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5 000 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结晶。中医药学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在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其积淀博大精深、无与伦比。

我在2013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健康论坛暨高效中药推广会议上,曾针对方舟子等人诋毁中医药学的谬论发表了题为“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的报告,2018年广州的第三届中医师承拜师大会上,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报告。去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有多个网站发表了我这个报告。我之所以这么讲,一方面因我出生在中医世家,对中医药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我的学科背景是生物化学专业微生物专门化,并做过抗生素的研发。几十年的科研经历让我发现,中医药同西医药此“消”彼“长”的过程与抗生素的发现和兴起直接相关。如今抗生素的抗药性日趋严重,西医药发展的动力大为下降。

作为造福中国人民5 000年的中医药学,曾经在世界1/4 人口的延续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医药学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中医药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人民的关注与青睐。2015 年10 月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就是新的例证和转机。特别是去年中国在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与治疗中,中医药的显效和作用,让人们更看好中医药,中医药的春天已经到来。

2016年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迈入法治化轨道。当然,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名词。由此,为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汤阴北艾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应运而生。

艾草,最早见于《诗经》,在我国已有3 000多年应用历史,自古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神仙药草:“艾,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万病能治,百灸无病”,“奇艾急病,靡身挺烟”,“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我国艾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极广。随着古代名医的推崇和医学典籍的记载,艾草在其应用历史过程中形成具有道地属性的四大名艾:北艾、海艾、蕲艾和祁艾。最早记录艾草道地产地的是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尤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载:“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汤阴北艾位居四大名艾之首,2019年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汤阴北艾又名“伏道艾”,有一历史典故佐证: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途经汤阴,秦太医李醯妒忌扁鹊,派人伏于道旁杀之,该镇因此得名伏道镇。当地人将扁鹊埋葬于此,墓前设庙,庙旁广植艾草。南宋文学家楼钥《北行日录》则载:“过伏道,望扁鹊墓,前多生艾,功倍于他艾。”诗人范成大亦有诗云:“艾求真伏道,穴按古明堂。”汤阴北艾故此又称“伏道艾”。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安阳南段,黄璐琦院士在北艾产地考订中考证了汤阴复道即为汤阴伏道镇。汤阴北艾千百年来不仅被尊为“仙艾”,作为贡品敬献朝廷,民间还将之作为珍品陪嫁。

道地药材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汤阴北艾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一书,在现代文献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道地药材汤阴北艾的历史文化传承,联系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立足继承和创新发展,全面论述了汤阴北艾的历史沿革、现代化种植管理、生物活性成分与现代加工技术、现代药理研究以及现代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本书的出版,为建设艾草科学种植、管理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艾草精深加工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全面推动艾草产业种植、加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及文旅康养服务规范化等全链条产业体系升级,从而实现三产联动,协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同时,汤阴北艾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还有助于中国传统道地药材的科学发展,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医学的交流,从而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任玉岭
2021年2月20日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bpOijz6eWLgtmtKp63Lf745SbM21JbeatRqmD4VdH10lTW/iMsGFTEEi0qT3i6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