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壬午 十六岁

正月乙巳,文帝刘义隆诏立国子学。四月甲戌,何尚之领国子祭酒,裴松之、何承天领国子博士。(《宋书》卷五《文帝纪》)

平按:宋武帝刘裕即位后,于永初三年(422)下诏书,兴学校,选儒官。他指出,由于战乱使得学校荒废的情况亟待改变,要求广延胄子,振兴国学。但因武帝过早死去,国学并未建立起来。《宋书·礼志一》:“宋高祖受命,诏有司立学,未就而崩。”然从范泰的上表看,当时已在拟定相应的制度了。范泰时任国子祭酒,于上表中论及国子助教的品级可依旧制用二品,强调所贵在于得才,不应受品级限制。当时又征裴松之为国子博士。刘宋国子学的正式恢复,是在文帝元嘉十九年。当时政局相对稳定,文帝又是博涉经史之人,懂得要使臣民合于轨度,敩学之为贵,下诏书令广训胄子。《宋书·文帝纪》曰:

十九年正月乙巳,诏曰:“夫所因者本,圣哲之远教;本立化成,敩学之为贵。故诏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盛王圣世,咸必由之。永初受命,宪章弘远,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有诏典司,大启庠序,而频遘屯夷,未及修建。永瞻前猷,思敷鸿烈。今方隅乂宁,戎夏慕向,广训胄子,实维时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

本年十二月又下诏,明确要求鲁郡修建学舍,选召生徒,并且指出功被百代的孔子坟茔荒芜的情况应该改变,并在孔子墓侧种松柏六百株。

十二月丙申,诏曰:“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泯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奉圣之胤,可速议继袭。于先庙地,特为营造,依旧给祠置令,四时飨祀。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复学舍,采召生徒。昔之贤哲及一介之善,犹或卫其丘垄,禁其刍牧,况尼父德表生民,功被百代,而坟茔荒芜,荆棘弗剪。可蠲墓侧数户,以掌洒扫。”鲁郡上民孔景等五户居近孔子墓侧,蠲其课役,供给洒扫,并种松柏六百株。

何承天于此前的元嘉十六年立史学,撰国史,本年国子学立,又为国子博士。《宋书·何承天传》:“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何承天立史学时官著作郎,待国子学立,则以国子博士身份掌国学。当时国子学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多延聘经师教授胄子。皇太子刘劭于新立国子学讲《孝经》,时年十七岁,《宋书》本传言其“好读史传”,应当也是颇有学养之人。《建康实录》对本年国子学机构之立叙述颇为详尽:“四月甲戌,大赦天下。以何尚之领国子祭酒,中散大夫裴松之、太子率更令何承天领国子博士。于时朝廷硕学推裴、荀、何、傅。傅隆长于为政,承天病于疏旷,伯子通脱率易,不以镇重自居,裴西乡清简恬素,最以不竞为法,位不逾于三子,名则差焉。颜延之亦号博闻,而刚愎潜忌,时人恶之,名颜虎。”

苏宝生于国子学中,为《毛诗》助教。(《宋书》卷七十五《王僧达传》)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道产在镇期间,以政绩为诸蛮所称颂,百姓为之作《襄阳乐歌》。(《宋书》卷六十五《刘道产传》)

平按:《宋书·夷蛮传》:“荆、雍州蛮,槃瓠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以领之。”刘道产自元嘉八年至十九年长达十二年为雍州刺史、宁蛮校尉,安辑诸蛮,政绩显著。至其卒,衡阳王义季作《伤刘道产启》,文曰:“故辅国将军刘道产,患背痈,疾遂不救。道产自镇汉南,境接凶寇,政绩既著,威怀兼举。”当地民众亦由此歌之,而有《襄阳乐歌》。《宋书·刘道产传》:“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居。百姓乐业,民户丰赡,由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道产惠泽被于西土,及丧还,诸蛮皆备衰绖,号哭追送,至于沔口。”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将襄阳民颂刘道产所作的《襄阳乐歌》系于元嘉八年,这一年仅是道产为雍州刺史之第一年,刚刚到任,政绩何从显示?故将其置于道产离任的元嘉十九年相对更为合理。

《襄阳乐》,南朝乐府《西曲歌》之一。据《乐府诗集》卷四十八引《古今乐录》以为是南朝宋随王刘诞在文帝元嘉时所作。“《古今乐录》曰:‘《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旧舞十六人,梁八人。又有《大堤曲》,亦出于此。简文帝雍州十曲,有《大堤》《南湖》《北渚》等曲。《通典》曰:‘裴子野《宋略》称晋安侯刘道产为襄阳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户丰赡,蛮夷顺服,悉缘沔而居。由此歌之,号《襄阳乐》。’盖非此也。” 从刘诞“夜闻诸女歌谣”看,此曲声调当在元嘉前已有。《襄阳乐》的兴起,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通典》所引裴子野《宋略》说,晋安侯刘道产为雍州刺史、襄阳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口丰赡,蛮夷顺服,所以襄阳百姓为歌颂刘道产的政绩而作此歌。一是《古今乐录》所说,宋随王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两种说法,未知孰是。王运熙先生认为“两说二而为一,《襄阳乐》本是歌咏刘道产政化的民谣,在刘道产时代,它还不过是一种徒歌,等到随王诞来做雍州刺史,然后把它改制成为乐曲;就列于乐官的《襄阳乐曲》说,当然是随王诞的制作了。” 尽管说法不同,但从襄阳百姓歌颂刘道产之政绩,或从随王“夜闻诸女歌谣”而作来看,此曲源于民间则无可置疑。

区惠恭约于本年前后在世。(《诗品下》)

平按:区惠恭事见于《诗品下》,生卒年不详。本系胡人。初为颜延之族子颜师伯仆。师伯为诗,常偷笔定之。后作《独乐赋》,语侵给主,被斥。大将军修北第,差充作长。时谢惠连兼记室参军,惠恭时往共嘲谑。后作《双枕诗》以示惠连,连曰:“公诚能,恐人未重。”乃冒为己作,以示大将军。见之叹赏,赐锦二端。连曰:“此诗公作长所制,请以锦赐之。”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系惠恭于本年。 区惠恭诗文皆不传。诸史亦不见其事迹载录,《南朝五史人名索引》“区”姓条下无“区惠恭”其人。所见其事者唯《诗品》。曹道衡亦云:“惠恭之名不见《宋书》《南齐书》,《隋志》亦不载其集,是端赖《诗品》以存也。钟嵘所记,皆惠恭轶事。” 并认为钟嵘所记遗闻轶事,乃将二事强为缀合而未加细考,所记失次也。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后,群蛮又乱,宋文帝遣萧道成领偏军征讨沔北蛮。(《南齐书·高帝纪上》,《南史·齐本纪上》)

平按:雍州刺史刘道产镇雍州的十二年里,其善政得到雍州蛮的拥护,蛮民悉沿沔水安居。至其卒后,历任雍州刺史容养蛮民不力,群蛮不时作乱。元嘉十九年,新任雍州刺史刘真道甫一临州,沔北蛮即作乱。《南史·夷貊传下》:“雍州刺史刘道产善抚诸蛮,前后不附者,皆引出平土,多缘沔为居。及道产亡,蛮又反叛。至孝武出为雍州,群蛮断道。台遣军主沈庆之连年讨蛮,所向皆平。”又《通鉴·宋纪六》“文帝元嘉十九年”胡注曰:“道产卒未几而群蛮作乱,后之人不能容养之也。”本年萧道成之讨沔北蛮,尚无官职和封号,为“散冗”之职。《魏书·萧道成传》曰:“道成少好武事,初从散冗,每充征役,前后为讨蛮小帅,以堪勤剧见知。”

羊欣(370—442)卒。

平按:《宋书》本传:“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素好黄老,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隋志》:“中散大夫《羊欣集》七卷,亡。”今仅存书信一篇,为《全宋文》辑录。又著有《古来能书人名录》一卷,王僧虔采录呈上,题《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王僧虔《论书》评羊欣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欣。’”“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欣后。”“范晔与萧思话同师羊欣。……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庾肩吾《书品》将其列为中上品,并说:“羊欣早随子敬,最得王体。”可见其书法在当时的地位。

范元琰(442—511)生。

平按:《梁书·范元琰传》:“(天监)十年,王拜表荐焉,竟未征。其年卒于家,时年七十。”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唐人。史载元琰“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尝得经师沛国刘 表称。

柳世隆(442—491)生。

平按:《南齐书》本传:“(永明)九年,卒,时年五十。”上推生于是年。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县人。少有风器,好读书,涉猎文史,音吐温润。曾启齐高帝萧道成,借秘阁藏书,高帝给其二千卷。《南史·柳元景传》:“性清廉,唯盛事坟典。张绪问曰:‘观君举措,当以清名遗子孙邪?’答曰:‘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不才,将为争府;如其才也,不如一经。’”柳元景以经书、才学、清名给子孙,而非财也,其遗产观甚为出类。世隆少立功名,晚年专以谈义自业。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琐,为士品第一。常自云:“马矟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事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得世誉。世隆通晓数术。所著《龟经秘要》二卷,行世。今存文两篇,其《奏省流寓民户帖》对“流寓”的解释,颇有文献价值。其曰:“尚书符下土断条格,并省侨郡县。凡诸流寓,本无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处,一县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东届海隅。今专罢侨邦,不省荒邑,杂居舛止,与先不异。离为区断,无革游滥。谓应同省,随界并帖。若乡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修,区域易分者,别详立。” sovK5roRTcH+D/dVZD9c3MuM4DBRDr2Ml2a/a61qtuARDgfLeDQeCZZdIrAZ3Y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