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艾草的抗炎镇痛作用

一 艾灸抗炎镇痛的药理研究

艾灸,始于中国,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名医别录》称艾叶“主灸百病”,《备急灸法》认为“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灸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和疼痛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膝骨关节炎(KO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KOA的一系列损伤与慢性低度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关。K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如IL-1β、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膝关节软骨代谢异常导致软骨变形、缺损以及再生异常,最终引起膝关节正常结构被破坏。研究证实,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抗炎效果。艾灸可以减轻创伤性关节炎骨损伤程度。陈波等对兔膝关节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艾灸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等穴,可有效减轻软骨破坏和关节病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MP-1 和TNF-α的破坏作用来实现。李申林等发现通过隔三七饼灸内、外膝眼,血海,阳陵泉,阿是穴能有效降低创伤性膝关节炎模型兔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减轻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李卓东等艾灸患者内、外膝眼及阿是穴,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膝关节滑液透明质酸水平的变化,评价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艾灸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季辉、吴晓、高梓珊、任继刚等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艾灸大鼠足三里、肾俞穴,发现艾灸可降低模型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升高模型鼠热痛阈值。同时艾灸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IL-17、IL-6、IL-1β、TNF-α的促炎因子表达,升高IL-2、IL-10、TGF-β等抗炎因子表达,从而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且艾灸发挥抗炎效应需要适宜的灸温,并具有时间节律性。李尊元等应用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同样观察到艾灸模型小鼠足三里、肾俞穴可显著缓解模型小鼠关节肿胀,并且模型小鼠脾脏中促炎因子IL-17、IL-6、IL-1β表达降低,抗炎因子IL-10、TGF-β表达升高。同时任继刚等认为艾灸作为一种温热性刺激能够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来影响T细胞活化,抑制促炎因子IFN-γ活性,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白玉等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家兔模型,证明艾灸肾俞、足三里穴能降低模型家兔滑膜组织TGF-β1、NF-κB p65的蛋白含量,进而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缓解滑膜炎症,发挥抗炎镇痛之效。唐照亮等通过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研究艾灸对免疫性炎症的影响,发现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具有抗炎免疫作用,主要抑制TNF、IL-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并且调节炎症自由基代谢的紊乱和NO、NE、5-HT神经递质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等效果。李晓娟等通过艾灸小鼠关元穴发现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通过mTOR依赖和非依赖信号传导途径激活小鼠巨噬细胞的自噬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证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是灸疗作用中的一条重要神经体液性途径,且外周交感神经、海马体和松果体(MT)也都参与艾灸对免疫调节作用的信息传递。

艾灸不但对损伤性关节炎症以及膝骨关节炎症具有很好的消炎止痛效果,还对慢性盆腔炎、胃炎、甲状腺炎等其他炎症疾病具有疗效。夏勇、王晓燕等发现通过隔药艾灸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关元、命门等穴,可有效纠正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免疫功能,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徐凤荣等在临床中隔药艾灸患者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发现可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李晓杰、陈玉飞等通过隔药灸归来、水道、神阙、秩边、次"等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现可显著减少患者盆腔积液,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盆腔血流动力学等指标,降低血浆TXB 2 、6-Keto-PGF 1 α含量,达到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谢华等通过温和灸患者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治疗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发现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都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刘密、许晓蓓等应用束缚冷应激法制备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艾灸大鼠足三里、中脘等穴,发现可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中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 的表达,上调胃黏膜保护因子PGE2、CGRP、MT和HSP70,从而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还促进大鼠胃血流量的循环,提高胃血清中TGF-α含量与胃组织EGFR的表达,激活了胃黏膜内源性保护物质,增强了胃的防御功能。

此外,康明非、罗英华、袁卫华、郭佳、马长注、王婷婷、张霁、马?等的研究也表明艾灸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疲劳大鼠炎性应激、慢性支气管炎、神经根炎、肠炎以及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反应均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二 艾叶提取成分的抗炎镇痛的药理研究

(一)艾叶挥发油

艾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物质,具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艾油抗炎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急性耳肿、足水肿以及关节炎等。赵桂芝等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所提取的艾油的抗炎作用。给耳肿胀急性炎症的小鼠连续5天灌胃艾叶挥发油后,通过比较左右耳重量差,发现艾叶挥发油尤其是低浓度的艾叶挥发油对耳肿胀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别利用LPS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以及小鼠耳水肿模型,在体内和体外水平探究了艾油治疗急性耳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细胞模型中艾油下调iNOS和COX-2蛋白及其转录阶段mRNA水平的表达,但并未影响这两种蛋白的活性;同时艾油抑制JAK2和STAT1/3的磷酸化,但不抑制MAPK和NF-κB级联的激活。在体内实验研究中,口服艾油可以显著减轻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诱导的小鼠耳水肿,并降低COX-2的蛋白水平。

同时,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在临床上,对比传统有烟燃烧艾法,孙竹娟将艾叶挥发油通过加热透入相关穴位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结果显示后者在减轻关节疼痛与肿胀,改善关节功能,控制病情方面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徐云浩等利用FCA联合鸡卵蛋白复制兔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灌胃研究吲哚美辛与艾叶挥发油联合使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联合艾叶挥发油治疗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效应,且以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提取加药组血浆可发现IL-1、TNF-α促炎因子水平明显下调。张枢等建立大鼠过敏性鼻炎模型,以观察灌胃给药后艾叶挥发油对大鼠的变应性鼻炎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后大鼠的喷嚏次数、搔鼻强度、鼻腔分泌物均有明显下降,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gE、IL-4、IL-5含量,发现艾油与阳性药氯雷他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二)艾叶提取物

艾草的药理作用广泛,是因为艾草中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鞣酸、萜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成分。

艾油提取物成分种类众多,药理作用多样。其中起到抗炎作用的包括倍半萜烯二聚体(DSF-52)、黄酮(ALE)、脱氢曲霉素A等。其中艾油提取物半萜烯二聚体可通过抑制脂多糖(LPS)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反应,其具体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变细胞中的JNK/ p 38 MAPKs信号传导途径和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细胞中NO、PGE 2和TNF-α的产生。

艾叶的黄酮类提取物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水平,从而起到抗炎作用。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通过1-氟-2,4-二硝基苯(DNFB)诱导CD小鼠的耳水肿评估了艾油中黄酮类提取物对耳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艾叶黄酮能有效治疗DNFB反复刺激引起的耳肿症状,明显抑制表皮增生并减少免疫细胞浸润,降低了发炎组织中TNF-α、IFN-γ和IL-6的产生水平,并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iNOS和NO的表达,同时,ALE对COX-2 的表达以及PGE2 的产生都具有抑制作用。

韩国光州忠南国立大学通过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研究艾草及其活性物质dehydromatricarin A(C 17 H 18 O 5 )对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艾草和dehydromatricarin A可以减轻哮喘动物的气道高反应(AHR),降低炎性细胞数量积累以及气道黏液过量分泌,并且可以降低OVA特异性IgE和Th2细胞因子,这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一致。此外,艾草和dehydromatricarin A治疗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体内的Erk磷酸化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以及活性。 BDxd6K5zOI/BlNS+rwg53FKdVVwcTB/Vn+1PArD4qzgLmxvwYDWDZFrGjdgKCn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