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取经团队里到底有几个人?

有人问我,取经队伍到底有几个人呢?

其实如果不抠字眼的话,当然是四个人:师父是唐僧,先在两界山收了大徒弟孙悟空,然后在高老庄收了二徒弟猪八戒,最后在流沙河收了三徒弟沙和尚。当然啦,中间还收了一匹白龙马,白龙马也会变成人,如果说五个人似乎也不能算错。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取经队伍里只有一个人,你会不会相信呢?

没错,你发现没有,取经队伍里其实只有唐僧是人类。或者说,是普通的人类。孙悟空是个猴精,猪八戒是个猪精,沙和尚虽然不是动物成精,却也是一个妖怪,他的原型是佛教的深沙神,是一种恶鬼。你看他的形象是青脸红头发,脖子上挂骷髅,就知道了,哪有人类长这样啊?白龙马呢,虽然能变人,可他本质上是一条龙啊。

所以“取经队伍里只有一个人”,这句话并不是我这么说。明清两代的《西游记》评点家们,就经常这么说。比如现存最早的明代百回本《西游记》里有一篇陈元之写的序言。他就认为取经相当于一个人的修炼过程,五个角色分别代表一个人的心、神、意等不同的方面。后来清代的很多评点家,也都继承了这种说法,甚至用佛教或道教各种玄妙的理论去附会。

我们今天不谈这种理论学说。我们只简单地谈一谈取经成员在文学上的作用,基本上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

先说唐僧。从上一章得知,唐僧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他胆小、迂腐,有时还糊涂,人妖不分。但是,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那就是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从来没有说过后退。这种信念,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征服了,他们忠心耿耿地围绕在自己身边,一路同行。

一个普通人,想要做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以胆怯,可以犯错,可以暂时失败,但唯独不能放弃的,就是信念。一旦信念没有了,全盘皆输。

说完唐僧,我们再来看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三个非人类的徒弟。

你要注意,非人类的精灵、妖怪、神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这在全世界都一样。比如圣诞老人,象征着孩子们对过节的幻想。土地公公,象征着土地对人类的保佑。其实你可以这样想,如果唐僧象征我们普通人的话,这三个非人类的徒弟,其实象征着我们普通人性格中的三个方面。

孙悟空象征着哪一面呢?从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

在驼罗庄,孙悟空和猪八戒去打一条大蟒蛇。大蟒蛇把孙悟空吸到肚子里了。猪八戒吓了一跳。孙悟空却说:“八戒,你看我让它搭个桥。”就拿金箍棒往上一顶。大蛇背上疼,就弓起身子来,两头高,中间低,好像一座拱桥。猪八戒说:“虽然像桥,就是没人敢走。”孙悟空说:“没事,你看我再让它变条船。”就把金箍棒顶着大蛇的肚皮。大蛇两头翘起来,肚子贴地,好像一条大船。孙悟空又说:“你看我立一根桅杆。”拿金箍棒变长了一捅,从蛇背上捅了出去。大蛇疼得一下子蹿了出去,蹿了二十几里,就趴在那里死了。

所以,孙悟空永远是调皮的、勇敢的,哪怕和妖怪打仗,也要玩出各种花样,这是不是反映你性格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呢?

猪八戒很多时候,正好是孙悟空的反面。他总是懒惰、嘴馋,碰上妖怪就往后退,还动不动就分行李散伙。

比如说,有一次在狮驼岭,孙悟空和青狮精打仗。青狮精变成一头大狮子,一口把孙悟空吞到肚子里了。猪八戒赶紧跑回来,大喊大叫,说孙悟空死了。唐僧惊呆了,一头倒在地上。猪八戒也不管师父,反倒对沙和尚说:“沙和尚,反正也取不成经了,你把行李拿出来,咱们分了吧。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流沙河。把白龙马卖了,买口棺材,等师父岁数大了,留着给他送终。”说完了真的你一件,我一件,分起行李来了。幸亏孙悟空及时赶了回来,把他揍了一顿,不然就真的散伙了,这经也取不成了。

所以,猪八戒是不是象征着每个人性格里消极退后的一面呢?

积极和消极之间,勇敢和退缩之间,总是会有冲突的。所以取经路上,发生冲突最多的,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孙悟空总是挖苦他,捉弄他。猪八戒也天天撺掇唐僧,让他给孙悟空念紧箍咒。唐僧只要一念紧箍咒,猪八戒就在旁边高兴。

其实,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冲突,是我们心灵中这两面起冲突的象征。比方说,你放暑假时,雄心勃勃打算看多少书,这就是孙悟空的一面在起作用。实际上玩了整整一个假期,这就是猪八戒的一面在起作用。到暑假快结束了,发现什么都没干,就垂头丧气。情绪不好,就是你心中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打架的作用。

沙和尚呢?沙和尚的法力是最差的,他加入取经队伍之后,没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打妖怪的是孙悟空,卖萌耍宝的是猪八戒,沙和尚一直沉默,甚至台词都很少。但是,沙和尚是最可敬的成员。他的任务,是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拉架、劝和。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赶回花果山。后来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猪八戒没有办法,又去请他。孙悟空打败了黄袍怪之后,仍然耿耿于怀,对猪八戒说:“你天天在师父面前说我的坏话,是他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找老孙怎的?我回去了!”

这时候,沙和尚说了什么呢?他赶紧走上去,对孙悟空跪下说:“哥哥啊,不看僧面看佛面,还是求你救救师父吧。要是我们能救,也就不请你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沙僧这一跪,我们只能称赞他明大局,识大体,丝毫看不出有多么卑微!所以孙悟空这么高傲的人,也赶紧伸手拉起来,不敢受他这一跪,立即使法术解了困住唐僧的妖法。

还有一次,在镇海寺,唐僧被老鼠精抓去了。孙悟空勃然大怒,迁怒于两个兄弟,发生了一次大矛盾。这段原文写得很好,可以引用一下:

行者晓得中了他计,连忙转身来看师父。那有个师父?只见那呆子和沙僧口里呜哩呜哪说甚么。行者怒气填胸,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那呆子慌得走也没路。沙僧却是个灵山大将,见得事多,就软款温柔,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行者道:“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沙僧笑道:“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勠力,寻师去也。”行者虽是神通广大,却也明理识时。见沙僧苦苦哀告,便就回心道:“八戒、沙僧,你都起来。明日找寻师父,却要用力。”那呆子听见饶了,恨不得天也许下半边,道:“哥啊,这个都在老猪身上。”兄弟们思思想想,那曾得睡,恨不得点头唤出扶桑日,一口吹散满天星。

沙和尚又跪了一回,而且苦口婆心,连着说了两个典故:管鲍分金,说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互相理解的友谊;孙庞斗智,说的是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一对师兄弟的死斗。最后连猪八戒都表态要出力,矛盾化解了,队伍团结了。

又比如说,在四圣试禅心那一回,猪八戒上了菩萨们的当,被吊在树林子里,孙悟空朝着他又是挖苦,又是笑话。沙和尚呢,书里写他:“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这就是化解矛盾,这就是厚道。

所以,沙和尚象征着我们性格中负责调节的那部分。如果积极向上的那一面过于激进了,他就往回拉一拉。如果消极的那面过于不像话了,他就往上拽一拽。也许越是沉默的人,越是这个队伍中的“定心丸”。

唐僧虽然是队伍的核心,却经常人妖不分。要是事事依着他,没准早就给妖怪吃了。

孙悟空呢?心高气傲,经常和师父吵架。唐僧还把他赶走过。如果事事依着他,也只能搞分裂。

猪八戒呢?遇到困难,就喜欢嚷:“分行李散伙。”经常想起他的高翠兰,闹着要回高老庄。如果事事依着他,也只能散伙。

然而你再看沙和尚,从来都是任劳任怨的。他从来不抱怨,不打退堂鼓,也从来不和师父、师兄吵架。唐僧和孙悟空闹矛盾,他就出来劝解。孙悟空和猪八戒闹矛盾,他也出来劝解。猪八戒要分行李,他也出来劝解。到了连孙悟空、猪八戒都搞不定的时候,他也能出来,尽到自己的力量。

他不是冲锋陷阵的大英雄,却是稳定后方的大功臣。有了沙僧,这支队伍就不会涣散,一直走到了西天。

所以,神奇之处就是:沙和尚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代表着这些力量的合力,代表着取经的大方向。取经队伍的大方向,不是依着唐僧走的,也不是依着孙悟空、猪八戒走的,竟然是依着沙和尚走的!

我们心里,其实也有沙和尚代表的一部分。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假期快结束了,什么都没干,十分懊恼。这时候就有个声音劝自己:“下次放假再努力吧。”就不那么垂头丧气了。又比如得了第一名,打心眼里是想炫耀一番的,可心里一定有个声音说:“别嘚瑟啦,让别的同学嫉妒。”

这些声音,都是心中的沙和尚在调节的结果。

《西游记》通过队伍成员的组合,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人性是复杂的,人的内心是多面的。不要简单地把人归结为好人和坏人。任何人的心中,都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退缩、懒惰的一面,还有在中间调和的一面。是这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才使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SA26NbrsI6D7Tmt3PrjcFSrrkgkrAauxK8q3IIem6rwhMIl60ig0ZhX+HZNVbG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