两个兄弟管叔和蔡叔!他们本来负责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监视遗民,但他们不仅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反而联合禄父,率领军队背叛周朝。于是,周公奉成王的命令,亲自前往殷地,去平息这场叛乱。最终,周公获胜,他诛杀了管叔和禄父,流放了蔡叔。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周公把诸侯们重新分封了一次,他让商纣王的叔父微子启继承了殷商的后嗣,把微子启封在宋国。之后,周公又让自己的弟弟封前往殷地,封他为卫康叔,让他去统治这些殷商遗民。

叛乱平息后,周公没有忘记武王的遗愿,继续前往洛邑营建新都城。最后,洛邑营建完成,周公就把象征国家的九鼎安放在洛邑,向天下宣布:“这里就是天下的中心!”之后,周公再次东征,讨伐了作乱的淮夷和奄国,逐渐消灭了殷商的残余势力。周朝的统治慢慢上了轨道,治理国家的制度也需要重新制定。于是,周公就写下《周官》,说明周朝选用官职的办法制度,又重新规定了王朝的礼仪,谱写了国家祭典所需要的音乐,颁布了国家实行的法令,被称为“制礼作乐”。自此,天下和睦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大家都在热情歌颂着成王和周公的功绩。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国家也渐渐太平了下来。周公就把国事全部交还成王主持,自己从摄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到了大臣的行列。

[精彩原文]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xiàng)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闳(hóng)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军。乃罢兵西归。

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封诸侯,班赐宗彝(yí),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jì),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周本纪》

[知识拓展 欧洲的封建制度]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周王朝对诸侯们实行了封邦建国。周王朝所实行的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通过实行封建制度,周王朝将全天下的领土划分为一个个诸侯国,实现了对王朝所拥有地域版图的有效统治。而在距周朝一千多年后的欧洲,也出现了一种与周朝类似的封建制度。

欧洲的封建制度最早出现在公元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它的统治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地区。由于上一代王朝在统治时,把国家土地无条件赏赐给贵族,导致国家所拥有的地产几乎被耗尽。法兰克王国新上任的宫相查理·马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决定实行采邑改革:国家向豪绅显贵赏赐采邑(也就是封地),接受了采邑的贵族们必须自备军队,履行保护封主(也就是国王)的义务。而国王也有责任保护拥有采邑的贵族,如果国王侵犯了贵族的权利,贵族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国王。通过实行采邑改革,国王可以有效限制贵族无条件享有封地的权力,加强了王权,国家和社会也得到了稳定发展。 Khr1u7I1MAvbUqNnIr1epHIiGCs84m8lm7TCwADkLRiBybyblp6DGa2f4cxfg7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