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最早知道《点石斋画报》,还是下乡的时候没有书读,被迫啃《鲁迅全集》,从鲁迅那里得知的。当时由于时间过多,而可读的东西过少,所以能读的都一律读得非常之细。鲁迅提及《点石斋画报》不过寥寥数语,我却由此知道了在上上个世纪末,中国大多数士子还在捧读高头讲章的时候,上海已经有了一个中西混杂的画报,虽然画报上的图画得跟“老莲叶子”似的,但毕竟给当时的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事情。当然,在鲁迅看来,画报的主笔吴友如和他的画师们,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上海洋场上的妓女卖春、流氓斥俏倒是画得很入神,画起洋人洋事却相当生硬。

《点石斋画报》由英国商人欧内斯特·梅杰所办的点石斋书局于1884 年 5 月创办。画报的主编是吴友如先生。吴是当时江南著名的画家,文名也盛,当年上海许多石印的出版物,都有他的画作和墨宝,上海的十里洋场也留下了他许多风流逸事。对于画报他既是主绘又是主笔,许多画作就是在青楼书寓中完成的。当时,他麾下的画师还有张志瀛、田子琳、金蟾香、何明甫、周慕桥、金耐青、戴子明、顾月洲、贾醒卿、吴子美、李焕尧、王剑、金庸伯等人。

《点石斋画报》出版的初衷,主要是“画说时事”,所以每每随着《申报》发送。所画的时事新闻,也往往跟《申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知道,《申报》是中国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报纸。直到民国年间,江南乡下的农民,提到报纸,就认为是《申报》,要包油条,就会叫道:拿张“申报纸”来!当《申报》跟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有点小小的过不去的时候,竟导致蒋的大恐慌,居然要派特务将《申报》的老板史量才暗杀掉。

《点石斋画报》从 1884 年创刊到 1898 年停刊的这段时间里,虽然没有《申报》的后任那么大的勇气,敢跟政府当局过不去,不过,作为华洋杂处、西风东渐的窗口的上海的一份时事性的连环画报,所画所言,不能不印上那个东西冲突激烈、民族危机日深的时代的烙印。可以说画报像一个巨大的橱窗,既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关西方的种种事象: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量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事实上,在那些年月,国人印象中的洋人形象,礼帽、手杖、西服、领带、坠地长裙,至少部分来自于《点石斋画报》。这些东西在画报停刊以后,在清朝的新政时代,居然都成了“文明”的象征,礼帽成了文明帽,手杖成了文明棍,不一而足,成为中国人向西方看齐的标准之一。

《点石斋画报》存续的时代,恰是一个中国国难日深的岁月,光是大仗就赶上两个: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无疑,画报的画家们是爱国的,而且爱得很激昂深沉,他们用自己的画笔,为国人勾勒了一幅幅中国的胜利图卷。可惜,他们所深爱的国家,却每每用失败和割地赔款的现实来回报画家的激情。

一百多年过去了,吴友如的画作,如今已经卖到了天价,不是工薪阶层所能问津,但是他和他的画师们所绘制的《点石斋画报》,却依然还像一座橱窗,向人们展示着我们民族那个风雨如晦的过去。

张鸣
2005-5-17 OYBooTNS1e/pyHfKSBoDDondLaPtuDEk4FkPAVKNEJhZMP3FJiMELvAOb/DNp4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