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巧遇,就是人有了工作,等于人与工作的恰好遇见或者意外相遇;同事是邂逅,就是人与人在同一单位或者部门工作,等于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显然,巧遇、邂逅是一个美好的立意和理想的愿景。
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1985年1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山东工商学院)正式成立,隶属煤炭工业部领导,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
1986年3月,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破土动工;7月,51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青年才俊,怀揣国家计划分配“派遣证”,前来报到就职,笔者即为其中一员;9月,学校又迎来第一批107名全日制本专科大学生,创造了我国普通高校“当年建校、当年招生”的历史。
30多年前的烟台东郊海滨,俨然渔村农庄景象,公共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全。偌大的校园冷清荒凉,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只有空落落的几栋楼房,白天一望无际的荒草尽入眼帘,晚上呼啸的北风夹带着海水的潮汐声令人孤寂。然而,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热情依然很高,一种责任心和创业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学校的建设奉献着青春,贡献着才干。
那时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刚刚组建,那时的51名青年才俊恰好毕业。试想,如果这所学校不是1986年组建,或者这些青年才俊不是1986年毕业,它与他们如何相遇?它与他们,或者他们与它,又如何不离不弃,相守以远?这就如同人与人之“巧遇”,毋庸事先约定。
因为我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学校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也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课程,我被安排到了人事处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1998年1月。
这期间,为了学校的发展,各类人才被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引进过来,人事处的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ZYJ同志,1988年7月由内蒙古呼和浩特调入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人事处工作;ZXY同志,1989年8月由江苏徐州调入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人事处工作;XKJ同志,1991年7月由河北秦皇岛毕业分配来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人事处工作。这样,除了年龄稍大的处领导和三位女同事(她们不久因调出、退休等原因而离开人事处)之外,人事处聚集了我们这四位“60后”骨干,具体分工是:ZYJ同志负责职称评定,ZXY同志负责人事信息,ZKZ同志负责人事调配,XKJ同志负责劳动工资。就这样,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相知、互不瓜葛的四个自然个体,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成为人生黄金期天天相见、天天言语、同处一屋檐下的工作“伙伴”。
我们立足本职,胸怀整体,根据岗位分工,按照职责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而又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决不自以为是,不识大体。
我们密切配合,默契行事,做到拾遗补阙,排忧解惑,如果有谁遇到棘手的问题、困难的任务、紧急的事情、遗漏的事项,其他人都会第一时间主动担当,决不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我们不争不抢,不攀不附,始终保持向上、向好、向善、向和的处事风格,说好该说的话,做好该做的事,为好该为的人,襟怀坦荡,表里如一,决不阳奉阴违,面从腹诽。
我们好学思进,彼此勉励,不仅认真学习与新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工作理论与知识,还努力掌握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决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我们和善以诚,关爱以敬,工作上互为支撑,生活上也相互照应。谁家若有大事小情,其他人则会登门相帮;每逢过年过节、假期礼拜,四家人聚一聚、玩一玩则是常事。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保持正念、正见、正语、正行之道德品格,决不拉帮结派,团团伙伙。
归纳起来,凝聚我们四人的是正直、真诚、宽容、尊重、担当、奉献、关爱、无私、信任、协作。这些都是珍惜工作、善待同事的关键词,除此无他。
1997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以此为契机,学校结束了痛苦挣扎、徘徊不前的历史。1998年以后,学校高歌猛进、日新月异,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自然要扩充原有的机构设置,调整原有的人员岗位,我们四个工作“伙伴”也先后被纳入调整之列:
1998年1月,ZKZ同志被调出人事处,到外语系任职;2001年4月,ZYJ同志被调出人事处,亦到外语系任职;2003年3月,ZXY同志被调出人事处,到保卫处任职;只有XKJ同志留任人事处,直到2011年6月调至监察处任职。以此算来:在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人事处,我们四人一起共事时间为7年,两两共事时间最长为12年。
这以后,虽然我们四人已不在一个部门共事,都变换了多个工作岗位,都由一名普通管理人员升职为部门负责人,ZYJ同志还由烟台调到了济南,由济南又调到了北京,但我们四人结下的工作情感与生活友谊,都不曾因此而散淡而遗忘,每每回想起来,仍是一段值得庆幸和珍惜的人生经历;每每路上不期而遇,或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或一个邮件,便会有一种浓浓的亲切感;每每获知谁有了新的“动向”,便会主动发出问询,对喜事分享,对孬事分忧!所以,无论ZXY、ZKZ、XKJ三人到济南、到北京,还是ZYJ回烟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相邀聚首,或聊聊天,或叙叙旧,或喝喝茶,或拍拍照。
这些,都是因为有了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才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巧遇与邂逅!尽管我们不像自己的同窗那样,一开始就被国家分配到一个比较好的单位,能站得上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可以借力,可以借势,但我们仍然有激情,有动力,因为我们是创业者,我们是拓荒人!由此我们感叹:
人,自从离开母体,便要进入社会,而要进入社会,就要有份社会工作。这样,社会就成为人生舞台,工作就成为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人就成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一定角色的一名演员。所以,舞台能不能站稳,角色能不能生动,关键看演员能不能演好!这就要求人一要珍惜你的工作,二要善待你的同事。当然,珍惜了工作,就一定能善待同事;善待了同事,也一定能珍惜工作。珍惜工作和善待同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人,总认为工作苦、工作累、工作烦,所以,无论什么人,对工作都或多或少有抵触、厌倦心理。但是,工作是人谋生处世的途径和手段,人只有工作,才能立足社会,丰富自我。人如果不工作,不用说吃什么喝什么,人生肯定不会色彩斑斓!所以,工作是人生的常态,不工作才是人生的变态!无论人抵触不抵触、厌倦不厌倦工作,都得按照标准的岗位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可有些许的懈怠!否则,人就会被工作所淘汰,即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也得花费时间和精力从头再来!
工作中,同事间多是协同共进关系,不是你多了我就少了,你好了我就孬了,你优了我就劣了,你升了我就降了,凡事没有那么绝对!如果一个单位或部门内的同事间能相互配合,相互提携,相互欣赏,相互支撑,这个单位或部门一定会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能量感,什么考核评优、提职晋级,都会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升我升大家升!如果互不服气,互不配合,互相拆台,互看笑话,单位或部门肯定会四分五裂,矛盾重重,如若这般,每到关键时刻,外人既没闲工夫、也没多余的精力,为你们那些“鸡零狗碎”分个是非曲直或者孰是孰非。到头来,什么好事也轮不到你这个单位或部门;同样,你这个单位或部门的每一位成员,也只有等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了!
人,从事什么工作,不是一出生就约定好的,也不是该工作就非得由你来担任。所以,无论是你选择了某种工作,还是某种工作选择了你,你与工作的结合,或者工作与你的牵手,纯属巧遇。
无论你和谁是同事,都不是你事先挑选来的,你也不是同事事先约定好的。所以,你和同事能在一个单位或部门相识相知相伴,纯属邂逅。
既然是巧遇,又是邂逅,这就是人生旅途莫大的缘分。既然是缘分,就得好好珍惜,用心善待!所以,请珍惜你的工作,因为工作能丰富你的生活,工作不是负担,而是人生;请善待你的同事,因为同事能陪伴你的经历,同事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四人都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或90年代初,按照国家计划分配来到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那时我们都二十几岁。现如今,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20年代,我们四人中最小的那位业已五十多岁,我们人生的黄金期都奉献给了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山东工商学院),我们四人也都在此相互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旅程和生活经历。
2016年,在山东工商学院建校30周年之时,我们四人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取名曰“四点共圆”。四点共圆是个数学定理,即: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简称“四点共圆”。它有三个性质:一是共圆的四个点所连成同侧共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顶角相等;二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三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我们之所以取“四点共圆”为微信群名,就是借其三个性质的字面含义,纪念我们四人:曾在同一部门、同一职责范围内,地位平等、角色互补、内外一致,志同道合!
我们至今很怀念四人携手共事、并肩同进的那段时光、那种氛围、那种心境、那种精气神!尽管那时物质贫乏,条件寒酸,但我们很放松,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努力,我们很幸福!
(2017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