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宪法不是一朝完成,而是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又因为不是一部宪法典,我们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不成文宪法。英国因此被称为“人类宪法的母国”。当时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替代了彼时的世界霸主荷兰,号称“日不落帝国”。
经过伏尔泰、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大师的思想熏陶和200年的启蒙运动,人类终于推翻了皇权专制,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虽然打破了王权至上,换来的却是金钱至上。之后资产阶级独霸了胜利果实。马克思、恩格斯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利益后不顾无产阶级利益的现实,为后世普遍选举、社会福利乃至社会主义立国思想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托克维尔曾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革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使人们变得彼此相似但又漠不关心。资产阶级通过捐官脱离了农民,贵族由于失去统治权,也无法接触农民,一些有影响力的富有农民搬到了城市,剩下的农民感到自己被其他阶级遗弃。实际上这时候的欧洲大陆和英国也都大同小异,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给包括农民在内的无产阶级带来普遍意义的政治权利和身份平等;特别是无产者既没有得到应有的财产也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利,而权利意识在各国的改革中已经蓬勃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派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比如,在消费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在生产上,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等。这些社会矛盾的积累,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升级。到19世纪30至40年代,这些矛盾发展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英、法、德等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发起独立的欧洲工人运动。1832年,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特别是“法国七月革命”的成功,迫使英国通过改革法案,根据人口数量调整了议会的议席,选民资格也进一步的放开。但是议员的出身依然主要限定为地主和有财富者,占人口多数的工人阶级仍然没有选举权。为此,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无产者要求享有与有产者同样的普选权,主张21岁以上男子有普选权,选区大小和人数多少平等,选举由秘密投票决定,取消参选人员的财产限制。这一运动在整个欧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既提出了广泛的经济要求,也提出了鲜明的政治要求,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原有的启蒙思想难以预见到资产阶级仍然不愿放权或者有新的特权阶层出现并妄图维持这种特权。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出版了尝试解释说明当时社会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的、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政治权利难有经济权利。因此,《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步是争得民主及政治上的权利。《共产党宣言》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格局,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撑,也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之不断完善和调整。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就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民主化的改革也在各方的推动下不断发展。1858年,英国废除了议员财产限制,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又进一步扩大了选民资格,相继颁布了《秘密投票法案》《人民代表法案》等,但仍有财产限制,直到1918年改革,才允许21岁以上全体成年男子及30岁以上女性参加普选。1928年,英国终于打破女性年龄与男性不同的限制,并于1948年改革部分有财产者拥有多数选票的现实,真正落实了“一人一票”的制度。纵观各国公民参与选举的进程,不难发现其都经历了一个从皇帝官僚把持政府到议会财产歧视、性别歧视再到全民普选的酝酿发展的过程。
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说,“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他实际上在提醒我们经典著作的时代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任何一门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共产党宣言》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又先后通过《人民代表法》《议席重新分配法》《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等,实现和规范了普选权。英国近年来又进行法治体系的改革,把原来司法权逐渐从立法权中剥离出来,以防止立法权力专断。
经历了数个世纪,英国成为宪法国家。但至今,英国也没有一部完整意义的成文宪法,各种宪法理念与精神都蕴含在那些限制国家权力滥用,保护公民权利的宪法性文本、惯例甚至权威性著作的阐释中。英国学者认为,英国宪法纯属“自然形成”,英国宪法是任何作者都做不出透彻说明的一组智慧产物,它所具备的性质是其在几个世纪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在今天看起来,维护英国自由的不仅仅是分权,还有数个世纪的政治经验、逻辑和某些偶然事件,而民主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