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过忧伤身,过喜伤心

中国有许多关于健康的谚语,比如“过忧伤身,过喜伤心”、“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这些谚语都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总结流传下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依据。

《内经》中提到:

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

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

中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悲、思、恐、惊。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如果七情太过,就会损伤五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有“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的说法。如果七情不调,疾病就容易侵害人的身心。

同时,中医理论还提到:春天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春季怕怒,因为怒伤肝。夏季不能过喜,要注意防思,思虑伤脾。秋季养肺,不要悲伤。冬季情绪要稳定,藏精养肾。

那么,“过忧伤身”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一个人如果过分忧伤,血液就会往上冲,刹那间脸红脖子粗,旋即脸色转为青白,这就是血液减少导致的结果。经常忧伤的人,常常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这股忧郁郁结在肝里,如果不及时排出来,时间长了,必然会损害肝的健康。

那么,“过喜伤心”的依据是什么呢?

按理说,喜悦本来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有益身心。可是什么事情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肯定会影响身心健康。

“喜伤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暴喜”,突如其来的“惊喜”会给人一种强烈刺激,交感神经马上兴奋起来,释放大量肾上腺素,使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破裂、心脏骤停。范进中举,因大喜过望而精神失常;牛皋活捉金兀术,过喜而丧生……这些都是“喜极生悲”的典型例子。

所以,人们平时要控制好心态,不要过分忧伤,更不要过分惊喜。只有保持好心态,才能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X9Ey0Dhf+dgWqu94cfWDNAemTqvwMlrljULE0YBYa8gN7L+J8we+iJu2rFAzt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