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新浪微博中有一则推文短时间内被网友转发了两万五千多次:“近50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化交流学教育家——字幕组。”
新锐杂志《新周刊》的官方微博对这条微博的评论也被大量转发:“他们谦逊低调无私奉献,他们循循善诱润物无声,他们比中国所有电视台教会我们的东西还要多。”
字幕组是指将外国影视、动漫节目等配上本国字幕的非营利团体。龚琳(2011)认为,中国字幕组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年青一代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国内的影视节目,同时通过正常管道引进国外作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且相对滞后。因此,以网络为依托对国外的影视作品进行翻译及免费传播,就成为字幕组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字幕组更是为影视节目的无国界化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使观众们的收视选择大大增加,《纽约时报》更以“打破文化屏蔽者”
来形容中国美剧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上的作用。
字幕组的出现与网络宽带的普及密切相关,他们最初在动漫论坛中诞生,后逐渐发展出以翻译国外影视剧及娱乐节目为主的支脉,以论坛为核心,形成组织相对严密的群落,翻译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效率高、不以赢利为目的、行事低调,很得网民尊重。
虽时刻走在侵犯版权的危险边缘,但这几年来由于网络的蓬勃发展和受众随着眼界开阔逐步增长的需求,还是有很多字幕组不断涌现,彼此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更受欢迎,字幕组不但各自分秒必争抢“首发”,如今也普遍有种将字幕流行化、娱乐化的潮流。虽然这股潮流受到不少网民称赞,但也有不少网民无法忍受字幕组自我发挥太多,从而影响观众正确理解剧情。在中国院线上映的外国电影的字幕中也常充斥着当红的网络流行语。
在对字幕组为数不多的采访文章中,很多字幕组的成员都用“粉丝”(fans)来形容他们最初加入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字幕组的存在?只是一种“迷文化”的新形式,还是已经演化成具有更广泛意义的跨文化实践?而字幕组究竟在这网络影视交流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对受众、对异文化的理解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或方法达到这些影响的?
字幕组的英文名称为“fansub group”,直译过来为“粉丝/迷字幕制作组”,他们出于爱好及分享的目的,自愿无偿地奉献自己的时间与劳力,为国外的剧集、节目制作本国文字字幕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广泛发布流传。
胡绮珍(2009)总结,中国字幕组系统性的大量兴起,与BT论坛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2003—2004年,字幕组借由BT论坛的兴盛,席卷了中国。
有关中国字幕组的最初发展情况,“元老级”的行星字幕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清楚:“成立字幕组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做字幕给别人看,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分享看到好作品时的感受。如果我们不翻译,会有更蹩脚的人翻译,特别是那些无良盗版商,这是我们最无法容忍的。……行星当年作为动漫字幕组,连专职的日语翻译都没有,只是根据老外翻的英文字幕进行二次翻译。”
中国字幕组自兴起至今,已整整二十年,现如今各大字幕组的组织运行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字幕组的发展看似一日千里快得惊人,但其间也经历了许多坎坷曲折,或资金短缺,或新的互联网规章制度出台,或牵涉版权问题,但是他们仍然克服万难,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由于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各种大小字幕组不断出现,简直数不胜数。
从2001年,一群动漫、外国剧集爱好者在网络论坛中自发组成最早的字幕组,到后来迅雷、电驴等下载软件登场,字幕组进一步兴盛。早期的字幕组,无论是主攻影视作品的“西洋”字幕组还是主攻动漫的“东洋”字幕组,几乎都是依托网络论坛而生,以元老级美剧字幕组——已于2014年10月7日正式宣布关停的“美剧论坛F6”为例,其名字就将其诞生地和诞生缘由(F6,即知名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六位老友)嵌入其中。有幸存活至今的另一元老级美剧字幕组伊甸园,依旧将自己的官方微博起名为“伊甸园论坛”。
我们先以发展状态最佳、商业转型也最为成功的英美剧字幕组为例,来简单捋一捋进入21世纪后中国字幕组的发展轨迹。英美剧字幕组第一次走入主流视野是因2008年左右的美剧《越狱》( Prison Break )的大热流行。其实在当时,美剧字幕组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几乎已成“四足鼎立”的势头:謦灵风软、伊甸园、破烂熊和人人四大“元老”级美剧字幕组都已脱离单兵作战的初级形态,资源、翻译、校对、打时间轴和压制都已各司其职,各有数个小分队。
伊甸园字幕组(英文简称YDY),曾经是四大字幕组中当之无愧的业界老大,成员人数也曾是最多的,有过集合20位团队成员快速译制出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壮举”。说到他们多年来的代表作,不得不提他们的医疗剧——《实习医生格蕾》( Grey's Anatomy ,2005年开播,已播完16季并将继续的著名医疗剧),一做就是15年。从坚持做最专业、精确的纯中文字幕到向粉丝市场妥协的中英双语字幕;他们又做了2006年播出的现象级美剧《英雄》( Heros ,但于4季后烂尾被砍)的字幕。他们也是国内知名大型字幕组内首先成立翻泽小组专攻英文脱口秀的,这个特色甚至在无意中培养出了在数年后名声大噪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翻译网红,比如现下著名的脱口秀翻译网红“@谷大白话”,就曾长年混迹于伊甸园美剧论坛,并参与过伊甸园字幕组出品的几部美剧的听译。
謦灵风软字幕组(常被简称为“风软字幕组”,英文简称1000fr),方正幼圆字体曾是他们的标志之一。现今虽已过了全盛时期,但其整体架构依旧保持了下来,仅欧美剧部分就下分罪案类、剧情类、科幻类、医务类、喜剧类、律政类、青春偶像剧和真人秀八个分支,只是产出的数量和效率早已大不如前。但在兴起之初,风软字幕组却是单靠译制罪案类美剧在美剧迷中打出一片天下,《犯罪心理》( Criminal Minds ,2005年开播,2020年完结)、《识骨寻踪》( Bones ,2005年开播,2017年完结)和《犯罪现场调查》(CSI系列,2000年开播,各类衍生剧集加起来已有22季)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当年风靡一时的《越狱》也是他们的主攻项目,在《纽约时报》对中国字幕组的那篇著名报道中,就有采访当时风软字幕组的组长。
破烂熊字幕组(英文简称PLX),最初的核心成员皆脱胎于风软字幕组,几个时间轴小组和字幕小组的组长于2007年集体出走,创立了破烂熊乐园论坛,一开始他们仍以当下流行的美剧为主攻对象。虽成立时间较晚,但成立之初就靠“抢首发”的凶狠做法,乘着2007—2008年几部大热美剧的流行而迅速打开局面,并逐渐将战线从字幕组扎堆儿的美剧圈拓展到当年还很寥落的英剧圈,不仅制作最新最火的作品,还花大力气制作了几部精良的古早剧集,如《福尔摩斯探案集》(1984年),以及在近年又火了一波的《是,大臣》( Yes,Minister, 1980—1984年播出)和《是,首相》( Yes , Prime Minister, 1986年首播)系列,最终也成为英剧在中国推广的最大助力之一。
图3-4 破烂熊字幕组制作的《是,大臣》截图
破烂熊字幕组是很早有意识做“品牌识别”的字幕组,他们所有的字幕,包括字幕组的名字、版权说明、中英字幕中的英文字体都会选用白色字体加淡蓝色描边的搭配作为自己简单的VI(视觉识别)系统,这对在粉丝中打响知名度很有效果。
人人字幕组(英文简称YYeTs)能够在多家优秀字幕组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其契机产生于网络带宽逐年拓展,使得字幕组粉丝们产生对于“高清画质”(HR-HDTV)的追求,以及越发低龄化的网民出于“看美剧,学英语”的心态对“双语字幕”的追捧,可谓把握住了时代的风向。毕竟,字幕组的成员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人人影视在2009年之前的翻译水平的确是‘基本上都很烂’,一些老剧的翻译不仅翻译腔重,而且错误连篇”。但近些年,它却几次转“危”为“机”,坚强地“活”成了当今商业化最为成功、运营也最为成熟有序的字幕组品牌——“人人影视”,横跨英美日韩,并开始涉足小语种电影。
再简单说说开字幕组风气之先的大前辈“日语字幕组”们。2006年,境外动画限播令颁布。日本的动漫、影视娱乐阵地由此彻底转移至互联网。不同于日益壮大、海纳百川的美剧字幕组,较其更加资深的日本动漫字幕组似乎一直处于“圈地自萌”的状态。有已坚持了20年的老牌大规模字幕组,如成立于2001年、被称为“宅男集中地”的漫游(POPGO)字幕组,他们成立之初从主攻机甲类动漫打出名号(《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全金属狂潮》系列、《钢之炼金术师》、《超时空要塞F》、《攻壳机动队》都是他们的得意之作),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后来自行研究制作时间轴的工具POPSUB,并使之成为中国网络字幕组中使用率最高的后期制作软件之一;也有多年来只专注于翻译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的道兰字幕组;甚至存在着大量只死磕一个IP的“佛系”小字幕组,如十数年如一日奋战在《海贼王》译制第一线的枫雪字幕组,只做《名侦探柯南》的APTX 4869字幕组(能看懂这个字幕组命名原由的就已是同道中人了:APTX 4869是该动画中虚构的一种药物,正是这种药物“造就”了主人公柯南)。APTX 4869字幕组对柯南深沉的爱使得他们对这部已横跨了24个年头的动画片的各种细节了如指掌,因此他们的翻译很精准。因其作品会于第一时间发布于其官方论坛“名侦探柯南事务所”,所以又被粉丝们戏称为“事务所字幕组”。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份“术业有专攻”,《名侦探柯南》一连三部电影版(分别是《漆黑的追踪者》《沉默的十五分钟》和《第十一名前锋》)的官方译制,中国引进方中影公司都选择与他们合作。还有长期挂靠在APTX 4869字幕组论坛上的EVAfans字幕组,专攻《新世纪福音战士》,小而精且十足任性,没有新番就长年潜水。相较于其他语种的字幕组,日语字幕组无论是形式、规模都更为多样化,且更符合“字幕组”的英文含义“fansub”,他们就是一群将自己放在“粉丝”立场上,“为爱发电”“用爱发电”的“专精人才”。
不仅仅是日语字幕组,其他语种也在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逐渐出现“专精”取向的小型字幕组,相较于庞大体量、商业化运营的如“人人影视”字幕组来说,他们无疑更接近“fansub”的定义。
近几年因翻译著名美剧《权力的游戏》( The Game of Throne, 2011年第一季首播)而声名大噪的衣柜字幕组就是典型案例。该字幕组的早期成员主要来自常年混迹于《权力的游戏》的原著小说《冰与火之歌》贴吧的“衣柜军团”中的活跃分子,“衣柜”之名就取自小说中“异鬼”的谐音。后期吸纳了大量剧集粉丝,在前两季的互动和磨合过后,逐渐培养出独立的参与者和制作团队,并邀请小说原著的出版翻译者屈畅亲自坐镇,在第二季形成了随着角色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字幕中添加人名标注的风格,这也成为衣柜字幕组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因为有权威译者坐镇,该字幕组能将剧中角色、场景与原著无缝对接,也避免了很多因不熟悉整个故事的宏大背景而造成的错译,因此由他们翻译的字幕呈现出的效果远超普通翻译。
图3-5 衣柜字幕组在《权力的游戏》中的人名标注字幕
耶哥蕊特(野人“火吻而生”),琼恩·雪诺(守夜人事务官)
小众字幕组成立的渠道多为百度贴吧,例如辛普森一家字幕组。该组组长Marco曾投奔风软字幕组,学会了翻译、校对、打轴、后期制作的全套技术后单飞。这种小型字幕组虽然常有“新血”补充,但跟大部分字幕组一样,因工作辛苦且无丝毫实质性报酬,仅靠一腔热情“为爱发电”,成员的流动性很大,多数人翻译几集就退出了。
但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止整个字幕组圈的多元化繁荣发展。就连一向以“快消品”作为自身定位的韩剧字幕组也开始有了专门做精翻的字幕组,代表案例为小玩剧字幕组,在他们的官方微博的简介中,就有明确指出自己“选片任性、速度无常”,他们在2016年“初出茅庐”时只翻译一些中意的影剧预告片和相关韩语影剧新闻,之后选择一些电影进行试水,最终才开始固定对某几部剧集进行精翻,到近一两年,他们不仅没有因为这种“任性”和“无规律”而解散,反而因为选片质量高、翻译水平精准以及字幕特效升级,而获得越来越多的粉丝拥趸,并开始涉足中韩双语精翻。
图3-6 小玩剧字幕组做的特效字幕及中韩双语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