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远方的哭声,越来越近

读大学时,我上过一门选修课,名叫新闻摄影学。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老师在课上展示了一张新闻摄影史上非常有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

照片中,骨瘦如柴的孩子蜷缩在地上,远处是一只饥肠辘辘的秃鹫。所有学生都感受到了新闻摄影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每个人的思绪似乎都被拉到了20多年前的苏丹。下课前老师对我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有些问题和危机,即使你深受触动,也不过仅仅是触动。是否做出了行动,才是决定结果的核心标准。”

是的,你确实听见哭声了,但如果你认为这声音离你还很远,那么你就会继续无动于衷,任由事态变得更加糟糕。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我时不时会回想起老师所说的“远方的哭声”。

养老金就是如此。为养老攒钱堪称人世间的矛盾体——人人都关注养老,人人都觉得它无比重要,但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往往是为养老攒钱迈不过去的难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都看到了退休后面临的收入缺失风险,但这就像遥远的哭声一样,很难让人付诸行动。

但对于在金融业摸爬滚打10年的我来说,积累养老金是天经地义的金融规划,堪称家常便饭。我毕业之后就不断和“社保体系”“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名词打交道,这些名词早已浸入血液。

尤其是2015年之后,我离开体制,不得不中断企业年金的积累。终于,我真正进入“养老只能靠自己”的阶段。如果你问我当时是什么感觉,我的回答就是两个字:裸奔。

这种感觉许多人可能不理解,没关系,不止你这么想,我太太也这么想。那一年我和太太刚刚背上房贷,工作刚刚步入正轨没几年,还打算要孩子。当时连我太太都觉得奇怪,在她眼中无比“固执”的我,却依然坚持每个月积攒养老金。虽然回想起来,当时买的很多理财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养老金产品,但起码我实现了“把钱攒下来”这个简单而纯粹的目的。

当时我给太太立了军令状,每个月攒养老金,绝不会影响以下三件事。第一,按时还房贷;第二,保证基本的生活品质;第三,保证太太顺利用上无痛分娩

回头看看,我不仅圆满完成了军令状,还通过亲身实践,让她看到了攒养老金的必要性,也看到了长期储蓄的价值和作用。

不仅是我太太,整个社会对养老理财的态度,都在发生变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带来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深入认同。

疫情下,中产阶层、高收入群体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财富结构,开始用更长远的视角寻求更安全、更稳健的资产。与此同时,未雨绸缪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当我们将 长期、稳健、可持续 作为一种价值观时,为养老金而攒钱,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人生规划了。

当然,除疫情之外,这几年全社会对养老金的关注还源自两大因素。

第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这已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而非可能发生的趋势。新生儿数据走低,中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劳动力优势正面临挑战。本书第一章提到的社保养老金,由于主要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模式,正在面临这一变化带来的剧烈冲击。

现收现付制,这个制度的名字听上去有些拗口,却是我们基于国情和社会结构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一旦选择了现收现付制,就是把养老金的命运和人口出生率牢牢绑定在一起了。事实上,这一问题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庙堂之上的重要议题。本书第二章介绍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就是20年前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而组建的。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养老金绝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要兼顾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多因素来考量。

除了人口因素,第二个重要因素,是个体的崛起。

在传统集体主义的理念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日之社会无意改变这一现状,但这片土壤上却缓慢衍生出越来越旺盛的个体意识,这种意识在不经意间推动了养老金储蓄的发展。

即使依然把现收现付制当作主菜,我们也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甜点、佐餐、沙拉等配菜,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个人积累制 。说白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储备好自己的养老收入,是应对当下难题的一个重要对策。

由此,略显自私地为自己积累一笔养老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30岁时我为自己设定的养老金投入金额为300万元。今天,这个数字略有增长,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我将自己的养老投入分为三个账户

风险准备金: 这个账户占比最低,但最不可或缺。它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老年疾病掏空家底的情况发生。

终身现金流: 退休之后最安稳的养老金,不是坐拥金山银山,而是每个月都有稳稳的现金流,活多久领多久。社保养老金可以实现这个诉求,但社保养老金派发的金额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于是我建立终身现金流账户,注入商业终身养老年金,实现每月双份退休金。

稳健资金池: 实现上面两个目标,就实现了“温饱”,接下来就是奔“小康”了。看病无压力,每月有钱花,在此基础上,我参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养老金投资风格,积攒了一份灵活支取的资金池。

需要强调的是,这300万元不是我当下一次性存进去的钱。你可以把它当作蚂蚁搬家一般积累出来的数字,从20多岁到退休,通过几十年时间累计投入300万元。

对我来说,积累养老金已经变成和每日吃早餐一样的生活习惯了。时至今日,我已为个人养老金累计投入50余万元,完成了整体投入的20%,序时进度一切顺利,我也会在我的同名公众号“槽叔”上展示我的养老金的实盘积累过程。

通过这本书,我会帮你厘清养老金发展的前世今生,从宏观到微观地展开养老金三个账户的面貌,抽丝剥茧地呈现积累养老金的道和术。当然,仅靠我自己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可能略显单薄,但过去几年来,我和团队经纪人基于数千位养老金客户所提炼出的经验和方案,足以在你积累养老金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祝阅读愉快。欢迎你关注我的公众号“槽叔”并给我留言,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u4NQPAz+JXFxl46WUI1wQEK8Uz38aUN5OJN8vocD6dmjgQ7bzmvofZJbBU7u49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