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① 述而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② 雍也 6·21

子曰:“中人 以上,可以语(yù)上 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① 中人:中等水平以上的人。

② 上:比较高深的学问。

③ 阳货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④ 述而 7·8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① 不愤不启:若非想求明白而未得,不加以开导。愤,想求明白却未得。启,启迪,开导。

② 不悱不发:若非嘴里想说却说不出来,不会去启发。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发,启发。

⑤ 先进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 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 夫佞(nìng)者 。”

① 贼夫人之子:害了别人的孩子。贼,害。

② 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这里合称,指祭拜他们。

③ 恶:厌恶。

④ 佞者:巧言善辨的人。

⑥ 阳货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qī)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 ,期(jī) 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

曰:“安。”

“女(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①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旧谷子吃完,新谷子进来。升,登,进入。新谷进仓,以一年为一轮。

②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每个季节用不同的木头,大约一年轮一遍,叫作改火 *

*《周书·月令》中有改火的记载:春天取榆柳木之火,夏天取枣杏木之火,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取桑柘木之火,秋天取柞楢木之火,冬天取槐檀木之火。之所以要根据季节换用不同的木头,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燃烧过久的火容易引起疾病。

③ 期:一年。此前“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的“期”,意为时日。两个“期”的意思和读音有所不同。

④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吃美味不觉得甜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

⑤ 通丧:丧期的通例。

⑦ 子罕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 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 乎哉?不多也。”

① 多能:会很多本事,也可以解释为多才多艺。

② 固天纵之将圣:这本来就是上天不加限制,有意让他成为一个大圣人。固,诚然。纵,不加限制。将圣,大圣。

③ 多:需要这么多谋生的本事。

⑧ 雍也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① 野:粗野、鄙野。

② 史:掌管文书的史官,由于长期整理文书,多注重文辞的修饰,不免显露出浮华的气息。

③ 文质彬彬:此处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

⑨ 述而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 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① 抑:不过是。

② 之:指圣与仁两方面。也解释为学习和工作。

⑩ 公冶长5·15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⑪ 为政2·17

子曰:“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⑫ 为政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⑬ 述而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⑭ 公冶长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⑮ 泰伯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⑯ 述而7·22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 三:虚指,表示很多。此处三人可理解为几个人、一群人。

⑰ 里仁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⑱ 子张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 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① 焉:哪里,何处。

② 坠于地:坠落在地上,意指陨灭、消亡。

③ 在人:留存在人的身上。

④ 焉:语尾助词。

⑲ 为政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⑳ 卫灵公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㉑ 学而1·4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① 三:指多次,不一定是三次。

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㉒ 八佾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 不足征 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不足征也。文献 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① 杞:春秋时国名,夏禹的后代,在现在的河南杞县一带。

② 征:证明。

③ 宋:春秋时国名,商汤的后代,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④ 文献:和现在所说的“文献”略有不同。文,历史典籍。献,贤人。

㉓ 八佾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① 周监于二代:周朝礼制的形成参考了夏、商两代。监,借鉴。

② 郁郁乎文哉:多么美盛的文采呀!郁郁,美盛的样子。文,文采。

㉔ 季氏16·13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㉕ 阳货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F3QMISMrODbLtwiJpvFDFsMFiOnQPwOlcANAs50RaGv+PARSY2BBjslOOJPLlP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