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时间过得很快,2007年我院专门史硕士点正式招生,而离2009 年我第一次招收硕士生也已经过去十年。十年时间在弹指一挥间已经成为历史。一届届硕士生们走进相思湖畔的校园,又从这里走向社会。再回首,看看他们当年的学位论文,感慨万千。写作过程当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收集史料,如何旁征博引,如何推敲立论,其间获得的成长经验是其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如今将他们的习作结集付梓,也是为了纪念这段师生共同学习的时光。

文化地理学有五大研究主题,即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五大研究主题之一,文化景观是在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诸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透射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诸多信息,而且景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为此,文化景观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

本书所收录的三篇论文虽然题目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关注主题,就是文化景观。何哲的《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湖南社会风貌》一文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研究资料,分析了清代越南使臣记述的沿途所见之湖南山水景观、文化景观、宗教活动,从中探究越南使臣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以此来加深对该区域社会文化景观的研究。

刘晓敏的《清代越南使臣笔下的左江地区社会风貌》,研究的对象是清代越南使臣北使诗文所记录的左江地区社会风貌。文章对越南使臣途经左江地区所写的诗文进行系统梳理,从左江地区的八景文化描写、汛塘制度、伏波庙与马援铜柱,以及越南使臣与当地官绅、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延伸讨论了中越文化交流的一些问题,如探析越南使臣的文化心态等。

常肖以其强烈的家乡情结,选择了以山西的八景文化为研究对象,写成《清代山西“八景”文化的历史考察》一文。该文系统地梳理明清时期的山西“八景”现象,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探讨其变迁过程及原因。

不得不说的是,学生们的研究仍有诸多不足,足见百年树人之不易。结集出版,即是对其学习的激励。幸得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大力资助下,本文集得以顺利付梓。又幸得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本文集顺利完成编校并出版。因原作存在的问题尚多,加之我们水平有限,难免在行文当中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其文责由编者来承担,希冀读者能多多谅解。 /17YzNY6zqw1ujj7HmYHP4GDmpTnVo3KWBdVhtD4xXSB2ke8hGz7FJD8GbWFQq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