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1.3.1 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及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包括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存在“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两种理论,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城乡差距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以洞察最新研究进展,从而提出本书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第三章,经济开放影响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及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理论依据,包括战略性贸易理论、农业面临国际市场高风险与低收益的双重弱质性理论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理论。

第四章,福建省经济开放的测算和波动分析。主要阐述了经济开放程度的测度方法、福建省经济开放程度的测度方法以及福建省经济开放程度的走势和波动性分析。

第五章,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界定与变动趋势。主要阐述了财政农业支出的范围界定、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变动趋势。

第六章,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本章就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其次,介绍了实证检验所运用的误差修正模型(即ARDL—ECM模型)以及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并对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第七章,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的影响。本章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构建了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构,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全书的总结。

1.3.2 研究方法

本书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研究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影响:

(1)主成分分析方法。本书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福建省 1980—2018 年的综合经济开放程度。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多个度量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进行降维,剔除指标之间存在的线性相关性,根据各个指标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其权重,得到关于福建省的客观且相对可靠的综合经济开放程度指标。

(2)边界协整检验方法。本书将采用一种较新的边界协整检验方法,以检验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与农业经济增长变化率、经济开放程度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与传统的协整检验方法比较,边界协整检验方法的优势在于:时间序列变量可以是I(0)或I(1),而不必要求是同阶单整的,序列变量的平稳性要求不严格;更适合于小样本数据的分析,估计结果更稳健;通过简单的线性变换可推导出同时整合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部分,就经济开放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构建经济开放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影响的理论模型。在实证分析部分,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估计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同时运用有关计量模型回归分析经济开放对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的影响。

1.3.3 基本思路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及效应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下,财政农业支出政策作为政府间接调控农村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会影响到农村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与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增长。基于这一研究主题的重要性,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在梳理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开放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存在“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两种争论,已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关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的研究主要研究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以及城乡差距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其次,在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和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构,同时利用单位根平稳性检验、边界协整检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其他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已有理论假说进行短期和长期动态实证分析,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更具说服力和准确性的解释。

最后,实证检验结果揭示了在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符合“效率假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符合“补偿假说”。并进一步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福建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应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趋于减弱。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对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x82QNSeE4GvoBCubwutOmPhQJRV8bQPGfT54jPIcwCtj1n9PvU9a4/4imKQq/O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