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艾叶燃烧物成分和分析方法

艾灸是艾草应用最为传统和有效的方式,在我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疗法。学者普遍认为艾灸的作用机制为热刺激(温热效应)、近红外线辐射(光谱辐射)和药效成分渗透。此外,艾叶燃烧后的产物由何种物质构成,是否具有药理作用,能否对艾灸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洪宗国教授采用暗火燃烧艾叶,模拟艾灸过程,分别用苯-甲醇混合溶剂和正丁醇吸收烟雾,进一步蒸馏将收集到的艾烟分为重组分和轻组分,经过GC-MS对艾烟进行成分分离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艾烟成分中一部分与艾叶挥发油相同,例如柠檬烯和侧柏酮。此外,艾烟中含有艾叶黄酮或鞣酸的分解产物,以及L-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这些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比较艾叶燃烧物和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共同之处,刘美凤等利用甲醇吸收艾叶燃烧物,经过GC-MS分析发现,艾叶燃烧烟雾与挥发油相同的组分含量占80.13%,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2,2’-二噻吩、3,3,6,8-四甲基-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4-醇,其中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为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艾灸过程中,艾叶挥发油可能通过艾烟渗透入皮肤中发挥药效作用,因为艾叶挥发油是艾烟中的主要成分物质。

在分析艾叶燃烧物成分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吸收溶剂得到的成分不同,因此需要利用多种艾叶燃烧物的萃取方法,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艾叶燃烧物的成分。张婕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GC-MS技术分析了山西省霍州市艾叶的燃烧物成分。结果显示,在艾叶燃烧前和燃烧后萃取得到的组分中,氧化石竹烯、桉油精的含量都较高,艾叶燃烧前后共同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7种,而苯酚、乙酸、吲哚、2(5H)-呋喃酮、苯乙腈、1,4-二甲基萘、糠醇为艾叶燃烧后特有的成分。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云:“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可见陈艾的药用价值更高。吴子建等采用顶空进样-GC-MS联用法对3年陈艾燃烧产生的烟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的成分是苯酚、邻-异丙基苯、乙酰胺、对二甲苯、3-甲基丁酸,而苯酚等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苯酚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皮肤止痒等,但苯酚具有腐蚀性,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随着艾烟含有的物质成分不断被确定,艾烟的安全性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艾烟在9~12mg/m 3 时对健康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电ST段、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长期吸入艾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有影响,可能会增强人的疲劳感。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的萃取方法发现,艾叶燃烧物中含有艾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且含有艾叶原有成分的氧化和燃烧产物。艾叶燃烧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浓度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艾叶燃烧物有利于病症的治疗。 xTSfs0p3n0H+dZtwN129sIkxMEf3qHwqkyHaFrb4IMhBISVcvI5+CgRShiRF3Y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